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故事:一个基民的投资总结报告
阿鑫我是个1994年就进入股市的老股民了。记得当时看到别人炒股赚钱如此轻易,自己心里也有点痒痒,于是就先拿出几百元钱投石问路,没想到,当天买入,第二天就涨了,小赚两百元,心里那个高兴啊!于是继续加大投入,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年股市一直低迷,直到9月初出台救市政策,我买的股票才又小赚一点。但由于太贪心了,结果就成了“套中人”。我的性子比较慢,属于“死猪不怕开水烫”那种的,死活不肯割肉,有的股票就越套越深。总的来说,我炒股的收益很少而且很不稳定。
2005年9月,我在网上冲浪时看到开放式基金收益比较稳定,频频分红。当时正值行情低迷时期,赚钱很难,而有的开放式基金还居然能够每隔几个月就分红,虽然只有两毛左右,但也难能可贵。于是我试探性地在银行开户,买入了开放式基金,同时留了一点钱继续投资股市。那时真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在网上搜索与基金有关的知识,边学边操练,出来一个新品种就去买,有高分红也去买,结果我现在的账户基金多达10多只了。因为要用钱的原因也赎回了几次,但到今天回头再看,凡是赎回都是错误的。
以后就学会了捂基金,特别是老基金。有些基金在一个阶段表现并不怎么样,涨得慢跌得快,后来我知道这是基金经理在调仓;熬过这个阶段后就会发现基金净值像生了翅膀一样不断上涨,甚至股市下跌基金还照样上涨,于是我明白了什么叫投资基金要有耐心。凡事都是从错误中学习最快,我也如此。下面是我的总结。
几点错误:
一是没有足够的耐心。比如买入中信红利精选,上半年表现不好,在忍无可忍之下终于赎回,结果它在下半年股市调整时大放异彩,成为收益率的冠军;
二是只看高分红买基金,结果错过了几只净值增长最高的基金;虽然现在买的几只高分红基金表现尚可,但也说明了选择的盲目性;
三是没有及时配置指数基金。如果说今年上半年还是主动投资型基金战胜了市场的话,那么下半年应该说指数基金体现了强势。我在投资组合中,有股票型基金、有偏股型基金、有偏债型基金、有平衡型基金,还有货币基金(以备急用钱),但就是缺了指数基金。前一段时间看着指数一日千里,而手中几只股票型基金却如蜗牛一般踟蹰不前,真是无奈;
四是投资过于分散。我看了一些文章,说要讲究投资组合。而我本金只有十来万,却投资了十多只基金,股票型基金有的投资组合雷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精选几种不同类型的基金重仓持有,收益更大。
几点经验:
一是要有耐心,让基金经理有时间安排调仓,不要轻易放跑一匹黑马。比如大成精选前一时期净值增长较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几乎被口水给淹没了,但现在这只基金又开始启动了;
二是善用直销方式购买基金,尽量减少手续费。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几家大银行,今年兴业银行(62.27,-1.24,-1.95%)才进来,我立刻开户,通过银联通购买基金,手续费打了四折,现在交行也在开展类似的活动。另外,在银行买比较方便,网站容易打开,每天都有净值更新;而基金网站随着访问量的增大,经常拥堵难以打开,让人心里总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那点基金的去向。
三是一旦购入股票型基金,就要作长期投资的准备。我喜欢买后收费基金,一方面申购时基金份额多一些,另一方面只要投资时间足够长,手续费就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购买前尽量考虑周全,留足生活备用金,并将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免迫不得已时赎回基金。
四是购入基金后,立刻将分红方式改为再投资。既然我们认为从去年以来的股市上涨是牛市的开端,那么为了获取复利,完全有必要将分红再投资到基金中。
五是选择能够经常恒定分红的基金。我不太喜欢不分红的基金,因为炒股经常坐电梯的感受并不美妙;同时对复利的追求也是分红存在的理由。
六是老基金比新基金好。事实证明:在牛市当中老基金的收益率比新基金高得多。对我来说,是不断去发现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而不是等待新基金的发行。
七是要在一次性投资的基础上坚持定投。我从去年底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分别投资到一只股票型基金和一只平衡型基金各500元。而如果有较大额资金在手,也不排斥在行情下跌时进行一次性投资。现在回头再看对账单,发现基金波动挺大的,而定投确实摊平了成本,虽然只有一年,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更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强制储蓄的习惯。
以上经验和教训,供同道分享。 值得仔细读读,都是亲身经验和教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