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s19701212 发表于 2007-8-27 18:03:17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生命本来值得尊重,一花一世界,何况是生命本身。
    看过很多关于二战的书和电影,战火,硝烟,惊恐,杀戮,流离失所的人群,满目荒芜的废墟。让人的心布满阴霾,压抑,沉重。
   《辛德勒名单〉〉,让人看完感觉无言的作品。残酷的杀戮,人性的泯灭,不泯的追求,生命的顽强,电影以不同于文字的表现手法,用色彩和影像诠释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以及苦难面前对生命的应有的敬畏,尊敬和尊严不容践踏的真谛。

    1939年9月,德军进驻波兰,下令重新安顿犹太人的户口。德商辛德勒值此战乱,一方面迎逢德军各级军官,另一方面则低价引进犹太劳工到他的工厂,辛德勒藉此机大发战争财。德军司令葛夫生性残暴,以枪杀劳工为乐,整个占领区如同炼狱,随着德军迫害犹太人的行动变本加厉,辛德勒对纳粹愈发不满。他不断行贿葛夫,开出需要的犹太工人名单,买进工厂加以保护,直至倾其所有。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血洗,辛德勒决定尽可能地保护更多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战争结束了,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影片恍如黑白电影,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工厂,灰蒙蒙的城市,灰蒙蒙的人群,灰蒙蒙的表情,是啊,当战争的硝烟那么真切的压在人们头顶的时候,当生命如蝼蚁般被肆意践踏的时候,谁的眼里还会有明媚的阳光。   

   
    生命是无可泯灭的。让自己生存,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身陷囹圄的基督山,还是远隔人世的鲁宾逊,恶劣的绝境也无法扼杀生存的欲望。四处惊慌奔突的人群,疲惫漠然的表情,沉重得让人压抑到无法呼吸的生命的凋零。“权力是有足够的理由去杀一个人,而不杀他。”那么,没有理由的扼杀生命就只能归结为兽性和暴行了。那些孩子,承担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也学会了逃避战争带来的灭顶之灾,他们安静的躲藏在下水道里,阴暗的角落里,如一株株幼芽,柔弱却坚强的与这个残酷的世界抗争,他们,在安静处,生长出一片绿色的希望。小小的亚当救了小小的丹嘉,成人世界里敌对的双方在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温情,再冷酷的世界也有温暖的栖身之地。在从始到终的灰色基调中,那个穿红衣的小女孩,一下吸引了人的眼睛,她游走在这个血腥的世界,却又似乎游离在外,影像的世界就是如此神奇,一抹亮丽的红色,把不泯的生命的深深的镌刻在了观者的心理,隐喻了强权暴行和兽性无法征服的国度——希望。
    生命也是高贵的。当血腥的屠城开始以后,那个依然镇静的弹着舒伯特的钢琴家,以人精神世界里最高贵的享受蔑视着即将到来的死神的威胁;那些在医院里安详的喝下毒药的病人,还有那两个面对枪口平静到高贵的医生。在弥漫着血腥的影像里,舒伯特的律动始终反衬着毫无人性的屠戮。华美到极致的音乐与惨烈到极致的屠戮就这样极不协调的共鸣,拷问着密集的弹痕,控诉着践踏生命的枪声,抚慰着满地的屈死的冤魂。人间本是天堂,天堂里也有地狱般的黑暗,只是地狱永远无法泯灭对天堂的向往。
   “救人一命,即救一个世界。”“这个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就是地狱。”辛德勒开出长长的名单里的名字,已经不单纯是符号,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片中多次出现关于名字的镜头,当名字和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结合得时候,让人不得不重视生命的厚重和存在。战后,辛德勒对奉命来杀戮的德军士兵说:“你们可以动手,也可以选择离开,回家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凶手。”黑压压的人群了无生息,却能感受到生命扑面而来的生生不息。
    尊重敬畏生命的人必定能赢得别人的感激,辛德勒也如此,辛德勒坐在缓缓开动的车里百感交集的眼神,车外那些夹道欢送的被拯救的犹太人,感动,就在这样舒缓的节奏里缓缓倾泻而来。
   

    曾几何时,影片由黑白变成了彩色,那是战后重获和平的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辛德勒安静的长眠于此,那些前来悼念他的人的名字,又缓缓的出现在屏幕的下方,那是辛德勒名单里名字所代表的具象与具象的后代的感恩,背景依然是舒缓的提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