中西语言文化漫谈
中西文化漫谈———所见,所感,所闻
黄建华
黄建华教授自己说自己主要研究不是文化,他的研究方向是词典编纂。但之所以选这个话题是因为这个话题大众化些。讲座由王仁强主任主持。
一,文化的定义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的原版法语定义(略)
文化是什么?可以有如下分类:
1. 二分法:有形/无形物质/精神
2. 三分法:器物/制度/观念
3. 四分法:文物器皿/典章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
黄教授主要谈精神方面的所观所感。
二.文化像空气
——文化无处不在,但平时却少为人们所感知。但当不同文化的人接触就会明显感到它的存在。
——文化是流动的,它会因时因地而异。例如:
(1)一位法国情歌王子到中国开演唱会,很成功。因为高兴又为了感谢陪同演出的中国女歌手,他就和她拥抱了一下。结果女歌手觉得很难堪;黄教授还讲了自己遇到例子:他曾经为一名留学加州大学的学生写过推荐信。那名学生后来来信说他觉得老师当时写的太好了,恰如其分。有十分好的也只写八分。但结果过去给别人一种中国人畏缩不前的感觉。而西方人只有八分好的也会写成十分。这体现了礼让文化与竞争文化的差异。中国的谦逊表现:
——谦词:鄙人,拙著,寒舍……
——推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格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但洋人却觉得中国人的某些谦虚近乎虚伪。当然中国人也有不谦虚的。黄教授提到自己的导师。还有许渊冲。但黄教授觉得还是谦虚一点好。说小说中的武林人士说自己不行但出手就把别人打倒了。他还讲了一个外国工程师在中国的故事。一个工程竣工开庆功会时发言人讲话时把功劳归给领导,说在什么什么领导的关怀下……当时那位工程师说发言人在撒谎,领导就来了一次跟这工程没关系。翻译就跟他说我们中国就是这样的。后来工程出了事故。这次轮那位工程师发言了。他也说在领导的关心下……发生了事故。搞的啼笑皆非。
(2)以戴高乐墓地(照片)为例
戴高乐将军在二战中力挽狂澜,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但他在死后的遗照中交代他不要国葬,不要任何来自国内外的奖赏……如果不这样做就是违背他的遗愿。所以他的墓地看起来很普通。黄教授说他写了散文来歌颂戴高乐的高洁。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理解有偏差。节约在法国可能不算什么非常了不起的事。而中国的伟人墓园很豪华。这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3)聚而食之与分而食之(一张上面满是佳肴的桌子的照片)(饮食文化差异)
几个法国投资商准备到中国投资。他们受到很高的待遇。到宾馆吃饭时全是昂贵的佳肴,根本吃不完。他们起身就走,也放弃了投资计划。西餐是自己点,想吃点什么就吃什么。中西餐的不同讲究;
1, 营养搭配——美味可口
2, 规范操作——匠心妙用
3, 快——慢
4, 素——肉
黄教授觉得我们中国的饮食习惯有些弊端:劝酒,抽烟,量大盘多讲排场。而且用筷子都在一个锅里吃还容易传染疾病。西餐“三多一少”:肉多,糖多,盐多。一少就是蔬菜少。
(4)以一幅画(艺术文化)为例
这幅画是《自由引导着人民》。画中是一半裸的举着红旗的女人。她象征这自由。中国人看了就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画个女人来象征自由而且是半裸的。而外过人也看中国的国画没什么意思,尽是些山水虫鱼。这体现了中西艺术的不同:中国画注重自然美;而西方注重人体线条美。卢浮宫中的大部分画都是裸体画。中重神西重形,中写意西写实。
(5)一个行为学实验(性文化差异)
一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写博士论文。他向一些美国女人和香港女人发出挑逗的信号。结果是美国女人很高兴的跟他说”hi”跟他打招呼,而香港女人会很不自在,不安,生气,或直接避开。这体现了不同的性文化心理。
(6)以一个投降军官为例
二战中戴高乐将军的一个副官投降后被日本人关了几年。后来被放回国。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要是在中国,投降的人是被人唾弃的对象。这使我们看到,在西方,人们强调“活”本身;在中国,人们强调“活”的目的。“大丈夫处世,不能建公立业,与朽木何异?”
(7)从三座墓地谈起
诸葛亮,张仲景,张蘅三人的墓地从豪华到很普通。有西方人说从这就仿佛看到了中国的历史。他说中国人重人文(官场)轻科学。黄教授说这种结论过于简单,这在那时候中西是一样的。科学地位的崛起是近代的事情。他举了个法国几何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例子,后人只记得他是哲学家而忘了他还是法国几何学家,物理学家。
(8)一份课表
法国学生自己学生会有份课表,跟教务处的课程一样但他们自己加了注释。他们觉得不好的课就用一个大拇指向下,次之就两个,最不好就三个。还加上评语。不好的写上“老师的西班牙语很差,像西班牙母牛”。好的就写上“行政法老师开始说课很枯燥,讲的很好,阶梯教室挤满了人……让你笑到打滚,滚到桌子底下去。开始说法律无味,他撒谎,这家伙。”体现了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中尊师道。西方不然。
(9)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年过四十但还喜欢打扮,和年青人混在一起。中国读者对她这个角色没什么好印象。但在留学生中她很受欢迎,觉得她很可爱,人就是要这么活嘛。这体现了中西方对年龄的不同看法。
(10)借用一个小故事
美国一位老将军脾气很不好。总是把请来的佣人轰出家门。有个中国的佣人也不例外被他轰走了。但后来他家起火了,没人帮他。而被他赶走了的中国人却去帮他救火。他对此很不解但非常感动。都来与这个人成了好朋友。起初他以为这个中国人应该很有文化,有这么高的修养。但后来他发现他竟然不没多少文化。于是这位老将军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到哥伦比亚大学开了中国文化课。这门课到今天还在开。这说明:华夏文化的生命力非常强:
1. 延绵几千年,从未中断过。
a. 地理上相对独立
b. 各民族异质文化的不断融合
c. 儒家的强大影响
d. 我国的统一传统
2.与其他文化碰撞时保持强大的优势
3.受其他文化的包围能自立
如“唐人街”。
优点:
a. 克勤克俭的生活方式
b. 重视子女教育
c. 重视家庭,宗亲关系的风尚……
世界上有两种最难同化的文化:华夏文化和犹太文化。犹太人亡国后文化始终不灭,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纷纷回去。但中国文化可同化犹太人文化。在河南开封就有犹太人后裔。有人说三个美国人不及一个犹太人,三个犹太人不及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湖南与我们相持了几年。期间中国人没学会日语而日本兵却会说当地话了。这显示了中国文化强大的感染力。
结束语:
1. 不自封巨人,也不甘当侏儒
2. 先要认知,(必要时)也要力行
3. 自强息,正视危机
借作结语:
“我觉得中国文化像陈年老窖,也像一杯清茶,内涵醇厚,是耐久而需要慢慢品味的;西洋文化像冰镇啤酒,也像咖啡,解渴提神,是热炒热卖,立竿见影的。关键是怎样取长补短,做到珠联璧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