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πολλωv 发表于 2007-9-13 21:43:37

别矣 沃尔特

(作者:CATS)

新浪读书


   在动画行业里说起迪斯尼今年的年度长片,居然几乎没有人知道是哪一部。

  迪斯尼公司近年来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满天飞:大量裁员,几部电影票房皆败,宣布彻底终结二维动画长片的意图等等。失去PIXAR迪斯尼公司也就失去了摇钱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大势已去的趋向好象已经是不可逆转。


  迪斯尼公司起死回生的唯一可能似乎只有再克隆一个沃尔特,要能采取基因混合工程的话也行,不过他们大概需要卡内基的基因,徳兰修女的基因……

  “沃尔特的商业天赋和艺术才华举世无双,世间只有这一个人能够将商人和艺术家这两者完美统一,就这一点连卓别林也望尘莫及;他曾为世人奉献的真,美和欢乐永垂不朽,胜过世间所有的善者。”

  但这还不够。

  要再造这位天才,他们在工程里还需要再加上一个人的基因:希特勒。

  沃尔特.迪斯尼的侵略性绝不在希特勒之下,只不过他的勃勃野心被统一在普渡众生的动机中。他在世的最后阶段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未来城市:一个没有歧视,没有不平等,高科技的美好的现代乌托邦,当然,这并不单单意味着一个迪斯尼乐园。这样的企图和希特勒当年“净化优良血统”的作为在意识方面事实上是完全一致的。沃尔特早年的“纳粹色彩”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也很容易得到开脱,但就沃尔特在世的种种作为而言,这不仅仅是对商业的妥协。

  早期的迪斯尼作品《木偶奇遇记》充斥着浓厚的说教色彩,这一特色使许多评论家一直对迪斯尼作品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但还不至于到恨得咬牙切齿的地步,直到他们看到了《幻想曲》。沃尔特一直热衷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幻想曲》中仅开创所谓的“幻想音”就耗费了40万美元。沃尔特对细节的吹毛求庛经常达到丧失理智的地步,和另外一位同样狂热于新技术的暴君大师卡拉扬有异曲同工之妙。

  围绕《幻想曲》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古典音乐家异口同声地批评影片是对严肃古典音乐的亵渎,电影评论家则对影片的浓厚哥特色彩感到迷惑不解,因为影片展示的一直是一个“恐惧,孤独,忏悔和哀悼的模糊梦境”,评论界骇人听闻地称《幻想曲》为“从烧毁迪斯尼梦境的灰烬中跳出一个可怕的复仇的梦魇”,和沃尔特一直宣扬的“销售欢乐”相去十万八千里。

  《幻想曲》从商业角度来看是不成功的,但从作者的意识形态方面来分析却是十分成功的,单从电影对原著(音乐)肆无忌惮的曲解本身就是沃尔特独特的个人取向的完美演绎。其实从《幻想曲》开始沃尔特就放弃了怜悯之心,其后的所有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再也没有出现象《木偶奇遇记》里的那种只针对儿童的说教企图而转型为对“沃尔特价值观”的全面演绎,同时期制作的另外一部《班比》是此类演绎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其作品中大到优胜劣汰的残酷法则,小到沃尔特早年因爱犬的死产生对其好友的仇恨,至他本人“爱动物超过爱人”的情感都得到细腻充分的表现。《班比》被誉为迪斯尼最为优美的哲理作品,正面意见是沃尔特用“好”动物来象征和睦美好的人类社会,但其中把矛头直接指向“人”的企图却很有些“用心险恶”的味道,尤其是当观众绝大部分为儿童的时候。最浅显的观后感就是“如果没有人类,这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观众很难不在影片结束或短或长的时间里对人类行为产生憎恨的情感,显然这正中沃尔特下怀。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很可能沃尔特仅仅是想把自己对爱犬怀念的情感抒发一番,影片其实也没有复仇的情节,但被煽动的情感却不折不扣正是“复仇”,尤其是当角色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无法完成“复仇”的任务时这种情感会被煽动得更加剧烈。客观地看,其实评论界对《幻想曲》的评论也并非真的那么骇人听闻。

  米老鼠的设计者并不是沃尔特,“粮仓鼠和穷小子”的动人故事根本就是凭空捏造的,沃尔特在这里确实扮演了一个盗窃者的不光彩角色。其实迪斯尼作品中也仅仅只有电视短片类是“销售欢乐”型的作品,而且真正的操刀者都并不是沃尔特。但因为媒介的特殊性使这些作品传播的范围最广,“迪斯尼制作”的欢乐标签也就贴满了全世界。真正的沃尔特只存在于他的电影作品里和他壮志未酬的未来城市里。

  沃尔特的暴君作风所有和他共同工作过的人至今说起来都心有余悸,因为他不允许作品中出现任何立意的偏离,沃尔特不同时期的作品一直和他的个人际遇统一,这一点也确实保证了早期迪斯尼动画电影作品意识形态上的高度表现力。当然,作为艺术家,诚实是第一重要的否则他的作品必定没有灵魂。但这个灵魂究竟是什么却是很大程度上连沃尔特本人都不能完全知晓的。沃尔特去世五年以后第一座迪斯尼乐园才建成,他的未来城市至今距落成遥遥无期,不过按照他在世的作风,很显然沃尔特是不会允许任何不美的事物出现在他的城市里的,很显然一切都必须和沃尔特一手创办的美景相配合,也就是符合某种价值。但事实上“人人平等”首先意味着首先必须“清扫”不平等,乌托邦的最大弊端是它必须建立在扼杀异族的基础上,这和乌托邦一直描绘的诗情画意其实相去甚远。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希特勒在世人还没有来得及反抗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他的清扫运动,或许一百年后的历史书对他会是另外一种判断。沃尔特最成功的地方也莫过于他将其他所有人的光华揽于一身,然后在这层光华之下向世人宣言他的独特哲学。相比起曾经的千古罪人,这个“销售欢乐”的光环就足以使沃尔特流芳百世。

  从这一角度来看,沃尔特壮志未酬身先死也并非全是一件憾事。

  ****************

  后人至今仍然不断踩中他埋下的地雷,沃尔特使迪斯尼公司成为了一个不可被动摇的庞然大物,从《小美人鱼》开始将近十年的原地踏步直接导致了迪斯尼今天的衰落。但迪斯尼也并非缺乏天才,即使是在音乐剧动画时代迪斯尼也曾经制作过一部无论从观念上,技术上或者制作水准上都和沃尔特时代不相上下的作品——《钟楼怪人》。和所有的大胆作品一样,这部堪称惊世骇俗的佳作也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可惜沃尔特已逝,迪斯尼公司也再没有他的高瞻远瞩,这部几近完美的作品始终无法闪烁出它应有的光芒,好不容易才复苏的“沃尔特精神”也从此一去不复返。

  PIXAR才是真正接过沃尔特的接力棒的人。

  2001年的《Monsters, Inc.》实乃史上最为颠覆的动画电影,就这一类型而言这部电影的深度已经达到难于逾越的程度。但随着Glenn McQueen的逝世,PIXAR好象立刻开始走下坡路,2003年全球大卖的《Finding Nemo》却是PIXAR公司有史以来最弱的一部作品,和《Monsters, Inc.》从各个方面来比较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PIXAR很可能也会陷入“炫技”的无底洞里,重蹈现代的迪斯尼覆辙。

  “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资格得到更多象沃尔特这样的人物的。”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1966年12月15日报道沃尔特.迪斯尼逝世消息时的评论

  别矣,沃尔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矣 沃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