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人“九命”说笺证
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命题后,后来评论家屡有例证相佐。但最集中的要数明代王世贞,其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八:古人云:“诗能穷人”。究其质情,诚有合者。今夫贫老愁病,流窜滞留,人所不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佳。富贵荣显,人所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不佳。是一合也。泄造化之秘,则真宰默雠;擅人群之誉,则众心未厌。故呻佔椎琢,几于伐性之斧,豪吟纵挥,自傅爰书之竹,矛刃起于兔锋,罗网布于雁池。是二合也。循览往匠,良少完终,为之怆然以慨,肃然以恐。曩与同人戏为文章九命,一曰贫困,二曰嫌忌,三曰玷缺,四曰偃蹇,五曰流窜,六曰刑辱,七曰夭折,八曰无终,九曰无后。
以下则列举从春秋至于明代的文人“九命”受厄名单。其后,胡震亨对这个名单极感兴趣,其《唐音癸签》卷二八云:“王弇州尝为文章九命之说,备载古今文人穷者。今摘唐诗人,稍加订定录后。”胡氏对王世贞“九命”中的唐代诗人做了订补,具体如下:
一贫困:杜甫、浣花蚕月,乞人一丝两丝。郑虔、履穿四明雪,饥拾山阴橡。苏源明、爇薪照字,垢衣生藓。王季友、卖履自给。阳城、屑榆作粥,不干邻里。贾岛、叹鬓丝如雪,不堪织衣。孟郊、苦寒恨敲石无火。卢仝、长须赤脚,濯园自资。周朴、寄食僧居,不能娶妇。
二嫌忌:张九龄、李邕、萧颍士、见忌李林甫。颜真卿、见忌元载。武元衡、见忌王叔文。韩愈、见忌李逢吉。李德裕、见忌李宗闵。白居易、见忌李德裕。张祜、元、白并沮其进。温庭筠、李商隐、见忌令狐绹。韩偓、见忌崔胤。
三玷缺:四杰、轻浮。沈、宋、险狯。李峤、浮沉致责。苏味道、模棱充位。张说、大肆苞苴。贺知章、纵心沉湎。王维、郑虔、储光羲、李华。陷身逆虏。柳宗元、刘禹锡、躁事权臣。刘长卿、怨怼多忤。严武、骄矜无上。李白、见辟狂王。秦系、出妻获谤。崔颢、数弃伉偶。元稹、改节奥援。李德裕、树党掊击。李益、感恩藩镇。
四偃蹇:四杰、内盈川仅至令长。李、杜、沦落吴、蜀。孟浩然、以禁中忤旨,放还终老。薛令之、以苜蓿致嫌夺官。萧颍士、及第三十年,才为记室。沉千运、穷老五十年以死。王昌龄诗名满世,栖迟一尉。贾岛、温飞卿、皆以龙鳞鱼服,颠踬不振。孟郊、公乘亿、温宪、刘得仁、潘贲之徒。老困名场,仅得一第,或方镇一辟,憔悴以死、至其诗所谓:“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十上十年皆下第,一家一半已成尘。”“一领青衫消不得,着朱骑马是何人?”又有揶揄路鬼,憔悴波臣,狝猴骑土牛、鲇鱼上竹竿之喻。噫,其穷甚矣!
五流贬:流徙则李义府、郑世翼、卢藏用、沈佺期、宋之问、元万顷、阎朝隠、郭元振、崔液、李善、李白、吴武陵;贬削则杜审言、杜易简、韦元旦、杜甫、刘允济、李邕、张说、张九龄、李峤、王勃、苏味道、崔日用、武平一、王翰、郑虔、萧颍士、李华、王昌龄、刘长卿、钱起、韩愈、柳宗元、李绅、白居易、刘禹锡、吕温、陆贽、李德裕、牛僧孺、杨虞卿、李商隠、温庭筠、贾岛、韩偓、韩熙载、徐铉。
六刑辱:杜审言、为州僚构系,赖孝子得伸。温庭筠、被逻卒殴缚,诉镇帅不理。刘长卿、李太白、吴武陵。并先就刑囚,才赴贬所。王无竞、李邕、卢崇道。俱身受勑杖,然后殒亡。
七夭折:范摅子、七岁能诗,十岁卒。林杰、六岁能文,十七岁卒。李贺二十六。王勃二十九。
八无终:张蕴古、刘祎之、李福业、王勮、王勔、范履冰、苗神客、陈子昂、王昌龄、李邕、王涯、舒元舆、卢仝、姚汉衡、剧燕、路德延、汪台符、郭昭庆、钟谟、潘佑以寃;郑愔、宋之问、崔湜、萧至忠、薛稷、苏涣、江为、宋齐丘以法;骆宾王、张巡、颜真卿、温庭皓、周朴、孙晟以义;王无竞、刘希夷、以雠;薛能、皮日休以乱;卢照邻以水;伊璠以猛兽。
九无后:杨炯、绝后,葬兄弟手,宋之问有文哀之。李太白、萧颕士、有子而独,孙女流落,俱为俗人妻。崔曙、一女名星。白居易、一侄曰龟。王维、四弟无子。阳城、三昆不娶。崔珏、张又新、皆有二子,而崔子并见法,张子并没于水。
唐五代诗人事迹见于其诗文自述,载诸史籍、笔记、诗话,而且当今学界如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唐才子传校笺》(全五册)、谭优学先生《唐诗人行年考》、《唐诗人行年考续编》等,加之诸家年谱之作,可谓考述完备。现将胡氏所列唐诗人“九命”说略作笺注,主要是找出其中的来源,汇编起来,庶几可免于翻检之劳。《旧唐书》、《新唐书》所重者,则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所重者,则多取《旧五代史》;马令、陆游《南唐书》所重者,则多取马氏《南唐书》;唐人笔记小说所重者,则取其一焉。为行文统一起见,所引唐代诗文均依据《全唐诗》、《全唐文》。 一、贫困
杜甫、浣花蚕月,乞人一丝两丝。郑虔、履穿四明雪,饥拾山阴橡。苏源明、爇薪照字,垢衣生藓。王季友、卖履自给。阳城、屑榆作粥,不干邻里。贾岛、叹鬓丝如雪,不堪织衣。孟郊、苦寒恨敲石无火。卢仝、长须赤脚,濯园自资。周朴、寄食僧居,不能娶妇。
(一)杜甫、浣花蚕月,乞人一丝两丝。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惠一丝两丝”:
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浣花旅地志》)
《旧唐书》卷一九○下《杜甫传》: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二)郑虔、履穿四明雪,饥拾山阴橡。
《全唐诗》卷二二二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桨。覆穿四明雪,饥拾楢溪橡。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云仙杂记》卷五:“郑虔屋室破漏,自下望之,窍如七星。”
(三)苏源明、爇薪照字,垢衣生藓。
《全唐诗》卷二二二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兖。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巘。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夜字照爇薪,垢衣生碧藓。庶以勤苦志,报兹劬劳显。
(四)王季友、卖履自给。
《全唐诗》卷二二二杜甫《可叹》: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五)阳城、屑榆作粥,不干邻里。
《新唐书》卷一九四《阳城传》:
岁饥,屏迹不过邻里,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有奴都儿化其德,亦方介自约。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后致糠核数杯,乃受。
(六)贾岛、叹鬓丝如雪,不堪织衣。
《全唐诗》卷五七一贾岛《客喜》: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七)孟郊、苦寒恨敲石无火。
《全唐诗》卷三七二孟郊《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八)卢仝、长须赤脚,濯园自资
《全唐诗》卷三四○韩愈《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俸钱供给公私余,时致薄少助祭祀。
温庭筠《醉歌》:“洛阳卢仝称文房,妻子脚秃舂黄粮。”
(九)周朴、寄食僧居,不能娶妇。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一《周朴》:
朴唐末诗人,寓于闽中,于僧寺假丈室以居,不饮酒茹荤,块然独处。诸僧晨粥卯食,朴亦携巾盂厕诸僧下,毕饭而退,率以为常。郡中豪贵设供,率施僧钱,朴即廵行拱手,各丐一钱,有以三数钱与者,朴止受其一耳。得千钱,以备茶药之费,将尽复然,僧徒亦未尝厌也。
二、嫌忌
张九龄、李邕、萧颍士、见忌李林甫。颜真卿、见忌元载。武元衡、见忌王叔文。韩愈、见忌李逢吉。李德裕、见忌李宗闵。白居易、见忌李德裕。张祜、元、白并沮其进。温庭筠、李商隐、见忌令狐绹。韩偓、见忌崔胤。(一)张九龄、李邕、萧颍士、见忌李林甫。
张九龄
《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
李林甫无学术,见九龄文雅,为帝知,内忌之。……将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九龄执曰:“不可。尚书,古纳言,唐家多用旧相,不然,历内外贵任,妙有德望者为之。仙客,河、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帝不悦。翌日,林甫进曰:“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帝由是决用仙客不疑。九龄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而用仙客。
李邕
《新唐书》卷二○二《李邕传》: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绩有罪下狱,邕尝遗绩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
萧颖士
《旧唐书》卷一九○下《萧颖士传》:
李林甫采其名,欲拔用之,乃召见。时颖士寓居广陵,母丧,即缞麻而诣京师,径谒林甫于政事省。林甫素不识,遽见缞麻,大恶之,即令斥去。颖士大忿,乃为《伐樱桃赋》以刺林甫云:“擢无庸之琐质,因本枝而自庇。洎枝干而非据,专庙廷之右地。虽先寝而或荐,岂和羹之正味。”其狂率不逊,皆此类也。
(二)颜真卿、见忌元载。
《旧唐书》卷一二八《颜真卿传》:
代宗嗣位,……车驾自陕将还,真卿请皇帝先谒五陵、九庙而后还宫。宰相元载谓真卿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前曰:“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载深衔之。……后摄祭太庙,以祭器不修言于朝,载坐以诽谤,贬硖州别驾、抚州湖州刺史。元载伏诛,拜刑部尚书。
(三)武元衡、见忌王叔文。
《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
(四)韩愈、见忌李逢吉。
《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
时宰相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五)李德裕、见忌李宗闵。
《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
德裕于元和时,久之不调,而逢吉、僧孺、宗闵以私怨恒排摈之。……德裕为逢吉所摈,在浙西八年。虽远阙庭,每上章言事。文宗素知忠荩,采朝论征之。到未旬时,又为宗闵所逐,中怀于悒,无以自申。赖郑覃侍讲禁中,时称其善;虽朋党流言,帝乃心未已。宗闵寻引牛僧孺同知政事,二憾相结,凡德裕之善者,皆斥之于外。
(六)白居易、见忌李德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李太尉抑白少傅”: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葆光子曰:“李卫公之抑忌白少傅,举类而知也。初文宗命德裕论朝中朋党,首以杨虞卿、牛僧孺为言。杨、牛即白公密友也。其不引翼,义在于斯,非抑文章也,虑其朋比而制掣也。”
(七)张祜、元、白并沮其进。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荐举不捷”: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辞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唐摭言》卷二“争解元”:
白乐天典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时张祜自负诗名,以首冠为己任。既而徐凝后至。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矛盾。祜曰:“仆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嘉句?” 祜曰:“甘露寺诗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诗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则善矣,奈无野人句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祜愕然不对。于是一座尽倾。凝夺之矣。
(八)温庭筠、李商隐、见忌令狐绹。
温庭筠
《旧唐书》卷一九○下《温庭筠传》:
咸通中,失意归江东,路由广陵,心怨令狐绹在位时不为成名。既至,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久不刺谒。又乞索于杨子院,醉而犯夜,为虞候所击,败面折齿,方还扬州诉之。令狐绹捕虞候治之,极言庭筠狭邪丑迹,乃两释之。自是污行闻于京师。
李商隐
《旧唐书》卷一九○下《李商隐传》: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九)韩偓、见忌崔胤。
《新唐书》卷一八三《韩偓传》:
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曰:“侍宴无辄立,二公将以我为知礼。”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有谮偓喜侵侮有位,胤亦与偓贰。会逐王溥、陆扆,帝以王赞、赵崇为相,胤执赞、崇非宰相器,帝不得已而罢。赞、崇皆偓所荐为宰相者。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 三、玷缺
四杰、轻浮。沈、宋、险狯。李峤、浮沉致责。苏味道、模棱充位。张说、大肆苞苴。贺知章、纵心沉湎。王维、郑虔、储光羲、李华。陷身逆虏。柳宗元、刘禹锡、躁事权臣。刘长卿、怨怼多忤。严武、骄矜无上。李白、见辟狂王。秦系、出妻获谤。崔颢、数弃伉偶。元稹、改节奥援。李德裕、树党掊击。李益、感恩藩镇。
(一)四杰、轻浮。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七《知微》:
裴行俭……及为吏部侍郎,……时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等四人,以示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勃等虽有才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者杨稍似沉静,应至令长,并鲜克令终。”卒如其言。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二六五“轻薄”:
唐衢州盈川令杨炯,词学优长,恃才简倨,不容于时。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许怨。人问其故?杨曰:“今餔乐假弄麒麟者,刻画头角,修饰皮毛,覆之驴上,巡场而走。及脱皮
褐。还是驴马。无德而衣朱紫者,与驴覆麟皮何别矣?”
(二)沈、宋、险狯。
《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
于时张易之等熻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州长史。……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
(三)李峤、浮沉致责。
《旧唐书》卷九四《李峤传》:
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特进、赵国公李峤,往缘宗、韦弑逆,朕恭行戡定,揖让之际,天命有归,峤有窥觎,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妨而莫言,特掩其恶。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赏罚倘乖,下人安劝?虽经赦令,犹宜放斥,矜其老疾,俾遂余生,宜听随子虔州刺史畅赴任。”
(四)苏味道、模棱充位。
《太平广记》卷二五九引《卢氏杂记》:
唐苏味道初拜相,有门人问曰:“天下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味道无言,但以手摸床棱而已。时谓“模棱宰相”也。
《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传》
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苟度取容而已。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
(五)张说、大肆苞苴。
五代《开元天宝遗事》卷三《言刑》:
燕公说,有宰辅之才,而多诡诈,复贪财贿。时亦多之,亦污之。每中书议事,及众僚巡厅,或有所忤,立便叱骂,为众所嫌。故朝彦相谓曰:“张公之言,毒于极刑。”言好面辱人也。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一“记事珠”: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说秘而至宝也。
宋钱易《南部新书》卷三:
卢怀慎暴卒而苏曰:“冥司三十炉,日夕为张说鼓铸,横财我无一焉。”
(六)贺知章、纵心沉湎。
《全唐诗》卷二一六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云仙杂记》卷五:
贺知章忽鼻出黄胶,医者谓饮酒之过。
《旧唐书》卷一九○中《贺知章传》: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七)王维、郑虔、储光羲、李华。陷身逆虏。
王维
《旧唐书》卷一九○中《王维传》: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郑虔
《新唐书》卷二○二《郑虔传》: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
储光羲
《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
储光羲《正论》十五卷
兖州人,开元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历监察御史,安禄山反,陷贼自归。
李华
《旧唐书》卷一九○下《李华传》:
禄山陷京师,玄宗出幸,华扈从不及,陷贼,伪署为凤阁舍人。收城后,三司类例减等,从轻贬官,遂废于家,卒。
(八)柳宗元、刘禹锡、躁事权臣。
柳宗元
《旧唐书》卷一六○《柳宗元传》: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刘禹锡
《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颇怙威权,中伤端士。……侍御史窦群奏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群即日罢官。……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时号“二王、刘、柳。”
(九)刘长卿、怨怼多忤。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遣谪。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
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一○)严武、骄矜无上。
《旧唐书》卷一一七《严武传》:
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
(一一)李白、见辟狂王。
《旧唐书》卷一九○下《李白传》: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一二)秦系、出妻获谤。
《全唐诗》卷一四七刘长卿《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
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谁遣因风起,纷纷乱此心。
《全唐诗》卷一四七刘长卿《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
岂知偕老重,垂老绝良姻。郗氏诚难负,朱家自愧贫。绽衣留欲故,织锦罢经春。何况蘼芜绿,空山不见人。
《全唐诗》卷一四七刘长卿《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毎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按:崔公为崔昭,时为浙东观察使,大历十四年十一月离任。
(一三)崔颢、数弃伉偶。
《旧唐书》卷一九○下《崔颢传》:
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
(一四)元稹、改节奥援。
《旧唐书》卷一六六《元稹传》:
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征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夐然与古为侔,遂盛传于代,由是极承恩顾。尝为《长庆宫辞》数十百篇,京师竞相传唱。居无何,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中人以潭峻之故,争与稹交,而知枢密魏弘简尤与稹相善,穆宗愈深知重。河东节度使裴度三上疏,言稹与弘简为刎颈之交,谋乱朝政,言甚激讦。穆宗顾中外人情,乃罢稹内职,授工部侍郎。上恩顾未衰。长庆二年,拜平章事。诏下之日,朝野无不轻笑之。
(一五)李德裕、树党掊击。
《新唐书》卷九九《李宗闵传》:
长庆初,钱徽典贡举,宗闵托所亲于徽,而李德裕、李绅、元稹在翰林,有宠于帝,共白徽纳干丐,取士不以实,宗闵坐贬剑州刺史。由是嫌忌显结,树党相磨轧,凡四十年,搢绅之祸不能解。
(一六)李益、感恩藩镇。
《旧唐书》卷一三七《李益传》:
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常与济诗而有“不上望京楼”之句。宪宗雅闻其名,自河北召还,用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 四、偃蹇
四杰、内盈川仅至令长。李、杜、沦落吴、蜀。孟浩然、以禁中忤旨,放还终老。薛令之、以苜蓿致嫌夺官。萧颍士、及第三十年,才为记室。沉千运、穷老五十年以死。王昌龄诗名满世,栖迟一尉。贾岛、温飞卿、皆以龙鳞鱼服,颠踬不振。孟郊、公乘亿、温宪、刘得仁、潘贲之徒。老困名场,仅得一第,或方镇一辟,憔悴以死、至其诗所谓:“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十上十年皆下第,一家一半已成尘。”“一领青衫消不得,着朱骑马是何人?”又有揶揄路鬼,憔悴波臣,狝猴骑土牛、鲇鱼上竹竿之喻。噫,其穷甚矣!
(一)四杰、内盈川仅至令长。
《全唐文》卷二四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
国求至宝,家献灵珠。后复有王杨卢骆,继之以子跃云路。王也才参卿由西陕,杨也终远于东吴,卢则哀其栖山而卧寂,骆则不能保族而全躯。
《旧唐书》卷一九○上《王勃传》: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
《旧唐书》卷一九○上《杨炯传》:
俄迁詹事司直。则天初,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选授盈川令。
《旧唐书》卷一九○上《卢照邻传》:
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后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
《旧唐书》卷一九○上《骆宾王传》:
高宗末,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文明中,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敬业军中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敬业败,伏诛,文多散失。
(二)李、杜、沦落吴、蜀。
《旧唐书》卷一九○下《李白传》: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旧唐书》卷一九○下《杜甫传》: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永泰元年夏,(严)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三)孟浩然、以禁中忤旨,放还终老。
《唐摭言》卷一一“无官受黜”: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较《风》、《雅》,忽遇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曰:“臣偶不赍所业。”上即命吟。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此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怃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四)薛令之、以苜蓿致嫌夺官。
《唐摭言》卷一五“闽中进士”:
薛令之,闽中长溪人,神龙二年及第,累迁左庶子。时开元东宫官僚清淡,令之以诗自悼,复纪于公署曰:“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余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何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上因幸东宫览之,索笔判之曰:“啄木觜距长,凤皇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因此谢病东归。诏以长溪岁赋资之,令之计月而受,余无所取。
(五)萧颖士、及第三十年,才为记室。
《旧唐书》卷一○二《韦述传》附“萧颖士”:
开元二十三年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孙逖称之于朝。褊躁无威仪,与时不偶,前后五授官,旋即驳落。乾元初,终于扬府功曹。
(六)沈千运、穷老五十年以死。
《唐才子传》卷二《沈千运传》:
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浩然有归欤之志,……还山中别业。
(七)王昌龄、诗名满世,栖迟一尉。
《旧唐书》卷一九○下《王昌龄传》:
王昌龄者,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卒。
(八)贾岛、温飞卿。皆以龙鳞鱼服,颠踬不振。
《新唐书》卷一七六《贾岛传》:
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年六十五。
《旧唐书》卷一九○下《温庭筠传》:
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徐商镇襄阳,往依之,署为巡官。咸通中,失意归江东,路由广陵,心怨令狐绹在位时不为成名。既至,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久不刺谒。又乞索于杨子院,醉而犯夜,为虞候所击,败面折齿,方还扬州诉之。令狐绹捕虞候治之,极言庭筠狭邪丑迹,乃两释之。自是污行闻于京师。庭筠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间雪冤。
(九)孟郊、公乘亿、温宪、刘得仁、潘贲之徒。老困名场,仅得一第,或方镇一辟,憔悴以死,至其诗所谓“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十上十年皆下第,一家一半已成尘”,“一领青衫消不得,着朱骑马是何人”,又有“揶揄路鬼”,“憔悴波臣”,“猕猴骑土牛”,“鲇鱼上竹竿”之喻。噫!其穷甚矣。
《新唐书》卷一七六《孟郊传》:
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年六十四。
《唐摭言》卷八《忧中有喜》:
公乘亿,魏人也,以辞赋著名。咸通十三年,垂三十举矣。尝大病,乡人误传已死,其妻自河北来迎丧。会亿送客至坡下,遇其妻。始,夫妻阔别积十余岁,亿时在马上见一妇人,粗衰跨驴,依稀与妻类,因睨之不已;妻亦如是。乃令人诘之,果亿也。亿与之相持而泣,路人皆异之。后旬日,登第矣。
《全唐诗》卷六○○公乘亿句:
十上十年皆下第,一家一半已成尘。
《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
温宪,先辈庭筠之子,光启中及第,寻为山南从事。
《全唐诗》卷六六七温宪《题崇庆寺壁》: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刘得仁
《唐摭言》卷一○“海叙不遇”:
刘得仁,贵主之子。自开成至大中三朝,昆弟皆厉贵仕,而得仁苦于诗,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尝自述曰:“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既终,诗人争为诗吊之,唯供奉僧栖白擅名。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宋马令《南唐书》卷二三《潘贲传》:
既而动多屯踬,五举犹为白丁。及属皇朝左仆射沈义伦奇其才,致门下。贲凡三过省帷,每廷试輙以目疾止。故贲尝与故人书云:“八叨殿试,三对天颜。”会沈公薨,遗表荐之。表上而贲疾作。谓人曰:“挟册为儒,圣伪两朝,白首场屋,不登一第,岂非命耶?吾受沈公知遇过厚,生不能报,死得事公于泉下,足矣。”诰下,而贲卒。年六十。沈氏诸子买棺葬之。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一“劣唐诗”:
学诗者动辄言唐诗,便以为好,不思唐人有极恶劣者,如薛逢、戎昱,乃盛唐之晚唐。晚唐亦有数等,如罗隐杜荀鹤,晚唐之下者;李山甫、卢延让,又其下下者,望罗、杜又不及矣。其诗如“一个祢衡容不得”,又“一领青衫消不得”之句。……使观者曰,是亦唐诗之一体也。如今称燕赵多佳人,其间有跛者,眇者,羝氲者,疥且痔者,乃专房宠之,曰:是变燕赵佳人之一种,可乎?
“揶揄惭路鬼,憔悴切波臣”出自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全唐诗》卷七九):
揶揄惭路鬼,憔悴切波臣。玄草终疲汉,乌裘几滞秦。
“猕猴骑土牛” 喻指某人职位提升缓慢。语出《三国志•魏书•邓传》:
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全唐诗》卷一七一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全唐诗》卷八○七拾得诗:
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三界如转轮,浮生若流水。
“鲇鱼上竹竿”,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因以“鲇鱼上竹竿”比喻上升艰难。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 叹惜。其安装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 ”闻者皆以为善对。
Re:唐诗人“九命”说笺证(一、贫困)
明人王世贞所谓「文章九命,一曰贫困,二曰嫌忌,三曰玷缺,四曰偃蹇,五曰流窜,六曰刑辱,七曰夭折,八曰无终,九曰无后。」之说,生活上的穷愁,何代何人无之,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伟大的诗人,想必,这其中还有其它的关键因素,是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的原因。楼主费力气将「胡氏所列唐诗人“九命”说略作笺注,主要是找出其中的来源,汇编起来」,虽有助益,但似也止於「可免于翻检之劳」。 五、流贬流徙则李义府、郑世翼、卢藏用、沈佺期、宋之问、元万顷、阎朝隠、郭元振、崔液、李善、李白、吴武陵;贬削则杜审言、杜易简、韦元旦、杜甫、刘允济、李邕、张说、张九龄、李峤、王勃、苏味道、崔日用、武平一、王翰、郑虔、萧颍士、李华、王昌龄、刘长卿、钱起、韩愈、柳宗元、李绅、白居易、刘禹锡、吕温、陆贽、李德裕、牛僧孺、杨虞卿、李商隠、温庭筠、贾岛、韩偓、韩熙载、徐铉。
(一)流徙
李义府
《新唐书》卷二二三上《李义府传》:
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着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又遣子津召长孙延,谓曰:“吾为子得一官。”居五日,延拜司津监,索谢钱七十万。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白其赃,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杂讯,李勣监按,有状,诏除名,流巂州。……或作《河间道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榜于衢。乾封元年大赦,独流人不许还,义府愤恚死,年五十三。
郑世翼
《旧唐书》卷一九○上《郑世翼传》:
数以言辞忤物,称为轻薄。时崔信明自谓文章独步,多所凌轹;世翼遇诸江中,谓之曰:“尝闻‘枫落吴江冷。’”信明欣然示百余篇。世翼览之未终,曰:“所见不如所闻。”投之于江,信明不能对,拥楫而去。世翼贞观中坐怨谤,配流巂州,卒。
卢藏用
《新唐书》卷一二三《卢藏用传》:
神龙中,累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历吏部、黄门侍郎、脩文馆学士。坐亲累,降工部侍郎。进尚书右丞。附太平公主,主诛,玄宗欲捕斩藏用,顾未执政,意解,乃流新州。或告谋反,推无状,流驩州。
《资治通鉴》卷二一○开元元年七月:
怀贞等既诛,湜与右丞卢藏用俱坐私侍太平公主,湜流窦州,藏用流泷州。
按:藏用首流泷州,后流驩州。
沈佺期
《旧唐书》卷七八《张易之、宗昌传》:
神龙元年正月,则天病甚。是月二十日,宰臣崔玄暐、张柬之等起羽林兵迎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诛易之、昌宗于迎仙院,并枭首于天津桥南。……朝官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皆坐二张窜逐,凡数十人。
《新唐书》卷二○二《沈佺期传》:
会张易之败,遂长流驩州。
宋之问
《旧唐书》卷一九○中《宋之问传》:
及易之等败,左迁泷州参军。未几,逃还,匿于洛阳人张仲之家。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谋杀武三思,之问令兄子发其事以自赎。及同皎等获罪,起之问为鸿胪主薄,由是深为义士所讥。……睿宗即位,以之问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于徙所。
按:宋之问景龙中又尝被贬越州长史,此为《旧唐书》阙载。
《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州长史。
《资治通鉴》卷二○九景云元年(710)六月戊申:
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坐谄附韦、武,皆流岭表。
元万顷
《旧唐书》卷一九○中《元万顷传》:
(李)勣尝令万顷作文檄高丽,其语有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莫离支报云“谨闻命矣”,遂移兵固守鸭绿,官军不得入,万顷坐是流于岭外。后会赦得还,拜著作郎。……万顷素与徐敬业兄弟友善,永昌元年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
阎朝隐
《旧唐书》卷一九○中《阎朝隐传》:
张易之等所作篇什,多是朝隐及宋之问潜代为之。圣历二年,则天不豫,令朝隐往少室山祈祷。朝隐乃曲申悦媚,以身为牺牲,请代上所苦。……易之伏诛,坐徙岭外。寻召还。先天中,复为秘书少监。又坐事贬为通州别驾,卒官。
郭元振
《旧唐书》卷九七《郭元振传》:
玄宗于骊山讲武,坐军容不整,坐于纛下,将斩以徇,刘幽求、张说于马前谏曰:“元振有翊赞大功,虽有罪,当从原宥。”乃赦之,流于新州。寻又思其旧功,起为饶州司马。
《旧唐书》卷八《玄宗纪》开元元年(713)十一月:
兵部尚书、代国公郭元振坐亏失军容,配流新州。
《全唐文》卷二三三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流新州。属开元元年冊尊号,赦曰:“元振……可饶州司马。”未至,卒于道,时年五十八。
崔液
《旧唐书》卷七四《崔液传》:
液尤工五言之作,湜常叹伏之曰:“海子,我家之龟也。”海子即液小名,官至殿中侍御史,坐兄配流,逃匿于郢州人胡履虚之家。作《幽征赋》以见意,辞甚典丽。遇赦还,道病卒。
李善
《旧唐书》卷一八九上《李善传》:
尝注解《文选》,分为六十卷,表上之。赐绢一百二十匹,诏藏于秘阁。除潞王府记室参军,转秘书郎。乾封中,出为经城令。坐与贺兰敏之周密,配流姚州。后遇赦得还,以教授为业,诸生多自远方而至。
李白
《旧唐书》卷一九○下《李白传》: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
《新唐书》卷二○二《李白传》: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吴武陵
《旧唐书》卷一七三《吴汝纳传》附:
武陵进士登第,有史学,与刘轲并以史才直史馆。武陵撰《十三代史驳议》二十卷。自尚书员外郎出为忠州刺史,改韶州。坐赃贬潘州司户卒。
(二)贬削
杜审言
《旧唐书》卷一九○上《杜审言传》:
然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授吉州司户参军。又与州僚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构审言罪状,系狱,将因事杀之。……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
杜易简
《新唐书》卷二○一《杜易简传》:
咸亨初,历殿中侍御史。尝道遇吏部尚书李敬玄,不避,敬玄恨,召为考功员外郎屈之。而侍郎裴行俭与敬玄不平,故易简上书言敬玄罪,敬玄曰:“襄阳儿轻薄乃尔。”因奏易简险躁,高宗怒,贬开州司马。
韦元旦
《新唐书》卷二○二《韦元旦传》:
与张易之有姻属,易之败,贬感义尉。
杜甫
《旧唐书》卷一九○下《杜甫传》: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管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刘允济
《旧唐书》卷一九○中《刘允济传》:
天授中,为来俊臣所构,当坐死,以其母老,特许终其余年,仍留系狱。久之,会赦免,贬授大庾尉。……中兴初,坐与张易之款狎,左授青州长史,为吏清白,河南道巡察使路敬潜甚称荐之。
李邕
《旧唐书》卷一九○中《李邕传》:
及中宗即位,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邕上书谏……疏奏不纳。以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唐隆元年,玄宗清内难,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丞。……邕素与黄门侍郎张廷珪友善。时姜皎用事,与廷珪谋引邕为宪官。事泄,中书令姚崇嫉邕险躁,因而构成其罪,左迁括州司马。……十三年,玄宗车驾东封回,邕于汴州谒见,累献词赋,甚称上旨。由是颇自矜炫,自云当居相位。张说为中书令,甚恶之。俄而陈州赃污事发,下狱鞫讯,罪当死,许州人孔璋上书救邕……疏奏,邕已会减死,贬为钦州遵化县尉。……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贾生、信陵之流,执事忌胜,剥落在外。
张说
《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
时临台监张易之与其弟昌宗构陷御史大夫魏元忠,称其谋反,引说令证其事。说至御前,扬言:“元忠实不反,此是易之诬构耳。”元忠由是免诛,说坐忤旨配流钦州。
《旧唐书》卷六《则天纪》长安三年(703)九月:
御史大夫兼知政事、太子右庶子魏元忠为张昌宗所谮,左授端州高要尉。
按:张说忤旨配流钦州在长安三年九月。
《新唐书》卷五《玄宗纪》开元元年十二月癸丑:
贬张说为相州刺史。
张九龄
《旧唐书》卷九九《张九龄传》: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李峤
《旧唐书》卷九四《李峤传》:
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未行,又贬为通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寻起为卢州别驾而卒。
按:峤论狄仁杰等枉状事,《资治通鉴》卷二○五载于天授三年(692)一月。
又《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开元二年(714)三月;
御史中丞姜晦以宗楚客等改中宗遗诏,青州刺史韦安石、太子宾客韦嗣立、刑部尚书赵彦昭、特进致仕李峤,于时同为宰相,不能匡正,令监察御史郭震弹之。……甲辰,贬……峤为滁州别驾。
《新唐书》卷一二三《李峤传》:
贬滁州别驾,听随子虔州刺史畅之官。改卢州别驾,卒,年七十。
王勃
《旧唐书》卷一九○上《王勃传》: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苏味道
《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传》:
证圣元年,坐事,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长安中,请还乡改葬其父,优制令州县供其葬事。味道因此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为宪司所劾,左授坊州刺史。未几,除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神龙初,以亲附张易之、昌宗,贬授郿州剌史。
《新唐书》卷四《则天纪》天册万岁(695)元年正月:
戊子,贬……苏味道集州刺史。
按:长安四年(704)三月己亥,味道贬坊州刺史。见《新唐书•宰相表》上。
崔日用
《旧唐书》卷九九《崔日用传》:
(睿宗景云元年秋七月)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
武平一
《新唐书》卷一一九《武平一传》:
玄宗立,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平一见宠中宗,时虽宴豫,尝因诗颂规诫,然不能卓然自引去,故被谪。既谪而名不衰。
王翰
《旧唐书》卷一九○中《王翰传》:
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说既罢相,出翰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至郡,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文士祖咏、杜华常在座,于是贬道州司马,卒。
按:张说罢相在开元十四年十月。
郑虔
《新唐书》卷二○二《郑虔传》:
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
萧颖士
《新唐书》卷二○二《萧颖士传》:
(李林甫)怒其不下己,调广陵参军事。……会母丧免,流播吴、越。
李华
《新唐书》卷二○三《李华传》:
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
王昌龄
《旧唐书》卷一九○下《王昌龄传》:
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卒。
《新唐书》卷二○三《王昌龄传》:
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
按:王昌龄所谓得罪而被贬谪,凡两次:一是开元二十七年由汜水尉贬岭南;另一次是天宝年间由江宁丞贬龙标尉。详考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王昌龄事迹考略》。
刘长卿
《新唐书》卷六○《艺文志》:
字文房,至徳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呉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隋州刺史。
按: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事迹考辨》考证刘长卿曾有两次贬谪,第一次在肃宗时,至德三年(758)春,因某事而由苏州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尉。刘长卿有诗《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佑江亭》云:“巴峤南行逺,长江万里随。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地远明君弃,天髙酷吏欺。”第二次是在代宗时,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间秋冬之际,因呉仲孺诬陷而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
钱起
《旧唐书》卷一六八《钱徽传》附:
父起,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是岁登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十人,俱以能诗,出入贵游之门,时号“十才子”,形于图画。起位终尚书郎。
《新唐书》卷二○三《卢纶传》附:
起,吴兴人,天宝中举进士。与郎士元齐名,时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终考功郎中。
《新唐书》卷一七七《钱徽传》附《钱珝传》:
子珝,字瑞文,善文辞,宰相王抟荐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抟得罪,珝贬抚州司马。
按:是史载钱起无贬削之事。钱起集中杂有钱珝诗作,如《同程七早入中书》、《和王员外晴雪早朝》等,此将孙钱珝贬谪事误为钱起。
韩愈
《旧唐书》卷一六○《韩愈传》: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曰……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乃贬为潮州刺史。
柳宗元
《旧唐书》卷一六○《柳宗元传》:
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李绅
《旧唐书》卷一七三《李绅传》:
会逢吉进拟,进李绅在内署时,尝不利于陛下,请行贬逐。帝(敬宗)初即位,方倚大臣,不能自执,乃贬绅端州司马。……及宝历改元大赦,逢吉定赦书节文,不欲绅量移,但云左降官已经量移者与量移,不言左降官与量移。韦处厚复上疏论之,语在《处厚传》。帝特追赦书,添节文云“左降官与量移”,绅方移为江州长史。
白居易
《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
(元和)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
刘禹锡
《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初,禹锡、宗元等八人犯众怒,宪宗亦怒,故再贬。制有“逢恩不原”之令。然执政惜其才,欲洗涤痕累,渐序用之。会程异复掌转运,有诏以韩皋及禹锡等为远郡刺史。属武元衡在中书,谏官十余人论列,言不可复用而止。……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吕温
《全唐文》卷六○五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
会中执法左迁,缘坐道州刺史,以政闻,改衡州。
《旧唐书》卷一三七《吕温传》:
(窦)群为韦夏卿所荐,自处士不数年至御史中丞,李吉甫尤奇待之。三年,吉甫为中官所恶,将出镇扬州,温欲乘其有间倾之。温自司封员外郎转刑部郎中,窦群请为知杂。吉甫以疾在第,召医人陈登诊视,夜宿于安邑里第。温伺知之,诘旦,令吏捕登鞫问之,又奏劾吉甫交通术士。宪宗异之,召登面讯,其事皆虚,乃贬群为湖南观察使,羊士谔资州刺史,温均州刺史。朝议以所责太轻,群再贬黔南,温贬道州刺史。五年,转衡州,秩满归京,不得意,发疾卒。
按:刘禹锡所言“中执法”为御史中丞窦群。吕温被贬时在元和三年(808)。元和五年(810)改授衡州。《全唐文》卷六二六吕温《衡州刺史谢上表》云:“伏奏五月一日恩制,授臣……衡州刺史。”
陆贽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
(贞元)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贽在忠州十年,常闭关静处,人不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
李德裕
《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
时德裕与牛僧孺俱有相望,逢吉欲引僧孺,惧绅与德裕禁中沮之;九月,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三年八月,召为兵部侍郎,裴度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李宗闵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德裕大用。九月,检校礼部尚书,出为郑滑节度使。德裕为逢吉所摈,在浙西八年。……训、注恶德裕排己,九月十日,复召宗闵于兴元,授中书侍郎、平章事,代德裕。出德裕为兴元节度使。德裕中谢日,自陈恋阙,不愿出籓,追敕守兵部尚书。宗闵奏制命已行,不宜自便,寻改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苏常杭润观察等使,代王璠。……九年三月,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进状,论德裕在镇,厚赂仲阳,结托漳王,图为不轨。……寻授德裕太子宾客,分怀东都。其月,又贬袁州长史。……明年三月,授德裕银青光禄大夫,量移滁州刺史。七月,迁太子宾客。十一月,检校户部尚书,复浙西观察使。德裕凡三镇浙西,前后十余年。……大中初,(白)敏中复荐铉在中书,乃相与掎摭构致,令其党人李咸者,讼德裕辅政时阴事。乃罢德裕留守,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时大中元年秋。寻再贬潮州司马。……明年冬,又贬潮州司户。德裕既贬,大中二年,自洛阳水路经江、淮赴潮州。其年冬,至潮阳,又贬崖州司户。至三年正月,方达珠崖郡。十二月卒,时年六十三。
牛僧孺
《新唐书》卷一七四《牛僧孺传》: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又河南少尹吕述言:“僧孺闻稹诛,恨叹之。”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循州长史。宣宗立,徙衡、汝二州,还为太子少师。
杨虞卿
《旧唐书》卷一七六《杨虞卿传》:
虞卿性柔佞,能阿附权幸以为奸利。……而李宗闵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时号党魁。……(大和九年)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兒心肝,密旨捕小兒无算。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兒甚密,街肆汹汹。上闻之不悦,郑注颇不自安。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党,乃奏曰:“臣昨穷问其由,此语出于京兆尹从人,因此扇于都下。”上怒,即令收虞卿下狱。……翌日,贬虔州司马,再贬虔州司户,卒于贬所。
李商隐
《旧唐书》卷一九○下《李商隐传》: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温庭筠
《旧唐书》卷一九○下《温庭筠传》:
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随县尉,卒。
《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庭筠传:
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
按:温庭筠有两次贬谪,先为随县尉,后贬方山尉。《旧唐书》、《新唐书》所载皆错乱。
大中九年(855),沈询知贡举,温庭筠搅乱场屋,十年(856)由裴坦制词,贬庭筠为随县尉。
《唐摭言》卷十一“无官受黜”:
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时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泥含毫久之。
按:徐商大中十年春移镇襄阳,温庭筠留其幕府。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云:“时温博士庭筠方谪尉随县,廉帅徐太师商留为从事,与成式甚相善。”咸通七年十月,温庭筠主试,取邵谒等人,触怒宰相杨收,被贬方城尉。时文士诗人争为辞送。详见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卷八•温庭筠》及《温庭筠考略》(《漳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贾岛
《新唐书》卷一七六《贾岛传》:
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年六十五。
韩偓
《新唐书》卷一八三《韩偓传》:
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韩熙载
《资治通鉴》卷二八六“天福十二年” :
韩熙载屡言宋齐丘党与,必为祸乱,齐丘奏熙载嗜酒猖狂。贬和州司士参军。
马令《南唐书》卷十三《韩熙载传》:
陈觉等丧师南闽,特赦不诛。熙载上疏,请置于法。元宗手札敦谕,而宋齐邱大怒。乃诬以醉酒披猖,黜为和州司马。其实熙载生平不能饮久之。
徐铉
《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
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六、刑辱
杜审言、为州僚构系,赖孝子得伸。温庭筠、被逻卒殴缚,诉镇帅不理。刘长卿、李太白、吴武陵。并先就刑囚,才赴贬所。王无竞、李邕、卢崇道。俱身受勑杖,然后殒亡。
(一)杜审言、为州僚构系,赖孝子得伸。
《大唐新语》卷五《孝行第十一》:
自洛阳县丞贬吉州司户,又与群寮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构之,审言系狱,将因事杀之。审言子并,年十三,伺季重等酬宴,密怀刃以刺季重。季重中刃而死,并亦见害。季重临死,叹曰:“吾不知杜审言有孝子,郭若讷误我至此!”审言由是免官归东都,自为祭文以祭并。士友咸哀并孝烈,苏颋为墓志,刘允济为祭文。则天召见审言,甚加叹异,累迁膳部员外。
《唐代墓志汇编》长安○○七《大周故京兆男子杜并墓志铭并序》:
以圣历二年七月十二日终于吉州之厅馆,春秋一十有六。
(二)温庭筠、被逻卒殴缚,诉镇帅不理。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雅言杂录》:
醉为逻卒击折齿,由污行,诉不得理。
(三)刘长卿、李太白、吴武陵。并先就刑囚,才赴贬所。
刘长卿
《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
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
《全唐文》卷三八七独孤及《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
会同谴有叩阍者,天子命宪府杂鞫,且廷辨其滥,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
按: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事迹考辨》考证刘长卿第一次贬谪在肃宗时,至德三年(758)春,因某事而由苏州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尉。刘长卿有诗《狱中闻收东京有赦》,史载收复东京洛阳在至德二年(757)二月,至德三年二月丁未,“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干元元年。”(《旧唐书》卷一○《肃宗纪》)
李白
《新唐书》卷二○二《李白传》: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附录:
王琦按:太白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予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不言其囚系所坐何事。又其《为宋中丞自荐表》云:“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则知寻阳之囚,正坐永王事。新史以为赦还之后,在寻阳坐事下狱,而宋若思释之者。以一事分为二事,非也。曾南丰后序中已辨其误。
曾巩《李白诗集后序》: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寻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才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寻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至德二载十月”:
曾子固《李白诗集后序》云:“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寻阳狱。”按太白于永璘败后南奔,转而西至彭泽,旋入寻阳狱,有《为宋中丞自荐表》可证。白之出狱在八九月间,而卧病宿松所作诗,俱在暮秋以后,非奔亡至宿松后又入狱也。曾氏以为白之流夜郎在出狱之后,辨《新唐书•李白传》之误,良是。但不知白之卧宿松亦在出狱之后也。
吴武陵
唐孟棨《本事诗》“怨愤第四” :
吴武陵虽有才华,而强悍激讦,为人所畏。尝为容州部内刺史,赃罪狼籍,敕令广州幕吏鞠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武陵不胜其愤,题诗路左佛堂曰:“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
(四)王无竞、李邕、卢崇道。俱身受勑杖,然后殒亡。
王无竞
《新唐书》卷一○七《王无竞传》:
会朝,宰相宗楚客、杨再思离立偶语,无竞扬笏曰:“朝礼上敬,公等大臣,不宜慢常典。”楚客怒,徙无竞太子舍人。神龙初,诋权幸,出为苏州司马。张易之等诛,坐尝交往,贬广州,仇家矫制搒杀之。
李邕
《新唐书》卷二○二《李邕传》: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勣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资治通鉴》卷二○五:
(天宝)六载春正月辛巳,李邕、裴敦复皆杖死。
卢崇道
《旧唐书》卷一八六下《王旭传》:
开元二年,累迁左台侍御史。时光禄少卿卢崇道以崔湜妻父,贬于岭外。逃归,匿于东都,为仇家所发,诏旭究其狱。旭欲擅其威权,因捕崇道亲党数十人,皆极其楚毒,然后结成其罪。崇道及三子并杖死于都亭驿,门生亲友皆决杖流贬。时得罪多是知名之士,四海冤之。 七、夭折
范摅子、七岁能诗,十岁卒。林杰、六岁能文,十七岁卒。李贺、二十六。王勃、二十九。
(一)范摅子、七岁能诗,十岁卒。
《唐诗纪事》卷七一《范摅之子》:
吴人范摅处士之子,七岁能诗。《赠隐者》云:“扫叶随风便,浇花趁日阴。”方干曰:“此子他年必成名。”又吟《夏日》云:“闲云生不雨,病叶落非秋。” 干曰:“必不享寿。”果十岁卒。
(二)林杰、六岁能文,十七岁卒。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幼敏》:
林杰字智周,幼而聪明秀异,言发成文,音调清举。年六岁,请举童子。……杰五岁,父因携之门脚,至王仙君霸坛,戏问童子能是乎?杰遂口占云:“羽客已归云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父初不谓眇岁之作,遽臻于此。……至九岁,谒卢大夫贞、黎常侍殖,无不嘉奖。……刘副史立作奇童传,刘制使重为序,以贻之。至年十七,方结束琴书,将决西迈。无何七月中,一旦天气澄爽,书堂前忽有异香氛氲,奇音响亮。家人出户观,见双鹤嘹唳,盘空而下,雪翖朱顶,徘徊庭际。杰欣然舍笔,跃下庭前,抱得一只。……及夕,杰偶得疾,数日而终。(出《闽川名士传》)
(三)李贺、二十六。
《旧唐书》卷一三七《李贺传》:
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辨》,贺竟不就试。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补太常寺协律郎,卒,时年二十四。
按:唐人记载李贺卒年均为二十七岁。
《全唐文》卷七三五沈亚之《送李胶秀才诗序》:
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
《全唐文》卷七五三杜牧《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
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四)王勃、二十九。
《旧唐书》卷一九○上《王勃传》: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新唐书》卷二○一《王勃传》:
父福畤,由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按:《全唐文》卷一七七王勃《春思赋序》云:“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乃公元671年,故王勃当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全唐文》卷一九一杨炯《王勃集序》:“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也,不改其乐,颜氏斯殂,义空而浮,贾生终逝。”王勃于上元三年卒(676),年二十八,当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旧唐书》给人的印象是王勃卒于上元二年,而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遇钱崔使君序》云:“上元二年,高秋八月,人多汴北,地实淮南。”又《鞶鉴图铭序》云:“上元二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庚戊朔,七日丙子,予将之交趾,旅次南海。”故应据杨炯所记卒于上元三年。至于杨炯与王勃所云生年之不同,应理解为王勃自述是二十二周岁,故以此上推,其生年亦是贞观二十三年(649),与杨炯所序相合,卒年二十八岁。 八、无终
张蕴古、刘祎之、李福业、王勮、王勔、范履冰、苗神客、陈子昂、王昌龄、李邕、王涯、舒元舆、卢仝、姚汉衡、剧燕、路德延、汪台符、郭昭庆、钟谟、潘佑以寃;郑愔、宋之问、崔湜、萧至忠、薛稷、苏涣、江为、宋齐丘以法;骆宾王、张巡、颜真卿、温庭皓、周朴、孙晟以义;王无竞、刘希夷、以雠;薛能、皮日休以乱;卢照邻以水;伊璠以猛兽。
(一)以冤
张蕴古、刘袆之、李福业、王无竞、王勮、王勔、范履冰、苗神客、陈子昂、王昌龄、李邕、王涯、舒元舆、卢仝、姚汉衡、剧燕、路德延、汪台符、郭昭庆、钟谟、潘佑以冤;
张蕴古
《旧唐书》卷一九○上《张蕴古传》:
初,河内人李孝德,素有风疾,而语涉妄妖。蕴古究其狱,称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家住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奏事不实。太宗大怒,曰:“小子乃敢乱吾法耶?”令斩于东市。太宗寻悔,因发制,凡决死者,命所司五覆奏,自蕴古始也。
刘袆之
《旧唐书》卷八七《刘袆之传》:
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受归州都督孙万荣金,兼与许敬宗妾有私,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时年五十七。……及临终,既洗沐,而神色自若,命其子执笔草谢表,其子将绝,殆不能书。监刑者促之。祎之乃自操数纸,援笔立成,词理恳至,见者无不伤痛。
李福业
《新唐书》卷一二○《桓彦范传》附:
御史李福业者,尝与彦范谋,及被杀,福业亦流番禺。后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家,吏捕得,元礼俱坐死。福业将刑,谢元礼曰:“子有亲,吾甚愧恨。”元礼曰:“公穷而归我,我得已乎?”见者伤之。
王勮、王勔
《资治通鉴》卷二○六神功元年(697)正月:
箕州刺史刘思礼学相人于术士张憬藏,憬藏谓思礼当历箕州,位至太师。思礼念太师人臣极贵,非佐命无以致之,乃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凤阁舍人王勮兼天官侍郎事,用思礼为箕州刺史。
知明堂尉河南吉顼闻其谋,以告合宫尉来俊臣,使上变告之。太后使河内王武懿宗推之。懿宗令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凡小忤意者皆引之。于是思礼引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孙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及王勃兄泾州刺史勔、弟监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穷楚毒以成其狱。壬戌,皆族诛之,亲旧连坐流窜者千馀人。
范履冰
《旧唐书》卷一九○中《元万顷传》:
万顷素与徐敬业兄弟友善,永昌元年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时神客、楚宾已卒,履冰、思茂相次为酷吏所杀。
《旧唐书》卷一九○中《范履冰传》:
载初元年,坐尝举犯逆者被杀。
苗神客
《新唐书》卷四《则天纪》:
天授元年正月庚辰,大赦,改元曰载初……(七月)戊辰,杀流人元万顷、苗神客。”
陈子昂
《全唐文》卷二三八卢藏用《陈子昂别传》:
丁文林府君忧,其书中废。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力气,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祐,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按:子昂卒于圣历三年(700)守父丧期间。
《全唐文》卷七三五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乔(知之)死于谗,陈(子昂)死于枉,皆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剋害。一则夺其妓妾以加憾;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于非命。
王昌龄
《新唐书》卷二○三《王昌龄传》:
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严黄门》:
或谓章仇大夫兼琼为陈拾遗雪狱,高适侍御与王江宁昌龄申寃;当时同为义士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云溪友议提要》云:
他如陈子昂为射洪令段简所杀,在武后时,章仇兼琼判梓州事,在天宝以后,时代迥不相及。杀王昌龄者闾丘晓,杀闾丘晓者张镐,与高适亦不相关。乃云章仇大夫兼琼为陈拾遗雪狱,高适侍郎为王江宁申冤,殊不可解。
按:闾丘晓杀王昌龄,当时以为冤,至有张镐之言,故及晚唐范摅之时,乃附会到高适,因高适与王昌龄同为著名诗人的缘故。
李邕
《旧唐书》卷九《玄宗纪》:
(天宝)六载正月辛巳朔,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并以事连王曾、柳勣,遣使就杀之。
《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
李林甫用事矣,自来俊臣诛后,至此始复起大狱,以诬陷所杀数十百人,如韦坚、李邕等皆一时名臣,天下冤之。
王涯
《旧唐书》卷一七下《文宗纪》:
(大和九年十一月)壬戌,中尉仇士良率兵诛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李训,新除太原节度王璠,郭行馀、郑注、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十余家,皆族诛。
《旧唐书》卷一六九《王涯传》: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训事败,文宗入内。涯与同列归中书会食,未下箸,吏报有兵自阁门出,逢人即杀。涯等苍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并其家属奴婢,皆系于狱。仇士良鞫涯反状,涯实不知其故。械缚既急,搒笞不胜其酷,乃令手书反状,自诬与训同谋。狱具,左军兵马三百人领涯与王璠、罗立言,右军兵马三百人领贾餗、舒元舆、李孝本,先赴郊庙,徇两市,乃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
舒元舆
《旧唐书》卷一六九《舒元舆传》:
(李)训窃发之日,兵自内出。元舆易服单马出安化门,为追骑所擒,送左军族诛之。
卢仝
宋钱易《南部新书》壬: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夜,偶宿涯馆。明日,左军屠涯家族,随而遭戮。
姚汉衡
按:今查无其人。
剧燕
《唐摭言》卷一○“海叙不遇” :
剧燕,蒲坂人也,工为雅正诗。王重荣镇河中,燕投赠王曰:“只向国门安四海,不离乡井拜三公。”重荣甚礼重。为人多纵,陵轹诸从事,竟为正平之祸。
路德延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 “幼敏”:
路德延,儋州岩相之犹子也。……天佑中,授左拾遗。会河中节度使朱友谦领镇,辟掌书记。友谦初颇礼待之。然德延性浮薄骄慢,动多忤物。友谦稍解体。德延乃作《孩儿诗》五十韵以刺友谦。友谦闻而大怒,有以掇祸。乃因醉沉之黄河。诗实佳作也。
汪台符
马令《南唐书》卷一四《汪台符传》:
烈祖善之。而宋齐丘疾其才髙,屡为诋訾,台符由是不平。齐丘始字超回,台符贻书诮之曰:“闻足下齐大圣以为名,超亚圣以称字。”齐丘夫惭,改字子嵩。因使亲信诱台符乗舟痛饮,推沉石城蚵蚾矶下。
郭昭庆
马令《南唐书》卷一四《郭昭庆传》:
徐铉、徐锴尤嫉之。锴前通谒而不署名衔,昭庆怒,乃诟而掷之,由是有隙。昭庆之居,与客将李师义为邻,而师义与锴为姻娅。锴因令师义召昭庆饮,潜置鸩于酒,昭庆饮之不疑。诘旦入朝,及阶而仆,扶出遂绝,诸窍皆出血。
钟谟
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五《钟谟传》:
及太子冀卒,子幼从嘉乃冀同母弟,当立。谟与第七子纪公从善同使北朝,尤胥优狎,颇相称誉。因白嗣主,言从嘉志徳俱凉,非社稷之寄,盛称从善器度崇伟,真神人之主。嗣主由是积怒不已,逐于饶州,寻杀之。
潘佑
《新五代史》卷六二“南唐世家第二” :
六年,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谏,(李)煜收下狱,佑自缢死。
南唐史虚白《钓矶立谈》:
及潘以直谏死,士大夫仰髙其徳,名流争作诗诔以哀之。
(二)以法
郑愔、宋之问、崔湜、萧至忠、薛稷、苏涣、江为、宋齐丘以法;
郑愔
《资治通鉴》卷二○九景云元年(710)七月:
时愔自秘书少监左迁沅州刺史,迟留洛阳以俟重福,为重福草制,立重福为帝,改元为中元克复。
同书卷二一○景云元年(710)八月:
八月,……洛州长史崔日知独帅众讨之。……郑愔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张灵均神气自若,顾愔曰:“吾与此人举事,宜其败也!”与愔皆斩于东都市。初,愔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诛。
宋之问
《旧唐书》卷一八六下《周利贞传》:
玄宗正位,利贞与薛季昶、宋之问同赐死于桂州驿。
按:之问于玄宗先天元年(712)赐死。
崔湜
《旧唐书》卷七四《崔湜传》:
及帝将诛萧至忠等,召将托为腹心,湜弟滌谓湜曰:“主上若有所问,不得有所隐也。”湜不从,及见帝,对问失旨。至忠等既诛,湜坐徙岭外。时新兴王晋亦连坐伏诛,临刑叹曰:“本谋此事,出自崔湜,今我就死而湜得生,何冤滥也!”俄而所司奏宫人元氏款称与湜曾密谋进鸩,乃追湜赐死。
萧至忠
《旧唐书》卷八《玄宗纪》: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等与太平公主同谋,期以其月四日以羽林军作乱。上密知之,……执萧至忠、岑羲于朝,皆斩之。
薛稷
《旧唐书》卷七三《薛稷传》:
及窦怀贞伏诛,稷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
苏涣
《新唐书》卷六○《艺文志》:
《苏涣诗》一卷。
涣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苦之,号白跖,以比庄蹻,后折节读书,进士及第。湖南崔瓘辟从事,瓘愚害,涣走交广,与哥舒晃反,伏诛。
江为
马令《南唐书》卷一四《江为传》:
时金陵初复唐制,以进士取人。为有《题白鹿寺诗》云:“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元宗南迁,驻于寺,见其诗,称善久之。为由是傲肆,自谓俯拾青紫。乃诣金陵求举,屡黜于有司。为怏怏不能自已,欲束书亡越,而会同谋者上变,按得其状,伏罪。
宋齐丘
《旧五代史》卷一一八《世宗纪二》:
(显德五年十二月)是月,江南李景杀其臣伪太傅中书令宋齐丘、伪兵部侍郎陈觉、伪镇南军节度副使李徵古等。……及江南内附,帝放钟谟南归,谟本德明之党也,因谮齐丘等,故齐丘等得罪。放齐丘归九华山,觉等贬官,寻并害之。
(三)以义
骆宾王、张巡、颜真卿、温庭皓、周朴、孙晟以义;
骆宾王
《旧唐书》卷一九○《骆宾王传》:
文明中,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敬业军中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敬业败,伏诛。
张巡
《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张巡传》:
禄山之乱,……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颜真卿
《旧唐书》卷一二八《颜真卿传》: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温庭皓
《新唐书》卷九一《温庭皓传》:
(温庭筠)弟廷皓,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以刃胁廷皓,使为表求节度使,廷皓绐曰:“表闻天子,当为公信宿思之。”勋喜。归与妻子决,明日复见,勋索表,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邪?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儒生有胆邪,吾动众百万,无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彦曾遇害,廷皓亦死,诏赠兵部郎中。
周朴
《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周朴诗集序》:
乾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
《新唐书》卷二二五下《黄巢传》:
围福州,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贼入之,焚室庐,杀人如蓺。……又求处士周朴,得之,谓曰:“能从我乎?”答曰:“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巢怒斩朴。
孙晟以义;
《旧五代史》卷一一六《世宗纪》 :
(显徳三年十一月)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
《旧五代史》卷一三一《孙晟传》:
世宗怒晟前言失实,因急召侍卫都虞候韩通令收晟下狱,与其从者百余人皆诛之。……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报之。……及将下狱,世宗令近臣问以江南可取之状,晟默然不对。临刑之际,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惟以死谢。”遂伏诛。
(四)以雠
王无竞、刘希夷以雠,
王无竞
《新唐书》卷一○七《王无竞传》:
神龙初,诋权幸,出为苏州司马。张易之等诛,坐尝交往,贬广州,仇家矫制搒杀之。
刘希夷
《旧唐书》卷一九○中《刘希夷传》:
汝州人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唐韦绚撰《刘宾客嘉话录》:
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
(五)以乱
薛能、皮日休以乱。
薛能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卷一八“《薛能集》十卷”云:
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军怀旧惠,馆之城中。时军以供备疏阙,大噪。能登子城楼,慰劳之久,乃定;忠武亦遣大将周岌诣溵水,闻之,夜还,袭击徐卒,尽杀之;且怨能之厚徐卒也,遂逐之。能将奔襄阳,乱兵追杀之,并屠其家。
《旧唐书》卷一九《僖宗纪》:
(广明元年)九月,徐州兵三千人赴溵水,途经许。许州节度使薛能前为徐帅,得军民情。徐军吏至,请馆,能以徐军怀惠,令馆于州内。许军惧徐人见袭,许州大将周岌自溵水以其戍卒还,逐薛能,自据其城。
《唐方镇年表•考证》云:
诸书皆言能并被杀,以能“八年藩翰似侨居”诗考之,乱后犹有诗,是未被杀也。否则为人依托耳。《旧纪》言能被逐。
皮日休
《南部新书》丁卷:
黄巢令皮日休作谶词,云:“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巢大怒。盖巢头丑,掠鬓不尽,疑三屈律之言是其讥也,遂及祸。
(六)以水
卢照邻以水;
《旧唐书》卷一九○上《卢照邻传》:
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后疾转笃,徙居阳翟之具茨山,著《释疾文》、《五悲》等诵。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照邻既沉痼挛废,不堪其苦,尝与亲属执别,遂自投颍水而死,时年四十。
(七)以猛兽
伊璠以猛兽。
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下“虎食伊璠”:
前泾阳令伊璠为戎所得,屡脱命于刃下。其后血属相失,村服晦行,及蓝关,为猛兽搏而食之。 九、无后
杨炯、绝后,葬兄弟手,宋之问有文哀之。李太白、萧颕士、有子而独,孙女流落,俱为俗人妻。崔曙、一女名星。白居易、一侄曰龟。王维、四弟无子。阳城、三昆不娶。崔珏、张又新、皆有二子,而崔子并见法,张子并没于水。
(一)杨炯、絶后,葬兄弟手。宋之问有文哀之。
《全唐文》卷二四一宋之问《祭杨盈川文》:
痛君不嗣,匪我孤诺。君有兄弟,同心异体。陟冈增哀,归葬以礼。
(二)李太白、萧颕士。有子而独,孙女流落,俱为俗人妻。
李白
《全唐文》卷六一四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访公之子孙,欲申慰荐。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为刘劝之妻,皆编户甿也。因召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而进退闲雅,应对详谛。且祖徳如在,儒风宛然。问其所以,则曰: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铭曰:故乡万里且无嗣,二女从民永于此。
《全唐文》卷七六四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知公无孙,有孙女二人,一娶刘劝,一娶陈云,皆农夫也。
萧颕士
《全唐文》卷三一五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
君有子一人曰存,为苏州常熟县主簿。雅有家风,知名于世。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
有读萧氏集,问功曹是谁子孙,及有后否。余应之曰:……先生一子存,字伯诚,为金部员外郎,谅直有功曹之风。……生三子,皆无禄早世,无后。惟次子东,从事邑南,有二子,今皆流落江湖,假吏州县。……韩文公少时,常受萧金部知赏。及自袁州入为国子祭酒,途经江州,因游庐山,过金部山居,访知诸子凋谢,惟二女在。因赋诗曰:“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主家,今日匡山过旧隐,空将衰泪对烟霞。”留百缣以拯之。
(三)崔曙、一女名星。
《本事诗》“征咎第六”:
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
(四)白居易、一侄曰龟。
《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
无子,以其侄孙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
白乐天元微之皆老而无子,屡见于诗章。乐天五十八岁始得阿崔,微之五十一岁始得道保,同时得嗣,相与酬唱喜甚。乐天诗云:“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玉牙开手爪,苏颗点肌肤。”微之云:“且有承家望,谁论得力时。”又云:“嘉名称道保,乞姓号崔儿。”后崔儿三岁而亡,白赋诗曰:“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仍作邓攸身。”伤哉!
按:白居易《酬微之》:“由来才命相磨折,天遣无儿欲怨谁。”《自咏》:“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折磨恰平均。”白居易五十八岁喜得一子,名阿崔。其《阿崔》诗云:“岂料鬓成霜,方看掌弄珠。已衰宁有望,虽晚亦胜无……闾巷多庆贺,亲戚共欢娱。”然阿崔三岁夭折,乐天《哭崔儿》诗云:“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弄龟罗》诗:“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罗儿。” 龟,白居易二弟白行简之子阿龟。
(五)王维、四弟无子。
《旧唐书》卷一九○《王维传》: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按:王维《偶然作六首》其三云:“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四弟乃缙(《旧唐书》卷一一八《王缙传》)、繟、紞、纮。
(六)阳城、三昆不娶。
《南部新书》丁卷:
阳城,贞元中与三弟隐夏阳山中,相誓不婚,啜菽饮水。有苍头曰“都儿”,与主同志。
《新唐书》卷一九四《阳城传》:
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与弟堦、域常易衣出。年长,不肯娶,谓弟曰:“吾与若孤茕相育,既娶则间外姓,虽共处而益疏,我不忍。”弟义之,亦不娶,遂终身。
(七)崔珏、张又新。皆有二子,而崔子并见法,张子并没于水。
《北梦琐言》卷三“李当尚书竹笼崔珏二子附”:
崔珏侍御家寄荆州,二子凶恶。节度使刘都尉判之曰:崔氏二男,荆南三害,不免行刑也。
《本事诗》“情感第一”:
李相绅镇淮南,张郎中又新罢江南郡,素与李构隙,事在别录。时于荆溪遇风,漂没二子,悲蹙之中,复惧李之雠己,投长笺自首谢。李深悯之,复书曰:“端溪不让之词,愚罔怀怨;荆浦沉沦之祸,鄙实愍然。”既厚遇之,殊不屑意。 笺尾语
由王世贞首倡、胡震亨所修订的唐诗人之“九命”说(五代历来作为“闰唐”附之),对于唐诗研究可谓独辟蹊径。
应该指出,这一唐诗人之“九命”说并未涵盖唐代全部诗人,亦即是说,唐代其他诗人若按此分类还可归入者极多,譬如“流贬”一类,当可补入多少诗人。并且,“九命”说本身对诗人的归类亦有可议之处,如“玷缺”类,以为张说“大肆苞苴”,刘禹锡、柳宗元“躁事权臣”,李德裕“树党掊击”等,从今天看来就不尽合理。又如王勃固然“夭折”,但其未尝不是像卢照邻一样“以水”而“无终”。
根据上述,分类统计得遭遇“九命”的唐诗人有一百十二人。若按通行“四唐诗”之分期,则初唐得三十七人,盛唐得十八人,中唐得二十六人,晚唐得二十人,五代得十一人。若以“九命”类型记,遭遇“流贬”的诗人最多,四十七人,占“九命”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初唐十九人,盛唐八人,中唐十一人,晚唐七人,五代二人。“无终”次之,三十九人,约占“九命”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中初唐十七人,盛唐三人,中唐五人,晚唐六人,五代八人。如果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观察,则可以看到时运、政局的治与乱对诗人遭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武周代唐、安史之乱、永贞革新、牛李党争、藩镇割据以及五代乱世都于此中凸现出来,诗人亦多因此而遭到“流贬”、“无终”的命运。如果将它们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看,则今天唐诗学界之重视研究政治与文学的关系,研究贬谪与文学的关系都有着非常合理的依据,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王世贞于“流贬”类特加评语云:“穷则穷矣,然山川之胜,与精神有相发者。”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作《读谢灵运诗》云:“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借大谢自道心曲,实际上可以概括唐代其他诗人。唐诗中山水胜境(非王孟类盛世山水田园诗)的开拓,诗人精神性格之郁勃不平,均与此关系紧密。白居易于《序洛诗》又云:“予厉览古今诗歌,……观其所自,多因谗冤遣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离别。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古今,什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奇数,诗人尤薄命,于斯见矣。又有以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而这和《沧浪诗话•诗评》所评:“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又非常切合。
又统计得唐代诗人“九命”一百十二人中占“二命”以上的共有三十四人,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其中遭遇“二命”的十八人,“三命”的十一人,“四命”的四人。“五命”的一人。可以看出,这个名单几乎囊括了唐代著名的诗人。王世贞总评“九命”说云:“贫老愁病,流窜滞留,人所不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佳。”韩愈《送孟东野序》提出“不平则鸣”的著名观点,并云:“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对照上表,则可知韩愈其言是何等准确,概括是多么有力。
元和十三年,江州司马白居易《题李白墓》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唐代诗人“九命”中遭遇最多的是李白,竟有“玷缺”、“偃蹇”、“流贬”、“刑辱”、“无后”等“五命”之多。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真让人“为之怆然以慨,肃然以恐。”
白居易又有《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诗曰:“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韩愈《调张籍》诗云:“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韩愈又于《柳子厚墓志铭》中云:“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假如唐代诗人没有“九命”之厄,我们何以能见到有唐一代的诗歌奇观呢! 看来我醉哥对这文章也相当在意哈!
期间,有人认为此作之功止於「可免于翻检之劳」。 当然这是作者的原话啦!或者是自谦也未可知。不过,笺注之功能如此也很好了!
我关心的并不是此文之功,而是其方法。我读《唐五代诗考论》P234知此方法有其思考,而我在赞同之外更疑惑于文献统计或称为文献计量的基准。如——又统计得唐代诗人“九命”一百十二人中占“二命”以上的共有三十四人,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三十。
我以为,“九命”首先相通,亦即各命之间相互交叉的存在;其次,以诗人之境遇而论,不仅九种命运难以特定,而且一人多命也是有的;另外,还有无法以“九命”概括的也不少(这与上面那位书友的意见之一相似)——这些似乎对前人的分类说是一种质疑?
先说这些,有空再请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