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争取“东北待遇” 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
川渝两地经济委员会日前在重庆签订了《推进产业分工合作、打造川渝工业经济区备忘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条款,是两地将共同向国家争取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类似,川渝两地有长期积累下来的良好的工业基础,但在走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中,仍存诸多困难。有关专家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未能解决东西部资源配置这一深层次矛盾的背景下,向国家申请“东北政策”助力西部老工业基地实现脱困是情理之举。
“西部老工业基地”也需政策扶持
备忘录签订当天,四川省经委主任彭渝在重庆表示,川渝两地联合争取到东北政策,很有可能。国家启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项目始于2003年。中央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财税、社会保障、国企改革、土地和矿产资源开放等方面予以扶持。
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的工业发展有半个世纪多的历史。1950年代,中国第一条重型钢轨、第一批无缝钢管、第一辆吉普车,都出自重庆,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及仪表、化工、冶金产业。
重庆市政府表现得尤为积极。重庆具有“西部现象”和“东北现象”的叠加,国企债多、人多、负担重。据2003年的统计,当时尚有120亿的债转股作为各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没有处理掉,国有企业欠社保资金25亿,欠各种税费33亿;自1998年以来,累计有56.3万国企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
为争取享受“东北待遇”,早在2003年,重庆就邀请国内专家起草改造方案,并动员企业准备资料,请中央调研组赴渝考察。但中央随后的发文,否定了东北以外其他地区的申请。这份文件称,先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老工业基地应用好西部大开发政策,东部老工业基地应用好东部沿海开放政策。
重庆市一位领导人后来透露,西部的不利之处在于,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工业销售总收入,都无法与东北三省相比。
不过,目前川渝两地工业基础已大为夯实。近几年来,以工业为优先发展的第一重点产业,川渝两地传统工业不断提升。据统计,2006年,重庆工业销售值增至4200亿元,实现利润155亿元,市属国有资产规模进入全国十强,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2006年,包括中央在川企业和地方企业、不含金融企业的四川国企总户数达3630户,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达11145.5亿元。目前,四川国企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中上水平、西部地区首位。
王秀模认为,在此基础上,川渝申请享受东北政策,应有一定希望,同时,国家或许会考虑川渝两地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西部开发,同时还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症结在于资源分配矛盾
川渝申请享有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要解答的一个疑问——其本身已享有西部大开发的种种优惠,为何还要瞄准东北的待遇?
国家从2000年起,实施西部大开发,至今已七年多。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表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的确对西部转移支付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不能单纯依靠西部大开发(政策)。”
“西部开发政策,尚需不断完善,深化,当前深层次的问题是资源价格配置矛盾突出。”刘世庆说。
林凌也表示,西部的天然气、石油、水电等资源丰富,但现在的资源配置格局,是西部就地加工很少,这些资源以极低的价格被输送到东部加工,在资源利益的分配上,不是倾向开发地。林凌认为,由于资源价格未体现其稀缺性及环保成本,使东西部发展差距增大。
而振兴东北战略被认为是非常实际且有效果的区域振兴战略。例如增值税流转试点、企业欠债的减免、大项目布局等等,曾考察过东北的林凌认为,“这些政策对东北影响非常大,效果也很好,西部当然希望争取到这样的政策。”
重庆这些年其实一直未放弃对东北政策的争取。“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交相关提案。”重庆市经委一位官员称。另外,重庆拟上报国务院的统筹城乡实验区总体方案中,也包括希望获得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政策的内容。
不过上述重庆市经委官员表示,要完全复制东北政策是不现实的,川渝两地,可以探索在单项政策上寻求突破。
川渝两地政府认为另一个突破在于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这样才能带动产业链,形成资源加工产业集群。在备忘录中,川渝双方政府达成共识,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共同争取国家核电、抽水蓄能机组、兵器装备及大型飞机设备制造等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落户川渝。
“扶持政策毕竟是过渡性的、时效性的,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不是一个可持续性制度体系。”刘世庆认为,“西部老工业基地顺利转轨,仍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东西部存在的深层次的分配矛盾。”
http://www.singtaonet.com/china/200711/t20071101_659314.html 不管是东西南北还是中部,中国要全面均衡的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