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028 发表于 2007-6-25 00:13:40

关于考研阅读理解高分的纯粹技巧

①、阅读流程分类
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到底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流程更有效,这是许多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问
题,大致说来,目前流行的阅读流程分为三类:
第一种:先看完全文再看题问和选择项,一气呵成
第二种:先看题问和选择项再看短文,看完短文后再做题。其实这种方法也分两种,一
种是只看题问不看选择项,即大致看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看短文;另一种是将题问和所
有选择项看完,再看短文。
第三种:先主题再题问后全文,就是说先看懂大短首位句或短文第一段,大致明了文章
的主题,在明了主题的情况下再看题问和题项的大致设置,最后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②、对三种阅读流程的比较和分析
任何方法都有利弊,选择的原则只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上述三种
方法也是如此,我们逐一来分析:
第一种先文后题法:优点是能够迅速明了全文的主题脉络,缺点是一旦遇到题问中不熟
悉的判断不得不返回到短文中取寻找依据,费时费力,这种方法在笔者调查的成功考生中使
用并不多见。
第二种先题后文法:其中的只看题问不看选项法优点是节约时间,而且不影响阅读速度,
缺点是由于不看选项,对于细节题的把握没有预期,同样要返回短文查找;其中的全部看完
题问和选项再看短文的优点是明了全文线索,有很好的语境预期,缺点就是太费时间,影响
阅读速度。
第三种先主题后题再文法:优点是能够明了主题,能够迅速进入状态;缺点是有的文章
不容易一下子抓住主题,尤其是段数很大的文章,这也是现在考研阅读理解选用的短文的趋
势之一:就是段数越来越多,传统的三段式短文已经越来越少了。
可见世间永远没有完美的东西,除了至善至美的上帝。任何东西都是暇玉互现的,关键
在于自己的把握。

③、选择你最称手的工具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个考取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他英语考了75分,阅读理解38分,
他用的却是现在大多数人不再用的“先文后题法”,据他自己说:明知道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
有缺陷,可他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就习惯了这种“笨办法”,反而觉得对这种方法特有感觉,准
确率也挺高。
不过据笔者的调查,由于这种方法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所以根据“时间最少利益最大化”
的原则,笔者推荐还是不要使这种方法为好,除非自己习惯了这种方法,对这种方法情有独
钟。
至于“先主题后题再短文”的方法,如前所述,现在考研的大多数短文都无法在第一段
或是大段首尾句把握主题,所以很容易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太大收获。
更何况这种方法作为“先文后题”和“先题后文”的一个中间者,本意是想避免这两种方法
的缺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仅没有避免缺点,反而失去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所以笔者
也认为不妥。
现在考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先题后文法”,不过笔者推荐的是后一种方法,即完全看
清题问以及所有选项之后,再带着问题看短文的方法。因为如果单单只看题问,很可能导致
既没有了解全文的脉络,又耽搁了时间,更何况考研阅读理解的每一个选项都是经过出题者
千锤百炼挑选出来的,本身就需要反复琢磨才可能选中唯一正确答案,所以还是先看懂所有
题问和选项再看短文为好,这虽然表面上看慢了一些,但保险、经济、实效,这也是要想考
研阅读理解拿到满分笔者必需要求的一项原则。
洛克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任何方法都必需习惯,只有习惯才能使你更容易出
状态、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所以一旦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就必须完全以这种方
法贯彻阅读理解练习的始终,这样才能万无一失,达到完美。


三、如何阅读短文

①、短文阅读的典型方法及利弊分析
从市面上的众多某些大师高手宣扬的阅读方法以及笔者的调查来看,大致的短文阅读方
法有以下三种:
一、有的大师推荐:无需看懂全文,只要找到关键词对应的语句,然后应用技巧直接推
断即可。这也是太多的某些大师高手、冲刺班上宣扬的阅读方法,就笔者曾经参加的几个某
些大师高手来看,主讲者无一例外的都宣扬“不用看懂全文,甚至完全抛开短文,只凭题问
和选项就能选对答案”,这也是他们所讲的所谓“高级技巧”。
二、追求速度第一:有的大师认为应该尽可能的迅速看完全文,尽可能的多花时间用以
琢磨题问及选项,他们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之所以提高速度是因为考研短文太难,在应试的
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看懂全文。
三、就笔者了解的考生来说,也有的认为只需要一遍看完全文,然后凭语感推断难点含
义,做题时一气呵成。

对上诉三种方法的分析:
第①种方法显然是一种误导,考研英语的目的首先是准确性和把握性,要尽量做到万无
一失,这样才能把高分牢牢抓在手里,而这种完全靠技巧忽视甚至撇开短文的阅读方式只能
说是一种赌博,如果运气好那马上就会有大师作为成功案例进一步大肆宣扬,但运气往往都
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然怎么叫作运气呢?),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好结果。
可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舍本而逐末、缘木而求鱼,这种冒险的方法是没有推广的价值的。
(不过对于那些完全看不懂短文的菜鸟,这种方法不妨一试)——而本书所讲的是“满分秘
籍”,即最有把握性的拿到满分,如果撇开短文只凭技巧是永远不会拿到满分的。只有凭光明
正大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最有普遍性的方法才是最有价值的方法。
第②种方法还是忽视了短文的理解,虽然考研的短文很难,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理
解,但是与其多花时间琢磨题问和选项,不如多花时间在短文难点的理解上,因为题问和选
项的“根”在短文,如果短文没有一个比较深度的理解,那么再琢磨题问和选项又有什么意
义呢?
考研出题者本来就完全考虑到了这种重题轻文(或许也是因为短文太难)的倾向,其干
扰项的选择恰恰是对付上诉这两种方法的,所以要想拿到满分,就不要心存侥幸。
何况考研短文并非就是如某些某些大师高手所说的那样难,只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状态稳定,凝神自信,同样可以完全理解这些短文,即便有个别地方不能全懂,在上下文和
语感推断(真我)的基础上辅之以一定的实用的分析技巧,牢牢以短文为中心(忘我)同样
可以拿到高分、满分。
第③种方法在考生中虽然用的是少数,但他们大多数都取得了比较高的分数,究其原因
只是因为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超过绝大多数人,他们可以在细读一遍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全
文的基调、主题和细节,尽管他们不懂得多少临阵的答题技巧,但他们的实力已足够拿到比
较高的分数。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英语实力一般且想拿到高分的考生难以适用,因为
大多数考生在考场上遇到复杂长句时往往不知所措,而这恰恰是最容易考的地方。
不过既使那些英语实力超群的考生,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研究生英语考试的特殊性,所以
他们在阅读理解的答题中也未必能够得高分,甚至错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过他们的实力
可以在听力、完形、翻译、作文上体现出来,所以他们的分数过线一般没问题,可惜的是分
数不高,而总分的差距不仅仅关系到是否上线的问题,也是否是公费研究生的问题,即便现
在有可能取消公费制度,但分数高至少可以给导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这往往关系到复
试是否通过。

②、即读即译——最苯但最有效的方法
1、阅读的误区
通过笔者对大量考生的了解,既使那些英语水平比较高的考生在遇到比较难的地方时也
不得不将句子翻译成汉语来加强理解。而对于大多数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面对难度如
此之高的考研英语短文,如果仅仅凭语感而不是默译为汉语,要想完全读懂全文简直是不可
想像的事。
而现在考研学子中似乎流行一种观点:培养语感,无论任何短文直接从外语的角度进行
理解,千万不要翻译成汉语。如果你非要翻译成汉语,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老土”、“英
语水平太低”、“误入岐途”。这也是许多某些大师高手大师所宣扬的观点之一。
殊不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考研的英语短文都能够这样轻易的理解,那
大多数考生都可以考到80分以上了,可惜事实恰恰相反,每年英语考到80分以上者不足5%。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短文太难,90%的人都无法不在心中默译为汉语来理解其中
的复杂长句及生僻单词。
所以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唯一目的是拿到满分,而不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英
语语感,更不是炫耀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如何的先进以至于许多大师们都争相吹嘘,不要走入
阅读的误区,以实用主义为第一。

2、即读即译——准确率永远是第一位的
㈠、出发点:速度和准确率在实践中谁更重要
虽然所有考生会说准确率更重要,但是一旦应用在实践中,由于考研短文的难度使他们
产生畏难心理,自觉不自觉的提高了阅读速度,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题问和选项的琢磨上。
这种对短文的一知半解导致了花费在题问和选项的时间太多且变得意义不大。
的确,考研短文是难了点,但不能因为难而退缩,当你想退缩的时候请记住:考研不仅
是检验自我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和别人竞争,在这个都感到困难的关头你只能咬牙坚持
下来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说“即读即译”是一个表面看起来笨了一点但准确率最高、把握性最大的方法。的
确,因为考研短文的难度太高,若非如此,又如何能把握全文主题以及所有相关细节呢?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方法显得花费时间太多,可能也许不习惯,但经常如此训练,所谓习
惯成自然其速度同样可以提升。

㈡、什么是即读即译?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考研短文的难度之高,远远超过大多数考生在
考试的极短时间里能够完全理解清楚的水平。既使是那些阅读高手,也只能通过迅速抓住文
章的主旨、句子的主要结构来加强理解,而考研的主要考点之一就是考复杂长句的理解,所
以在阅读短文、尤其是遇到复杂长句的时候一定要“即读即译”。
简单的说,就是一面看短文,一面翻译成汉语。虽然看起来简单,但“翻译成汉语”却
有讲究,那就是翻译的技巧和方式。
首先得明白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短文,而不是要求翻译的“信、
达、雅”。所有的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所以翻译的时候不可能完全翻译的
很通畅,因为同时要照顾到速度问题,既使留下80分钟的阅读理解时间,如果拘泥于一城一
池的得失恐怕也难以顺利拿到高分。

㈢、即读即译的两大原则
如前所述,“即读即译”的主要应用范围是复杂长句,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倒序翻
译”,不拘泥于一词一地,以弄清全句含义为主。
诸如下面两个句子的翻译:
Hundreds of people get killed every year by traffic on the roads.
翻译:几百人,被杀,每年,被车子,在路上。根本没有必要翻译成:每年都有几百人
死于道路交通事故。
The girl who loves him so deeply finds herself unable to forgive his mistake. Around this
point develops the sketch, which is humourous and full of a strong local flavour.
翻译:这个姑娘,爱他这么深,发现她自己不能原谅他的错。围绕这一点出现了这个sketch
(难以准确翻译含义,从上下文推断大约是剧本一类的东西),幽默而且充满强烈的本地风味。
只要理解就足够了,根本无需翻译的很通畅:那个钟爱他的女孩觉得她不能饶恕他的错误,
围绕这一点写成了这一短剧,它不仅幽默,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
虽然翻译的不是很通畅和很精确,但只要弄清了全句的含义就足够了,因为这毕竟不是
“英译汉”,否则不仅翻译不可能,时间更窘迫,最终的结果可能导致你整个答题计划的崩溃。

“即读即译”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对超纲词的处理要合理。因为每年的英语短文中都有
不超过5%的超纲单词,所以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超纲词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虽然这时翻译
的思路会被打断,但没关系,顺序翻译完整句后再回头推断超纲词的含义。
况且超纲词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绝对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她的含义。而即读即译
恰恰在这方面能够使你有比较大的把握推断单词含义,如果只是为了追求速度的泛泛而看,
把握性恐怕就小的多。


㈣、辩证应用“即读即译”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虽然陷入了一个死胡同,但是他的辩证法还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的,这也是马克思从他那儿学到的一个主要经验。辩证,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什么事都要
考虑一个“中道”,万万不可拘泥、僵化,任何僵化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考研阅读
所用的“即读即译”方法也是一样。
“即读即译”虽然适用于大多数人,在把握全文提高准确率上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是任
何方法都要适用于个人,而个人的情况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比如说有的英语基础比较好的考
生,在运用“即读即译”的时候就有可能觉得速度是否慢了一点,而且和以前所采用的阅读
方式不一样,感到不习惯。而有的考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在应用“即读即译”的方法时就会
觉得颇为艰涩,觉得时间耗费太多,等到作题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这就存在一个辩证使用“即读即译”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句子的理解上完全无需即时
翻译,诸如下面的句子:
The composition was written with great care.
他就完全可以一眼扫过去,因为根本无需译成汉语,毕竟这些句子太简单。但是既使这
些英语水平较高的考生同样会在短文阅读遇到难点,诸如下面这个复杂长句,如果不即时翻
译,那要么准确率无法保证,要么浪费时间:

Nor, if regularity and conformity to a standard pattern are as desirable to the scientist as
the writting of his papers would appear to reflect, is management to be blamed for
discriminating against the \"odd balls\" among researchers in favor of more conventional
thinkers who \"work well with the team\".
这是1999年考研阅读理解的一篇短文的结束语,相信绝大多考生第一遍仅仅凭语感是无
法明了这个复杂长句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的。因为它太难。这个时候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
水平较高的考生就一定要应用“即读即译”,一则帮助理解,二则提高答题准确率,要想阅读
理解拿到满分是不能出任何差错的,否则,你就让自己沦为平庸吧。
对于那些英语基础不好、水平不高的考生应用“即读即译”更是其必由之路,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使自己有限的水平发挥到极限,并且长此以往通过这样的训练打牢基础、提升水平。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基础的原因阅读短文的时间会长一些,在答题的时候显得颇为窘迫,
但这是一条答题的康庄大道,顺着这条路走得越远,自己的水平就会越高。
笔者曾经采访过很多考生,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生,他们一开始就想象某些大
师所宣扬的那样一遍看懂,只凭语感把握全文,但是由于自身的实力不济,虽然想做到这样,
但却是欲速则不达,不仅速度没有提高,反而准确率下降了。后来使用了“即读即译”的方
法之后,刚开始确实觉得花费时间太多,而且很不习惯,但是时间长了,他们终于发觉虽然
花费的时间多,但每一小时就要一个小时的收获,长此以往,速度和准确率都得到了稳步上
升。
所以说,任何理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辩证应用,既使是真理也有它的时间性和地
域性,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即读即译”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满分成为可能。

3、泛译以应试,精译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唯一途径
通过上面对“即读即译”的介绍,我们可以这样说“即读即译”是为了适应考研英语阅
读理解所采取的一种泛译方式,它这样将准确率和速度很好的结合起来。但是,阅读水平的
真正提高需要做大量的精读练习,当阅读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应用“即读即译”,毕竟世
界上没有空中楼阁,九层楼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你学习英语到了一定程度,你就会发觉要想把一篇短文用通畅、准确、完全把握住作
者的行文风格来把短文翻译出来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水平的高低
就是你真正英语水平的反映。
要想真正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不经过大量艰苦的努力是无法成功的,世界上最
艰难的路也许就是最有价值的路。
所以撇开应试的方式及技巧不谈,提高英语水平绝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大量的练习。如
前所述,笔者推荐的每天阅读理解的篇数是3—5篇,看起来似乎不多,但是由于考研短文都
是极具难度的文章,要想把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弄得明白无误本身就是一种精译,不可一词无
来历,不可一句不清楚。只有真正沉浸在短文之中,才能真正做到每学一小时就有一小时的
提高。
而现在大多数考生练习阅读理解最大的误区就是图数量,每天作上十多篇阅读理解,看
看答案,哈哈一笑,然后接着往下作。他们不知道这样作完全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和他们自己
的前途。笔者见到了太多这方面的例子,有的考生一天到晚死背单词,然后弄一些阅读理解
模拟题泛泛而作,到了考场上他才突然发觉既使自己看懂了所有单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明了
句子的意思,何况短文中单词的一些生僻含义和超纲词的使用令他头大三倍,结果可想而知,
他出来后仰天长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精译时最大的困难一是单词,一是复杂长句。单词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简单的事情,
可有多少学子真正做到了不懂即查词典?大多数学子都是大约明了这个单词的含义,至于是
不是这个精确的含义就没有把握了,任何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本性,所以说一个小小的单词就
可以体现出考研学子的态度。至于复杂长句的理解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如果不经常作
这方面练习又何谈提高,至于超纲词的理解更是如此,只有精读全文才有可能推断出它的含
义。
英语水平的提高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我们时刻要记住:所有的努力都一定要取得
直接的成效,也就是说一定要使每一小时的学习有每一小时的有立于阅读满分的收获。所以
说精译不可避免,她是一条最难但最正确收效最实际的道路。
学问有渐最终才能也一定能豁然贯通。

③、适应倒序,培养语感
语感是什么?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西方书面语言最大的区别就是语序的不同,作
为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来说,或者从提高“即读即译”的准确率和速度来说,必须适应英语的
这种倒序阅读方式,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只有让这种倒序翻译“成为自然”,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瓶颈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思维就是光速。”任何阅读方式只要习惯了就不会有速度问题,而
英语语感的培养就是一个适应英语语法的过程,“即读即译”正是如此。
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母语的影响,尤其是具有五千年传统的典型中国学子。那么是不
是象许多大师们说的那样,给你一个纯英语的环境来一次“本质上的飞跃”呢?当然可以,
可惜对于99%的学子来说这种机会是可望不可求的,既然机会难以得到,那这句话就无异于
一句空话。
面对现实,只有对考研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其他的都是狗屁。
所以一个现实的不能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把英语在尽可能短、尽可能习惯的情况下在头脑
中“反映”为母语(本文只针对的是难度极高的阅读理解,而不是听力,因为听力的反映和
阅读理解几乎相反)。不要害怕别人的讥笑:“看那个土老冒,还在翻译呢?看咱们,直接以
美国方式思维,嘿嘿嘿……”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脱离母语在短短十二分钟里完全看懂考研
英语阅读理解短文并作对所有题目(绝顶高手除外,本书是针对99%的考生所写,那些1%的
高手已经无需任何参考书了)。所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浪费时间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考研阅读理解高分的纯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