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erocicero 发表于 2007-10-27 22:37:43

林语堂之初登文坛

林语堂的前期生活与创作
我本龙溪村家子
林语堂在兄弟中排行第五,一八九五年十月十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福建平和县坂仔村,这里正是他的父亲作为乡村牧师传教的地方。林语堂说:“下列几件事对我的童年影响最大:一、山景。二、家父,不可思议的理想主义者。三、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坂仔属于盆地地形,“北面是峻峭的石缺山,悬崖绝壁,高耸入云,”南面“山水一望无涯,无论晴雨都罩着一层层云烟”。父亲林志成“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感觉灵敏,想象力很强,而且十分幽默。”同时,为人正直,除了传教,而且调解民事纠纷,甚至敢出于同情顶撞乡绅、税官。全家人都随祖母、父亲信仰基督教,家庭氛围平和而尚学。林语堂及其四兄一弟二姐,都跟着父亲学习,除了用四书五经、《声律启蒙》、《幼学琼林》之类的书以外,晚上轮流读《圣经》和做晚课。他的母亲也笃信基督,能看《圣经》,终日操持家务。林语堂十二岁时,坂仔建了教堂。美国传教士范礼文就住林家,回上海后还给他的父亲寄过不少基督教书刊,林语堂的宗教观念在这些书刊的浸染中愈加坚定。林志成虽然不懂英文,但对西方文化一心向往,教育儿女一定要学好英文,还勉励林语堂必须要上大学,而且要上圣约翰大学、柏林大学。怀抱父亲的理想,林语堂潜心学习英语,并广泛涉猎西方社会科学文化典籍,“教我对于西洋文明和普通的西洋生活具有基本的同情。”在北京清华学校任教期间,受周围环境影响,他读《红楼梦》,读唐诗,读《人间词话》,流连书肆,恶补中国学问方面的欠缺,为日后“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写宇宙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林语堂在北京那几年,《新青年》倡导的文学革命运动从酝酿准备到逐步进入高潮。一九一七年初,当胡适和陈独秀分别发表《文学改良自议》与《文学革命论》,发出“新文学”运动先声之时,他先后著文《汉字索引制说明》与《论‘汉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学》响应和加入这场文学、语言大革新、大解放运动。
回国中文半瓶醋,乱写了吗与之乎
一九一九年秋,林语堂得到清华一个月四十美元的半额助学金,携新婚妻子廖翠凤奔赴美国,开始留学生涯。进入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所后,林语堂在欧文·白壁德(Irving Babbitt) 为代表的学术大师亲自指教下,对西方文学进行了系统研读。而由于清华资助的取消和对语言学的热爱,林语堂辗转来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法学和音韵学,他回忆说:“不久我便迷上《汉学师承记》和《皇清经解》的文献,尤其是晚清官吏阮元所编的《经解续编》,并且熟知各作家的训话作品,更熟知王念荪父子、段玉裁、顾炎武等大师。”一九二三年夏,林语堂取得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同妻子登轮回国。一九二三年九月,林语堂被北京大学聘为英文学系语言学教授,主要讲授《文学批评》及《语音学》课程。教学的同时继续其古汉语音韵的研究,研读了《广韵》、《音学辨微》等中国古代音韵学著作。同时,从这年冬季开始,他陆续撰文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散文和翻译作品。一九二四年五、六月,在《晨报副刊》上先后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幽默杂话》,主张把英文humor一词译为“幽默”。这是他提倡“幽默”的开端,也是他正式登上文坛的开始。

homestudy 发表于 2007-10-27 23:05:04

兄弟有时间接着说说林语堂,我喜欢看。
今儿有点晚了,明天或后天再跟兄弟聊林语堂。

唉,莫非冥冥之中竟有天意。
今天正打算晒晒林语堂的书,
中美百万收集而得,均为林语堂的英文书。
本意为免除大家重复劳动之苦,荟集一起,以飨同好。
俺吧,就是特别想分享一下那种捡到宝似得感觉。

==========================
移步:
linyutangenglish@126.com
password:readfree
==========================
吾国与吾民.djvu7.95 MB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COPYRIGHT, 1935, BY THE JOHN DAY COMPANY, INC.

中文参考:
吾国与吾民-张振玉版
中国人-吾国与吾民-郝志东 沈益洪译-学林出版社.pdf
======================================
-Moment in Peking-林语堂.djvu19.55 MB
京华烟云-张振玉译本
瞬息京华-郁飞译本
--------------------------------------
A NUN OF TAISHAN.djvu6.73 MB
全名:A Nun of Taishan (A NOVELETTE) And Other Translations
林语堂译刘鹗之《老残游记二集》,仅其中一至六回。
原文经查阅人民文学出版社-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老残游记》——戴鸿森:2001.10重印
《老残游记二集》尚有七至九回。
本书内容还包括:【按类别提一下,具体篇目见书】
CONTEMPORARY CHINESE HUMOUR
ANCIENT CHINESE HUMOUR
CLASSICAL SKETCHES
=======================================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林语堂.djvu11.94 MB
生活的艺术
中文参考:
林语堂名著全集:21集-生活的艺术- 越裔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语堂文集-第七卷-生活的艺术-张振玉译?【未及细读,因此存疑】
另:貌似黄嘉德《人生的盛宴》【未见,存疑】
---------------------------------------
the little critic-1930-1932.djvu6.78 MB
全名:The Little Critic-Essays,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1930-1932)
上海商务1935年版
中文参考:林语堂评说中国文化-第1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1

The little critic-林语堂-1933-1935.djvu5.44 MB
全名:The Little Critic-Essays,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1933-1935)
上海商务1935年版

中文参考:林语堂评说中国文化-第1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1

---------------------------------
The Wisdom of Confucius-林语堂.djvu5.26 MB
COPYRIGHT, 1938, BY RANDOM HOUSE, INC.

孔子的智慧:
中文参考:圣哲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
汉英-林语堂佳作选.djvu7.19 MB
林语堂自己作品中英对照
上海国风书店-朱澄之新编


==================================
林语堂-翻译-古文小品.djvu5.39 MB
上海西风社
篇目:
归去来辞-陶渊明
兰亭集续-王羲之
半半歌-李密菴
慵菴铭-白玉蟾
管夫人赠赵孟頫
三十三不亦快哉-金圣叹
论游-金圣叹
论居室-李笠翁
秋灯琐译-蒋坦
幽梦影-张潮
小窗幽记-陈眉公


-------------------------------
林语堂-中国人的智慧.djvu14.93 MB
The Wisdom of China
致歉:俺在文件名命名时有误,应为中国的智慧。

《林语堂书话》里的文字:
译者按:中印两国,同为历史数千年,名闻全球的古国,其与西洋各国之接触,亦为时不暂。而时至今日,西洋“先进诸国”一部分人士,对之仍为一“谜”,甚而误解百出。这不但无补于各国本身,简直有碍全人类的和平前途。语堂先生为使各国人士更明了中印两国对人类发展史上所贡献的智慧起见,乃费数年功夫,编译《中印智慧的宝库》(The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一书。该书系于一九四二年由美国兰达姆屋出版社(Random House,Inc)出版。内容先介绍印度古今经典和印度教的《精神知识之歌》,佛教的经典等;继介绍中国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孔子的《中庸》,《孟子》,以及《诗经》等。总之,举凡影响东方民族数千年来的生活,而成为不朽的中印智慧,莫不搜罗编入。使读者(尤其西方友人)手此一册,对于东方的思想,以及东西思想的关连,能一目了然,茅塞顿开。本书对于中印思想之源流,发展以及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尤有特别的阐剖和说明!译文未经语堂先生校阅,错误之处由译者负责。

jacky_shu 发表于 2008-1-9 15:07:43

好东东哦!我们要多顶顶楼主,别让这样的好贴沉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语堂之初登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