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影评】 活 着
活 着宁 伟
不少经历过文革的作家在八九十年代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伤痕文学”作品,余华原载《收获》1992年第六期的《活着》就是其中之一。如同他沉寂数年刚刚捧出的《兄弟》一样异曲同工,余华的作品没有太多的波澜壮阔,只有普通人家的坎坷经历。相反,这种常人的视角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无论过来人,还是未曾历练过的后生们。我自认为:能够与《活着》比肩的作品当今实在不多,但恰恰是从前和最近改编成电影的那为数不多的几部,个个炉火纯青。像张贤亮原著《灵与肉》,谢晋执导,朱时茂主演的《牧马人》;古华同名原著,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的《芙蓉镇》;顾长卫执导,张静初主演的《孔雀》;王小帅执导,高圆圆主演的《青红》;陈冲执导,李小璐主演的《天浴》;姜文执导,夏雨主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江执导,夏雨主演的《电影往事》等。其中的大部分都捧得国际大奖,并且让原本厚重的文学作品以轻松休闲的娱乐方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此外,就是捧红了姜文、葛优、刘晓庆、巩俐、朱时茂、姜武以及夏雨、高圆圆、李小璐、张静初等两代优秀演员,并逐渐走向更广阔的电影圈前台。
《活着》的亮点之一,就是原著者余华亲自参与影片的编剧。而从导演张艺谋开始,到影片各个人物、场景、道具等细微环节,都下足了功夫。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又一个动荡年代,艺术的提炼出一个接一个的纷繁岁月。而葛优扮演的“福贵少爷”,则是故事《活着》的主线。从四十年代初“福贵少爷”的年少轻狂、花天酒地;到解放战争时期“福贵兄弟”流失寄人篱下、苟且偷生;从五十年代初“福贵同志”的积极进取、艰苦生活;到六十年代“福贵大叔”的胆小怕事、几失亲人;再到影片最后七十年代“福贵爷爷”安于现状、又怡然自得。影片无不展示了人生苦乐,从地主家少爷到贫下中农,其处境和变化不可谓不巨大,其反差不能不说是“天上地下”。然而,影片却始终给我们传递者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无论环境怎样改变,内心都要坦然面对,平凡而努力地活着!
也许,说平凡还有些过头。有些时候,更应该像《芙蓉镇》里刘晓庆的台词一样:“像狗一样活着!”如果说《山乡巨变》和《暴风骤雨》等作品让我们强有力地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来临和一个地区的变迁,那么《活着》所暗示的发自人内心的变化,哪怕是细微的一丁点都令人感动,而这琐碎的不同也似乎预示着各自的命运。龙二从戏班子的贫民混迹到“地主阶级”,最后因为纵火成为“反革命分子”被枪决,还记得他得到徐家大院的欣喜若狂:“真他妈的货真价实!”春生一见汽车“魂就没了”,从小跑堂升到区长要职,最后却成为“走资派”;令他最心痛的还是自己不经意间开车撞倒墙,压死小有庆,欠了福贵家一条人命。医学专家王斌教授因蹲牛棚三天不进烟火,最后竟然把福贵买的七个大馒头一口气吃光,而导致休克,眼睁睁看着产后大出血的凤霞撒手人寰而无能为力。与此同时,医院里原先志高气昂的红小兵也全都傻了眼,一个劲地说自己是“学生”,这时她们才想起“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王教授。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福贵忠贞不渝、相濡以沫的爱人家珍,封建的包办婚姻,两度经历丧子之痛,家庭从富贵跌入贫穷的深谷,依然执着地活着。虽然家珍一直对误伤有庆心存芥蒂,春生几度送礼送钱都被拒之门外;但当春生被打成走资派,老婆自杀之后,家珍却冲出门来大声叮嘱:“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
小城一家人的变故折射出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又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跨越式的发展和抗战、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等
一系列战争和运动都给整个国家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扰。但不可否认,它们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弥补和总结。从宏观的社会浓缩和折射到微观的一个普通家庭,便是令人感慨和感动的《活着》。影片最后,福贵的小外孙更让我懂得当前小康生活的可贵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那是一个活泼可爱、有些淘气的“小馒头”。 http://raking5678.spaces.live.com/blog/cns!ce855b6b60b168e5!152.entry
活着——狗年到了,像狗一样活着!
一样的, 那是鄙人空间,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