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爱红楼 发表于 2007-7-22 09:45:31

学业负担问题研究

学业负担问题研究
——一种教育哲学的视角

选题的意义和理由
相关文献评述(研究起点)
粗线条式的研究内容设想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指导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方面)
教育实践方面的支撑材料

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美丽的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市面上番茄的最低价。(这正是他们为何经常不受欢迎的原因!)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去。
——《苏霏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贾德

学业负担问题绝对算是一个热门的教育话题,但是学习教育哲学的任何人会甘心于只参与那种热门的讨论吗?在这个问题的热门的讨论的背后到底有没有不热门的永恒的教育话题可供探索呢?我的“学业负担问题研究——一 一种教育哲学的视角”就从这里开始!
学业负担问题是个什么层面的问题呢?作业多、日常学习任务和心理压力重?
减负仅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指令、学校教师的对策思考和采取若干具体措施吗?
学生没有得到快乐体验、教学教育气氛沉闷就实施所谓愉快教育、快乐教育;学生中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就将主体教育作为措施或实施所谓主体性教育(利用倾向的!);学生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就实施一种被当作应急措施的素质教育;学业负担问题也是个没有永恒价值的具体小问题吗?
……如此种种,把关涉到教育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教育伦理等重大根本永恒价值的问题都降格为一般层面的眼前具体现象去思考对付,自然不是博士论文写作的可取思路。
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提出及其被关注程度的提高是社会进步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教育史上,自古提倡意志努力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到了近现代兴趣问题提出来了,形成意志努力与兴趣的二元对立与有关论争,到了当前人本主义价值观凸现出来,过分强调意志努力损害兴趣和个性发展的不可持续的、代价高昂的(学业负担重……)教育教学过程受到批评,这种关注在古代的中国教育史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史上也不可能发生,尽管当时的学业负担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全凭意志努力,而忽视兴趣的作用(不需要投入的可以充分利用的教育成本!)
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今天的学校教育中才出现学生的学业负担重。
(旧)学校是人类灵魂的屠宰场,比学业负担重的状况更为严重,学业负担问题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没有人会提那些相对微不足道的学业负担问题;而今,学校不再公然屠宰人类灵魂了,相对轻微的学业负担问题便引起了类似于对旧学校屠宰人类灵魂的关注的关注。时代进步了,人类解放的课题从拯救灵魂和肉体的两个方面减少到身心压力与负荷这个层面了,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为谋生存、生计而展开的急功近利的看起来非人本的教育、假冒的教育实际上还是符合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历史水平,是当代的而非理想中的未来的真正的人本的教育,关注人的生存和生计也是一种低水平的人本主义。只不过看起来挺不人本,而且挺没有理想和境界的。
对学业负担问题要展开一些辩解和论证!
(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性质,关系到学生的解放和全面、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和受教育目的问题;与现阶段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质量密切相关,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理想教育”到来之前的必经阶段的必然状态,也是中国这个迟发展社会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问题的缓解和彻底解决都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对各种努力的成效可以寄予各种程度的期望,但短期内不可能令人完全满意;
减负,一个中国现当代特色的表述,具有特别的时代背景,也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普及或大众化相关;与就业制度及其与教育的衔接问题有关。
说学业负担重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障碍不对,应该说既是其障碍又是其表征和现象;
科学发展观?人本发展观?在教育中如何落实?人的充分、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何以实现?
(过重)学业负担问题是个什么层面的问题?
首先,不止是加班加点等具体教育行为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量的问题,不是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发文件开会议检查督促要解决的那些表面问题,而根本上是教育质量、效益问题;
减轻学业负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达;
进一步观察理解,作为教育问题是现象,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教育中的折射与反映,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首先担当发动社会舆论和群众全面更新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的教育思想解放运动,而后采取各个层面的教育改革行动。
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必须发挥到自己的最大限度;对社会进步为教育创造的外部环境也必须热切期待并付出促进的行动。
学业负担问题也属于教育哲学中追求教育的永恒的真善美的大问题,而不是类似于番茄、萝卜、小白菜今天的价格这样的现实的小问题。
研究学业负担问题也有一个问题域的限制,一个孤立的研究者个体不可能穷尽这个庞大课题的各个错综复杂的方面的研究,以免流于肤浅;交代一个宽广的视野后再以一个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视角去探讨这个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或层面也许还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就像在一个课题组内承担一个子课题一样。
也是研究教育哲学的对象,宏大的和具体的兼备。
现象学方法有可取之处。
教学过程中,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的因素有:1、过多的强调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特别是知识学习过程,这不符合知识/信息社会知识的性质及其增长方式的变化趋势,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2、把完整的知识结构肢解为零散的知识点采用农耕模式的累积式的过多简单机械重复的学习、复习和单项练习,必然变本加厉地加重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需要认真学习布鲁纳关于学科结构的理论;3、教育评价被扭曲为依升学考试分数而庸俗地评判学校、教师的教育质量,最终落到学生的分数之上,甚至判定学生的智能和人生发展前景,作为考试附庸的教育过程内几乎所有的精神压力全部转由学生承载,一个学生在某一项或局部的几项考试测验中所得的分数通常就是这个学生的价值、潜能和发展前景的“标志”,或者说某个学生就值70分、50分或30分,“差生”就是不能真正说明问题的单项或几项考试测验得分偏低的学生,实在难言公平和教育民主,必须真正建立起开放的教育评价体系,相对独立于或者比较科学地与升学挂钩,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全面评价教育实施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结果,从而解放学生;4、假期学生不补课干什么?首先还要承认假期相对质量较高的培优和辅导实际上是学校没有完成的因材施教,是替学校完成了部分教育职责。同时,客观地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果学生假期不补课,可能过得更为空虚、单调,教育部门要联合社会上一切与学生成长有责任关系的机构和组织为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付出努力,再者,中国的教育者、家长和学生一定要转变一个观念,即,半部论语治天下,人生必须先读死书,若干年之后又要求活用,这可能吗?必须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同时读有字、无字的两本书,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基于学问、超越学问、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否则,必然损害教育质量效益,损害学生的人生发展。
教育目的的功利性过强必然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解放,要学习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过程除了生长以外没有别的任何目的的解放学生的光辉思想,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第一需要!
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主义,提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说这话的侧重点不在于探讨教育目的,而在于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减轻儿童的学业负担,在教育过程中禁忌急功近利,妨碍儿童健康发展。他反对脱离儿童的本能、需要、兴趣、经验,反对对生长过程强加外在目的,反对对儿童的生长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外部强制,反对对儿童个性发展的粗暴干涉。这些行为和观念(如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的课程本质观)不仅加重儿童的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而且严重摧残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的兴趣和潜能是教育中不需要投入的一笔巨大资本,往往被忽视了。
学科课程本质观加重学生的负担,其主要局限是,一把学科与儿童的经验的割裂开来,混淆学科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造成强制儿童学习,当然加重学业负担;二是导致把课程的价值理解为一种训练,把儿童与一般的动物不加区别地对待,贬低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加重学生负担。这种课程本质观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且片面强调内容,而且把内容也仅仅局限在源于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而最大的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止的东西,忽视学习者的经验及其作用。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在发生悄然变化:从社会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从为政治/阶级利益服务到为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生存手段服务再到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三个阶段的教育目的都是政治领袖而不是教育家提出,可见政治家的教育觉悟也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提高,21世纪成为人的世纪和教育的世纪的曙光已经来临。
教育部门和其他有关机构(民间)完全能够为学生平稳度过升学考试失利之后的危险期、非常时期,举办教育活动和思想交流联谊会。
在信息社会里,必须重新解释什么知识才是学生必须努力掌握的基础知识,否则有些人仍然有充足的理由说他们是重视基础知识,在学生学业负担问题上没有必要承担责任。新课程理念中似乎吸收了布鲁纳和皮亚杰关于知识结构、知识建构的教育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和反基础的思想。把知识当死知识、肢解知识、过分强化知识点和考点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提炼知识、教活知识的教师太少了。
教和学中的负担总量是恒定的,师生之间此消彼长。学生善学师逸而功倍,反之,教师善教者生逸而功倍,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应该明白教之所以兴和之所以废的原理。
教学质量低既是学业负担重的表现,也是学业负担重的原因。
学业任务与学业负担的关系,所谓负担通常指过重的负担。

发展是根本,是硬道理;片面追求升学率也是追求发展,也是部分地、不完整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不过代价大了),而且从现阶段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看,重视人的基本生存然后再关注充分和谐自由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不应过多偏颇地指责,尽管可以期待更理想的教育与发展;目前应该承认目前的低水准的以人为本和以生为本;
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值得重温;
教育促进儿童发展是一件难事;
孔夫子和王阳明(明代)的教育思想应该认真学习;
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儿童是小大人(卢梭持此教育观),(教师)自我中心很可怕;
发展是积极向上的过程:如,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抽象、辨证、理性)思维 ;
人的发展是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至死都不会完美完善,人的发展未完成,不确定,有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在进行和发展中愈挫愈奋,追求着自己个性的充分发展;人性既善也恶,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发展是有个性的,即使连体儿童也各有个性,互不重复,所以人有孤独感和多样性;丰子凯的漫画儿童为什么爱看?!石中英博士的论文《教育的文化性格》(《教育研究》)可以参阅。
人是能动的人,能动也是人的本能。
杜威把人的本能分为四类: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兴趣、冲动、倾向)。
儿童的本能是其发展中不需要投入的资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结束语:掌握了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原理,有益于确立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信念、因材施教的信念、人在动态中(非机械地)发展的信念、是主体在发展的信念以及反对压制学生个性的坚定立场!

yjj543000 发表于 2007-7-23 15:41:59

"学校不再公然屠宰人类灵魂了"--楼主一针见血的指出,很令人佩服.如今,在学期内,大多数学校并不明显的显现出扼杀学生自由的'狰狞面目".但借助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你的孩子尽管很不错,可是##方面(往往是某一科目)欠缺,希望....... 这样家长成为替罪羊,以权威让孩子服从. "借刀杀人"的诡计,学校可是运用的如火纯青啊! 当然,另一方面,无法忽视家长在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犯下的错误.家长片面追求自己的孩子要与别人一样,甚至最好是超过他人.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与发展潜力的发掘.

评论员 发表于 2007-7-24 14:47:27

社会大环境,一切向钱看
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比别人强,目前都以读书为出路
此路已不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业负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