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gcyt 发表于 2007-8-13 19:32:34

半年疏通一次血管一定是错误的吗

半年疏通一次血管一定是错误的吗
-读崔丽英教授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今日在医师报上拜读崔教授大作,其中一条感觉有点疑惑。崔教授在国内存在的问题一栏中列出三条,其中第三条:有病乱投医,更易听信小广告,如半年疏通一次血管。意指半年疏通一次血管对于卒中毫无意义。
对此我认为值得探讨,原文中并未提到此论点的依据,本人在网上查找了几天,也找到了不少类似的主张,但都没提到确切依据。
我认为不能轻易否定它的预防作用。首先我不想讨论疏通二字是否恰当,也不想讨论半年是不是正确。我没有做过对照实验,只想从理论和我的临床观察进行推论。
无论哪一级的预防,都是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可干预危险因素入手。
先说病因。病因(cause)是指被流行病学判断病因的八大因素证实的疾病的真正原因。
目前比较明确的卒中病因有:
(1)动脉的损害:凡是引起脑动脉病变的因素,都可成为卒中病因: 1)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血栓栓塞。 2)颅内小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3)全身动脉炎性病变影响脑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Buerger病);结节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horton 综合症);系统红斑狼疮。 4)感染性动脉炎:钩端螺旋体性;梅毒螺旋体性;真菌、念珠菌或继发于化脓性脑炎。 5)动脉夹层病变:外伤性夹层动脉瘤;马凡综合症;假黄色瘤夹层组织病等。 6)先天性脑血管病变:烟雾病(moyamoya);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先天性动脉瘤; 7)外伤性脑血管病变
(2)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浓缩。
(3)血液动力学异常:低血压,放射病。
(4)血液成分异常:各种栓子(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附壁血栓脱落,减压病,长骨骨折脂肪血栓,气栓子);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异常(血小板积聚度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白细胞异常(白血病);凝血因子异常(DIC,高凝状态)。
(5)一些继发因素:肿瘤(癌栓子,肿瘤坏死或侵袭动脉出血)
二是危险因素。卒中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糖尿病  3)肥胖体态  4)吸烟  5)坐位生活方式  6)口服避孕药  7)TIA  8)父母卒中史  9)偏头痛。
疏通血管的药主要是一些扩血管药或活血化瘀中药,理论上这些药可以扩张血管,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因此本文只讨论与此有关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高血压作为第一危险因素,在中风的发病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扩血管药可以降压是众所周知的,活血化瘀中药呢?影响血压的基本因素为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动脉弹性。其中外周阻力的影响因素中有血液粘滞性,改善血液粘滞性有助于降压。而血粘度的增高又恰恰是卒中的病因之一。临床上也可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病人常年自服降压药,入院后由于早期不降压而大多停药,在静滴疏通血管的药物后,血压逐渐下降,直到出院甚至出院后1-2个月,血压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这说明一是这类药可降压,二是有一定的后续效应,而不是停药后作用立即消失。尽管影响机理不清,临床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认为无效的人的主要理由恰恰是说持续时间太短,停药后作用消失。
再举个例子,我想基层医院的大夫在临床上应该会碰到很多老人每日口服一次心痛定。我以前对这种服药法非常怀疑甚至嗤之以鼻,但当给他们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却发现血压相当平稳。停药后血压会在几天之内迅速升高。用半衰期来解释显然是不可能的。是否心痛定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影响血压?不知道。显然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其一否定恐怕不合适。
以上主要推论药物是否有效和持续时间。下面在分析卒中发病时间的规律。
已知的中文文献资料显示,卒中的发病率与季节气候有显著的相关性。卒中易于在气压下降,湿度升高,气温下降尤其是气温骤降,统计数据显示有些是冬夏两个高峰,有些是夏、秋冬交接,冬春交接三个高峰。显然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由此可见,“疏通血管”之说并非毫无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年疏通一次血管一定是错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