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脑子”才能学好英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化了很大的气力去学习英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工作了还是不敢放松,但是辛辛苦苦的五、六年甚至十几年学下来,英语水平还是不见多少长进,应付个考试还马马虎虎,可是实际应用起来却捉襟见肘了―――英文报刊和书籍看不懂,英文电影看完后是一团雾水,翻译个文献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与“老外”交流就更狼狈了,经常是老外说的话他听不懂,他说的话老外也听不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问题出在了方法上,按照日本语言专家七田真的说法,只有5%的人在学习英语时使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其余95%的人使用的都是错误的方法。坐下来想一想,这也挺合乎逻辑,几乎每个上过学的学生都学习过英语,可是在我们周围英语水平真正高的人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都不幸成了错误的英语学习方法的牺牲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和教师中间流传甚广,至今还在深深影响着大家。
我们说,语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技能!对于技能型的东西是不能像知识型的东西一样来学习的,知识型的东西需要用“脑子”才能学好的,比如数理化,你必须动脑筋去“攻读”,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才能搞清楚里面的问题,否则肯定是学的稀里糊涂;但是对于技能型的东西,更多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你动脑筋去“攻读”,而是需要你化体力去“熟练”,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就拿开车来说,一个好的驾驶者必定是一个有着上万公里甚至几十万公里驾驶经历和经验的实践者,而绝不可能是一个仅仅牢记各种驾驶要领而没有开过几天车的理论家。
大家都明白,一个人要想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到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去,要学英语就去英国或美国,要学意大利语就去意大利。为什么说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呢?比方说你到了英国,在那里你时时刻刻接触的全是英语的东西,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你第一次接触时可能没有听明白,第二次接触时可能留不下多少印象,可是如果这个词或这个句子英国人的使用频率很高,你一天能够听到或看到十几次,而且天天如此,我想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者都会自然能够掌握这个词或这个句子。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语言学习条件,但有一个问题很重要,绝不能把英语当作一门科学来学,绝不能像解答数学问题一样解答英语问题,那样你就步入了那95%的行列。英语是不需要“攻读”的,需要的是“熟练”,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个体力活,要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英语材料,不管是听的、读的、写的和说的,接触的多了,实践的多了,英语水平自然也会不断提高。
把学英语当作脑力活,是大多数人的误区所在! 国人终于开窍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