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亲情,责任。我的《项链》印象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女主人公陆瓦栽夫人在文中并不讨人喜欢:典型的草根虚荣小女人,这个因为嫁了工薪阶层小人物而满腹委屈的漂亮太太,成天埋怨不能给她提供奢华的生活。偶然一次接到邀请,美丽的太太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出席这个名流云集的舞会,赢得了她想要的一切荣耀(也是虚荣),曲终人散后,却发现项链丢了,遍寻不见……这个小说被编进了中学语文课本,可是教学大纲的引导的方向确是让学生如何理解法国中产阶级的虚荣,该如何嘲笑陆瓦栽夫人的不自量力,却对陆瓦栽夫妇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精神只字不提!也许教学大纲的编制者都是品行完美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赔偿项链是陆瓦栽夫妇应尽的责任,所以他们傲慢地忽略了陆瓦栽夫妇的坚忍和责任心。可是事实上,这篇课文在学生品德教育上,并没有起到老师们想当然而的作用。
我读《项链》,我毫不掩饰对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崇敬:
项链丢了,陆瓦栽夫妇没有大吵一架,陆瓦栽先生也没心理崩溃,也没有借机爆发将他妻子的虚荣臭骂一顿,顺带着嘲笑这个不自知的女人即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赚钱的本事,更没有能力嫁给更有钱的男人,却还喜欢处风头佩戴自己根本不配的东西,然后又如此愚蠢丢了这么贵的东西……然后宣布离婚,拍拍屁股走人,让伤心的大哭的妻子一个人想办法偿还那串价值连城的钻石相连,甚至建议她去卖淫,反正她跟自己已经没关系了!
陆瓦栽没有在这个时候抽身躲避这次命运的打击,而是选择承受下来,与他的妻子一起承受。虽然妻子丢了项链,惹来这样的不幸,但是丈夫仍然爱恋妻子,他很严肃地履行了婚誓上的诺言:“不管贫富,都相互扶持,相亲相爱”。他把那个做错事的妻子当成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那部分,愿意跟她一道面对。这是亲情,是夫妻间比爱情更坚固更重要的东西。陆瓦栽夫妇身上,我们能看到这种骨肉相连的亲情。这一点,也被教学大纲的编制者们愉快地忽略掉了!
接下来就是陆瓦栽夫妇面对责任的态度了。他们没有找一个绝佳的理由逃避责任——我们赔不起,而且让娜(就是那个把项链借给陆瓦栽夫人的阔太太)不事劳作却有那么多首饰,这串钻石项链只是她用于炫耀的一大堆首饰中的一件!上帝对她太好了,她应该为自己的好运付出一点代价!陆瓦栽夫妇没有逃跑,没有象那些国内三流小说中写的那样,“两人浪迹天涯,一直承受着良心的谴责,期待着一个奇迹让他们时来运转,让他们有能力赔偿让娜的损失。然后命运真的给了他们一次翻盘的机会,让他们发了财,带着一串真正的钻石项链跪在让娜面前,痛苦流涕乞求她的原谅”…他们甚至也没想过去买串假的混过去,而是勇敢地承担了自己的厄运,倾家荡产到处借债劳苦十年,弥补陆瓦栽夫人的一个小小疏忽而导致的巨大损失。
陆瓦栽夫人的自尊心和她的虚荣心一样重。当她终于把四处筹钱买到的钻石项链装到盒子里交给让娜的时候,她并没有对她的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幸,并没有告诉让娜这是一串她倾家荡产负债类累累买来的钻石,而是安静地承受了让娜的轻嗔,安静地离开了。十年后,她所有的债都还清了,再遇到让娜的时候,她自豪地告诉让娜她是如何弄丢了项链然后又买了一串真正的钻石,又是如何劳苦十年偿还了一切债务。这时候,陆瓦栽夫人的自豪,让所有的读者都为她自豪。
其实现在我一直在想,如果《项链》的故事背景和男女主人公,如果移植到当今的中国,把陆瓦栽夫妇换成国内的工薪阶层小人物,把让娜换成地产商的太太,让那串需要赔偿的项链变成“帝梵内”开价40万人民币的克拉钻精品,那结局会如何? 我想最可能的结局是:丢项链的会想办法买条假的混过去,呵呵。别怪我刻薄,咱们是没人家老实。
Henry James 也有一个短篇the paste (《假宝石》),讲美国人,也写得很有意思。
民情不同,故事也不一样。 引用第1楼白马西北驰于2007-07-02 11:13发表的 :
我想最可能的结局是:丢项链的会想办法买条假的混过去,呵呵。别怪我刻薄,咱们是没人家老实。
Henry James 也有一个短篇the paste (《假宝石》),讲美国人,也写得很有意思。
民情不同,故事也不一样。
我没你乐观,我觉得要是在中国,这两口子肯定得离婚——先生是不会认倒霉帮太太补锅的。 这个故事是在学英语的时候读到的。这个故事情节简练,没什么多余的情节,可是读后给人的感觉却是久久不能忘怀。
她的承当,我很佩服。最后结局的突兀,真是让人泪下啊。
难道,人生就是这样吗。
这个小说让我想到了《邦斯舅舅》、《羊脂球》。。。。。。。
谢谢楼主的阅读体验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