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色,戒》
中国早年也曾为了文学“实用性”有过激烈的争论。近代中国屈辱史,长使文人“感时忧国”,自然把文学当成一种工具,用来改造社会,富国强民。书写的目的,不为了娱乐、休闲,或是“为艺术而艺术”。书写的功能,在教化群众,宣传“主义”、“思想”,或是促进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这么说似乎有些偏激,或者我们该委婉的表达:文学的内容必须具有正面意义“诗言志,歌永言”,主张“文以载道”,文学最初的“立意”决定一篇文章格调的高低。最近李安导演的作品《色,戒》,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这部电影改编自张爱玲中短篇小说《色,戒》(台版《惘然记》中的一篇,1983)。小说写一位爱国的女大学生(据说为女烈士郑苹如),被“中统”吸收为情报员,刺杀汪伪政权汉奸“易先生”(特工头子:丁默村),女大学生后来爱上易先生,临时放走他,自己却被捕、牺牲。小说1978年刊出,半年后主题“立意”受到张系国质疑(名科幻小说家),以笔名“域外人”投稿“中国时报”《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评〈色.戒〉》,疑《色,戒》为“歌颂汉奸的文学---即使是非常暧昧的歌颂”,“汉奸”的指责,实在太沉重,对张氏而言,尤其敏感,张女士难得还击了。却仍然避谈材料来源,据说的确来自当年的“汉奸”“胡某”。
多年后,再回头看这篇小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远,离其“余绪”影响力也越远,越能超越“主题立意”千丝万缕的纠缠。今天应该已经还张氏清白。作者“观点”完全不介入,不指出“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才正是这篇小说成功之处--让小说自己说话。(《惘然记》中,虽然这篇并非最好的〉
(首發「国学数典」8F: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59192&page=1&extra=page%3D2) 同意 ,没必要非得上纲上线吧 我们主要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不然多累人啊 据宋淇之子说,故事原型实际另有所本。 引用第3楼hbcwh于2007-09-29 15:12发表的 :
据宋淇之子说,故事原型实际另有所本。
一群爱国的大学生的故事,或是 女间"刺丁"一案,所本为何?
但宋淇曾在专研究张爱玲作品的水晶先生的访问中,提到张爱玲写《色,戒》,部分取材自他告知张爱玲有关当年一班北京燕京大学生的爱国故事。宋淇夫妇的儿子宋以朗追溯他双亲认识张爱玲时,张氏已开始有材料写和有“刺丁案”影子的《色,戒》故事,而因此有理由相信,张爱玲为丰富剧情,听了他父亲提供的材料后加进《色,戒》内。《亚洲周刊》
张氏对曹公《红楼梦》的看法,总结为是"创作",不是"自传",我想这篇小说也同样适用,乃是小说家的创作。 对待问题,应该正确认识! 郑苹如的家人可是有反对的声音了呀~张爱玲跟汪伪政权很多人都熟悉,通过胡兰成得知郑苹如刺杀丁默村事件的细节也合情合理。只是她自己不承认。但是据说书中有些地方是照搬了事实的~
呵呵~
虽然还没有看这部电影,但是只是看些介绍,也让我感觉很惊讶。好在李安拿了奖,可以“证明”自己不是为了色情而色情了~以艺术为名的色情,要靠获奖来正名~笑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