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5 发表于 2007-10-30 19:56:27

从金庸小说说起

看过金大侠小说的人,都会为内中浓郁的人性宏扬的主旨所感染,所打动,

故事多以正邪的对立而展开,而最终,则往往是开始的所谓邪教人物或名

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成为人所共称的英雄,比如扬过,比如令狐冲,比如

郭靖,比如黄蓉。为什么总是有这样的情节呢?不为别的,实在是社会原

本如此,人类的历史,自有了诸侯王霸之业,就从来都有着所谓正邪之争、

朝野之争的。在辩证法里面,这叫做矛盾,而所谓的正邪,则是矛盾的双

方。这是存在的,也应该正视,忽略不得,也来不得半点意气。

正是有了这所谓正邪之争,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这源自人本身:

一是自保的本能,二是自保成功后扩张的欲望——生发出了中华自古至

今士大夫文化阶层的一大主题:出世则独善其身,入世则兼济天下。而

在平民阶层,则有《论语》推己及人的准则在调剂着人们之间的关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实际上,一部《论语》,就是一部来自民间的、经

过了所谓圣人(们,应该还包括圣人的弟子)总结、提炼的让人们和谐

相处的行为准则(当然,这些准则,随着社会、民主、文明的发展进步

已经作了很多的扬弃了,但有些还是很有道理,这或者应该是圣人之所

以为圣人的原因吧)。

无疑,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关系是需要协调的,而这种协调,应该

有一个准则,就是:人性(人本心之性)的极大化宏扬,或者平白的说,

在不损人的前提下充分的利己。而任何的偏离这一准则的所谓事实协调,

都会导致人性宏扬的异化:或者是因为个性太强压抑了别人导致不和谐

而导致最终压抑了自己,或者是因为生性软弱压抑了自己而导致不和谐

而导致最终压抑了别人并进而更被别人压抑。人们之间的和谐,应该是

建立在一种动态的、自然的、醇和的心性交流互动基础上的流动的和谐,

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从而达成一种最挈合。金

庸笔下的主要人物而带有邪的特征的,无一不是自然率真的性情中人,

如黄药师,如黄蓉,如扬过,如令狐冲,禀性醇和清正,——这让他们

成为主要人物,成为英雄——,但或高洁自赏、或性情刚硬、或伶俐活

泼任意挥洒、或不拘小节还喜欢搞点恶作剧,他们因而被俗世称为邪,

——这实在的是他们个性超卓不群的表现和俗世对这种超卓的围歼,事

实上,没有人愿意看着别人超卓和看着自己平庸,越是平庸的人就越要

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以寻求一种满足感,因为除此之外,他就再也没

有办法了,因此,对于这种无关大体的小动作,自然可以如郑板桥所说

的难得糊涂,计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贬低了自己——,而一旦

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他们显现大事不糊涂的中流砥柱风范,他们就会冲

破俗世的阻击而成为英雄。

所以,正确的,是:宏扬个性,追求和谐,不计小节,保持本心,

走自己的路。作一些修身养性的功夫,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努力

前行。

艺人他 发表于 2007-10-30 20:03:44

好长的一篇呀 强!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7-10-31 00:17:38

http://eladies.sina.com.cn/arts/1999-7-23/5478.shtml

请楼主解释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金庸小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