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出炉 还有哪个中央部门没有财政问题
阮思余新快报学者视界
慎思笃定理性分析
审计署9月19日发布的2007年第6号(总第24号)文“49个部门单位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再一次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在中央各部门的财政问题以及作风建设上。
总体而言,无论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还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都有一半以上的机构存在各种各样的财政问题。
就单纯的比例来看,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部门中只有9个部门没有上榜,这还要除开审计署不算。
诚然,这里的问题首先是,谁来审计审计署?因为如此一来,中央国家机关都在审计署的审计之下,其自身则可以置于审计之外。从公平角度来说,审计完中央各部委之后,是否要审计审计署?由谁来行使这一职能?
按照中国行政组织的运行原则首长负责制和国务院部长责任制的做法,国务院这么多部门频频出现财政问题,谁来为此负责?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审计结果的可期待性又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财政监督。如果审计只是为了一种新闻效应,完全没有必要审计。审计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给社会报料,追求一种轰动效应;而在于通过这种审计过程,更好地监督国家财政的使用情况,使其真正能够更加合理、合法、恰当地使用。
当看到这么多的国务院机构存在财政问题的时候,只要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想到并质疑,现在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财政问题?
作为普通的纳税人,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又如何能够确保我们的税收能够得到合理、合法、有效地利用?我们又如何能够相信我们的国有资产真的能够保值增值?这不,身为国务院唯一的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不也是榜上有名么?如果国家只是一味地向普通百姓收税,而不去好好监管这些税收的用途,百姓哪会心安理得地缴税?哪会视纳税为光荣之事?哪会视纳税为自己的义务?因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部门没有财政问题。确切来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财政问题。
前些年流行的“中央满天晴,省里起乌云,县市刮大风,乡镇淹死人”,现在看来也得逐渐修正了。恐怕现在中央有“半天晴”都算幸事了。
这样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一个中央政府,多少年来,我们并不知晓中央的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当我们能够有所知晓的时候,恰是审计风暴狂刮的最近几年。为什么问题年复一年,久而不决?仅仅是财政管理的制度化问题,还是我们推动财政化制度建设的人的问题?为什么只听到审计之风大刮,而罕见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着力整改的实质性措施呢?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博士生) 审计是为社会公共财富的分配与使用把关,干系重大,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常抓不懈,最忌搞“风暴”效应甚或作秀。最重要的是,对审出的问题的处理往往是重纠正、轻预防,致使相同问题此伏彼起、按下葫芦起来瓢。如果不从根本上堵绝违规违纪的制度漏洞,审计署的活有的干了——不过,这样倒有助于审计部门把“庙”建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