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十年和斯大林的十年——可怕的当代中国买办经济
蒋介石的十年和斯大林的十年——可怕的当代中国买办经济作者:[新法家]
1927-1937,是蒋介石在大陆执政比较稳定的时期,后来有人称之为“黄金十年”。
1927年后,由于江浙、华南两大财团和蒋介石政权的结合,买办发展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不但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掌握了军政大权。1927年的蒋政权是个买办和大地主联合执政的政权,而1940年汪伪政权已经完全成为彻底的买办政权了,伪中央政治会议的30位委员大部分是买办。这时买办对帝国主义武力掠夺的最好服务就是不抵抗主义和投降,他们得到的利益就是继续掌权。
抗战中,国民党军工,特别是工业的基础钢铁虚弱得可笑。这是国民党在抗战前对重工业的发展,尤其钢铁工业极端不重视造成的直接后果,怨不得别人。即使根据国民党中央在32年4月提出的每年装备5师,维持5师的最低计划,每年仅军工原料就需要各种规格钢材2万7千多吨。而此项钢材均依赖进口。中国建设近代钢铁工业,是从1890年创办汉阳钢铁厂开始。这个设有两座小高炉、两个小平炉和两个小转炉的工厂,建设了4年才投入生产。从那时起,到1948年,50多年时间,中国生产了760多万吨钢。而新中国前7年就生产了1433万吨钢。实际上,旧中国生产的760多万吨钢,倒有600多万吨钢是日本侵占中国期间,日本在鞍山、本溪、唐山、大连和上海建立的工厂生产的。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也就是国民党所吹嘘的黄金十年中的黄金八年钢产量只增加了2万吨。与印度相比人均钢材是印度的1/27。
而这期间唯一建成的大型钢铁企业,还是山西军阀建立的西北实业公司。而在抗战发挥重要作用的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兵工署重庆炼钢厂)。则是四川军阀刘湘亲手建立,于抗战后交于国民党中央的。1937年1月1日划归军政部兵工署,真正接管在1月底,1月8日,重庆炼钢厂3吨电炉冶炼出炭素工具钢4吨(事后国民党中央归还刘湘挪借垫付建厂款75万元)。而国民党先是实业部1928年要在南京附近地区,后是资源委员会1935年要在湖南湘潭建中央炼钢厂,但都只是纸上谈兵。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汉阳钢铁厂在北洋军阀时期年钢产量就达到5万吨。汉阳钢铁厂于1925年停止炼钢,国民党统治十多年竟然没有恢复炼钢。到1938年10月21日武汉失守前夕,只将汉阳钢铁厂30吨马丁炉2座,35吨及50吨高架起重机2部及铸锭用模等附属品拆走,运入四川。更令人发指的是汉阳钢铁厂不产钢,但挖出的铁砂,炼出的生铁居然大部运往日本八藩钢铁厂又铸成武器,用在中国人的身上。1935年以后,日本在鞍山等地建设的钢铁厂陆续投入生产,旧中国 “名义上”的钢产量(因为大部分在东北,掌握在日本手里)才逐渐提高。
下表为1927年到本1937年中国钢产量(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统计表当中包括满洲钢铁工业产量,因此1934-1935年的钢产量大跃进之根本原因是包含了日本人所控制的满洲钢铁工业开始投产),请大家自己评价蒋介石。
===================
年份 钢产量 铁产量(万吨)
===================
1927 3.0 43.7
1928 3.0 47.7
1929 2.0 43.6
1930 1.5 49.8
1931 1.5 47.1
1932 2.0 54.8
1933 3.0 60.9
1934 5.0 65.6
1935 25.7 78.7
1936 41.4 81.0
1937 55.6 95.9
===================
光会说美国干吗去了?德国干吗去了?苏联干吗去了?怎么不问问GMD干吗去了?光知道怨天尤人,美国,德国,苏联又不是GMD的老子,凭什么给你好处。黄金十年光知道从外国买钢铁,经手人得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皆大欢喜。就不知道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结果37年抗战爆发,北洋军阀时期能造的炮钢,枪管钢,民国又有黄金十年的发展,反而全不能造了,能怨谁。北洋军阀统治下的1920年全国工矿业国家资本以可比价格计算(这里指银元)为22260万亿元,GMD在中国当了十年家,又是继承,又是吞并。1937年七七事变前全国工矿业的国家资本以可比价格计算(这里指银元)居然不升反降,老本亏了不少,变成 20600万亿元了,居然还有人谈什么黄金十年,这面皮当有一墙之厚。
下表为中国工矿业资本比重(1936年数据不含东北)
1894:外国资本60.7 国家资本31.2 民族资本家资本8.1
1913:外国资本80.3 国家资本9.7 民族资本家资本10
1920:外国资本70.4 国家资本11.4 民族资本家资本18.2
1936:外国资本78.4 国家资本5.4 民族资本家资本16.2
尤其不能令人忍受的是,1931年918之后,GMD继续为日本资本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方便,结果37年七七事变前关内29%的煤炭产量(英资为23%),关内90%的铁矿砂,95%的现代化炼铁是在日本资本控制下的。战争爆发,日本资本一撤,中国38、39年的钢产量一下降到了不足1000吨。这莫非也能怨到美国,德国,苏联人的头上。
这还不算什么,1943年国统区又出了个怪事情:大后方战时工业危机。1943年重庆18家铁厂14家倒闭,4家钢厂也到了1家。而机器加工业如果按1944年4月2日中央日报的说法: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如果按1944年7月9日新华日报《贵州企业公司四川参观团的报告》:四川工业50%到70%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这一方面缺枪缺炮,另一方面一不缺原料,二不缺工人。钢铁厂、机器加工厂却大批倒闭,这可称的上各国战时所未有的奇迹。没别的,GMD买办思想太浓厚,总想找个外国洋爸爸,从来想不到自己扎扎实实办工业。首先办工业得不到资金上得支持。像1940年的数据显示,GMD四行对工业的贷款仅占其放款量的3%,而43年的数据更糟,43年重庆银行业对商业的贷款占其放款量的96%,而工矿业两的贷款合计还不到其放款量的1%。其次,好不容易中国有了些工业,不仅不支持,反而千方百计进行压榨。非令其倒闭而后快。像生铁1941税为1.28元,1942秋便到了90元,工业酒精 1943得税额是1939年得169倍。关卡林立交易不畅更是常事,从GMD陪都重庆到福建要过七八十个关卡,卡卡交钱。所以这条路在工商界人士中得了个西天路的美名。法币恶性贬值,工矿业名赚实亏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钢铁和其他现代工业在日占区反而得到相当的发展,918后日占东北的军事工业提供了侵华日军武器消耗的40%和弹药消耗的70%。到1945年已经成为铁路网密布,煤、钢、电、石化和军工发达的“东方鲁尔。
这样一个虚弱无力的国家,这样一个一味投降的买办政府,就是一只待宰杀的肥羊,不被人入侵那才是奇怪。英美日等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掠夺资源,开血汗工厂,买办们也能分一瓢汤。代价是压制民族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甘当东西洋人的奴才。买办也豢养一批右派帮闲文人,鼓吹中国人低劣,不能独立自主的建设自己的国家,恶毒咒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价值观,鼓吹全盘西化。然而买办们在这十年里却大发横财,从1928年建立中央银行开始,到1937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已经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业。至今还有人怀念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怀念黄浦江里的外国兵舰,怀念租界里手持棍棒的红头阿三和安南巡捕。这些人就是买办和租界文人,那是他们淘金的十年。
买办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卖了农民卖工人,丢了东北丢华北,至于从日本手中收复朝鲜和台湾更是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总之只要买办们能苟且偷安,继续捞钱,一切都可以出卖。唐朝时武则天有个男宠叫张易之,有人在他家门上贴了个纸条上写:“看你横行到几时”,张易之竟狂妄的回贴:“为欢一日已以足”。后来张易之果然被愤怒的羽林军斩杀了。然而买办的本事比张易之要大得多。他们一面把中国当成淘金场,一面把自己的根扎在大洋彼岸,一有风吹草动,只要拿上一本护照,再记住瑞士银行的密码,就可以一走了之。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宋美龄,她豪华别墅的每一块砖都浸透了南京30万中国人的血,她余生中的每一天都在向人们证明这样一个道理——买办没有祖国。
因为买办没有祖国,所以买办不需要国防。蒋介石时代对海军的投资还比不上满清。30年代蒋军的炮兵实力甚至比不上北洋军,北洋军参照德国、日本军制,1个正规师里还有1个炮兵团,而1937年的国民党军最好的嫡系师里也只有1个炮兵营。买办经济只偏重于列强需要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等轻工业,而所有和国防有关的航空、化学、钢铁等重工业买办都不能使买办获利。宋子文有句名言:“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
买办也需要军队,但这是内战型的军队,专门用于镇压人民的军队。无论从装备、编制、教育、训练都是如此。由于缺乏火炮等重武器,蒋的200万军队按当时国际通行的标准,只是一支治安军,远远不能算国防军。1935年庐山军官训练团学的是《剿匪手本》,德国顾问教的是堡垒战术。这一套对付江西红军是有效的,但搬到凇沪战场上就成了日军飞机、大炮的活靶子。对红军的围剿动辄出动30万、50万、100万兵力,3000万军费。围剿抗日的19路军和抗日同盟军都出动了15万以上的兵力。而每次用于抗日的中央军不过几个师而已,19路军作战的经费竟是靠各界捐助的。
对于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国民党逃台之后曾美化为“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一次次外敌入侵,一年年国土沦丧,没有一天停止过内战。虽然军费一直占政府支出的80%,但是中国军队的装备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步。中国仍然不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国防需要的飞机、坦克、重炮。“黄金十年”竟是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为结局的。
几乎与蒋介石的“黄金十年”同期,斯大林展开了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与蒋介石相比,斯大林所接手的摊子丝毫都不优越太多
本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就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据1910年的调查统计,全国正在使用的有一千万木犁以及二千五百万木耙,而铁犁只有四百二十万个,铁耙则不到五十万个。机械牵引几乎没有牲畜。因此,大战前几年,俄国谷物每英亩的平均产量仅仅达到德国农夫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和法国农夫收获量的二分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大战前夕,按人口计算,俄国生铁产量是每年三十公斤,德国是二百零三公斤,英国是二百二十八公斤,美国是三百二十六公斤。煤产量俄国每人为零点二吨,德国是二点八吨,英国是六点三吨,美国是五点三吨,棉花消费量俄国是每人三点一公斤,英国是十九公斤,美国是十四公斤。俄国的电力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刚刚创立,而且根本没有机床工业、化工工厂和汽车制造工厂。在战争期间,军备生产勉强有所增长,基础工业的生产却下降了。1914至1917年间,为一千五百万应征入伍者仅仅制造了总数不超过三百三十万支步枪。
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高潮时期的1913年,俄国当时仍然属于欧洲最大的农业国。农业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4%,工业收入仅占29%。从1908—1914年,俄国的城市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15%,而同一时期欧洲的英格兰—威尔士城市人口为78%、挪威77%、德国56.1%、法国41.2%、丹麦38.2%、荷兰36.9%、意大利26.4%、瑞典22.1%,甚至连匈牙利这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也达到18.8%。
从人口和医疗状况看:20世纪初俄国的周岁婴儿死亡率为237‰,意大利157‰、荷兰137‰、挪威65‰、瑞典72‰、西班牙162‰、瑞士123‰、英格兰—威尔士130%、法国155‰、丹麦105‰……俄国的婴儿死亡率是全欧洲最高的,以至20世纪初俄国居民平均寿命仅32岁,而美国是49岁、英国45岁、法国47岁、德国48岁……
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美国是1.44个、德国0.5个、日本0.78个、法国0.5个,而俄国仅为0.18个。
从社会结构看,1913年俄国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就业人员比重的16%,而美国占36.9%、德国24.8%、法国28.8%、日本25.8%。
从教育和文化水平看:20世纪初俄国居民中文盲占多数,识字的人仅有21.1%。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的人数美国为197人、德国157.4人、英国142.3人、法国176人、日本143.6人,而俄国仅有66.5人。
上述材料证明,20世纪初俄罗斯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显著落后于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失败,更加证明了俄国的落后。
20年代初期的俄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农产品产量只有1913年的65%,而大工业的产品则只有10%稍多一点。到1920年底,国家的工业生产的产品极少,生产的只是最简单的东西。冶金工业每年只能供应俄国每个农户六十四克钉子。假如工业发展此后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平,那么一个农民在1920年买了犁和耙后,一直要到2045年才能指望再一次买到这些东西。七万多公里的铁路停运和一半左右的列车无法使用。三年兄弟残杀的战争夺去了几百万人(根据大致的估算,约在七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的生命。除了作战行动、当局实行的大规模的恐怖行动、盗匪的不法行为的牺牲者外,还要加上死于1918年到1921年的伤寒的两百万人以及伏尔加河流域和国家南部其他地区饿死的五百多万人。
1927年10月1日,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开始实行。为了加快苏联经济的发展,1927年联共(布)第15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1个五年计划 (1928-1932)的指示。据此,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草拟了两个“一五”计划方案。1929年4月,党的第16次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其中的最高指标方案。该方案规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在短时间内建立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基础,把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还规定了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一五 ”计划以4年零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1500个大企业,建立机床、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化学、飞机等工业部门。工业产量、工业在工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都大大提高。苏联由一个进口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占了99.3%,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
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和加强国防能力,迅速消灭技术和经济方面 的落后现象,联共中央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斯大林说:“我们 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 以至 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以内跑完这个距离。或 者是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是我们被人打倒。”
为了尽快地解决技术问题, 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和工厂兴办了许多高等和中等的技术学校。到1933 年,约有 20 方学生在高等技术院校攻读,90 万学生在中等技术学校学习,同时工厂办的学校和专业训练班每年训练 100 万工人。这些学校和训练 班,缓和了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短缺的矛盾。此外,全国还开展了一个扫盲运 动。在这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1929 年,8 岁至 50 岁的人口中,文盲人数下 降到 48.9%。1930 年 1 月,建立起各个地方的委员会来引导这一运动,到1939 年,文盲的比例下降到 18.8%。
在文化领域,包括普及教育和扩大识字率方面的进展,苏联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仅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在1918—1928年受到中等教育,或者受过完全和不完全的普通和职业教育的人有73.8万人(每年约6.7万人),在1929—1932年达到57.7万人(每年约14.4万人),1933—1937年达到110.9万人(每年约22.2万人),1938—1940年达到140.5万人(每年约46.8万人)。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937—1938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如1940年,苏联大学生人数为81.2万,英国4.4万、德国4.97万、法国7.65万、意大利12.7万、日本24.5万,这几个国家合计才54.22万人)。
俄罗斯著名学者弗·丹尼洛夫论证了苏联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现代化成就。他说:“俄国革命前的现代化进程仅仅是注重经济的增长。苏联时期的现代化与之不一样,在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体制。国家保证了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实行了普遍就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及实际上的免费住宅、休假制及其他社会保障。”
职工的技术进步了,生产效 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提前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 年 1 月 斯大林向中央委员会报告说,苏联由从前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上发展 较快的工业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仅用 4 年零 3 个月的时间就于 1932 年完成 了。产业工人的数目增加了 1 倍,从 1100 万增加到2200 万;生产量也增加了 1 倍。斯大林报告说:“我们从前没有钢铁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我们从前没有拖拉机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我们从前没有机床制造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我们从前没有汽车制造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他接着谈到航空工业、农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并且说,“我们不仅创立了这些工业部门,而且它们的规模使欧洲工业相形见绌。”
仅仅在1932年,苏联的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之时,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指标同当时的蒋介石政权相比就已经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的了。我们不采用计划数据而采用实际数据,比如说,发电量135亿度,生铁620万吨,钢592.7万吨,煤6400万吨,汽车2.4万辆,拖拉机4.9万台。
2006年版的俄罗斯一本高校教科书写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2002年版的《苏联国家历史》一书写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在4年3个月完成了,有1500个用先进技术装备的大型企业建成了。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了2.7倍”。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说道:“由于两个五年计划的结果(1929—1937),苏联在向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二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工业生产水平较之1913年增长了8.2倍。革命前的俄国工业产值仅占世界份额的2.6%,而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工业产值已经达到全世界的13.7%,1937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77.4%,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工人和职工仅占国内居民总数的17.6%,到1939年已占到50.2%。工业化急剧改变了城乡居民结构。1926年在城市生活的人口为18%,1938年初即达到30%。在1929—1940年间农村居民年均缩减19.6百万(36%),而工业和建筑业人口则年均增加8.9百万”。他特别强调指出:“这些数字确切证明了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确切证明了俄罗斯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为了完成这个宏伟的计划,苏联的党和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然而在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迅速这样伟大的进展。苏联人民认为,如果步伐不是这样迅速,不但社会主义建设将会推迟,而且国家 的生存也会处在危险之中。因为在 1933 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从中国东北向 苏联边境寻衅,而纳粹德国已公开提出占有乌克兰的要求。苏联人民认为, 如果没有他们那迅速提高的经济力量,他们可能会遭到来自东西两面的入侵。斯大林在报告中说:“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 100 年,并因落后而面临亡国的危险。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
不可否认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但它毕竟成功了;何况,如果没有事先付出的这些代价,怎么能保证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那将付出什么代价?那是亡国灭种的代价! 细数解放前那些买办的斑斑劣迹,再看看现在的新买办,和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我胸中的郁结之气久久无法散去。 好文!顶一下表示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