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jian623 发表于 2007-6-14 15:10:15

运用利率杠杆治理流动性过剩

今年1至5月份,社会的流动性过剩格局仍未改变。导致目前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调控的角度看,过于担心中美利差缩小可能会引起热钱流入是重要原因。实际上,目前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定幅度内提高市场基准利率水平。
    

  5月份M2的增速达到16.74%,仍超过全年的16%目标,M1增长率持续高于M2,居民户存款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存款活期化现象明显,贷款仍较快增长,5月份达到16.52%。1至5月份的市场利率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5月份的利率甚至还有所降低。总之,1至5月份,社会的流动性过剩格局仍未改变。

  导致目前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调控的角度看,过于担心中美利差缩小可能会引起热钱流入是重要原因。在美国利率不调整的情况下,我国不得不维持偏低的市场利率,这不但使得我国市场基准利率长期偏低,存款实际利率为负,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央行其他回收流动性工具的使用效果。在利率已完全市场化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如果刻意维持较低的市场利率水平,只能以流动性偏多为代价。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部分银行迫于流动性不足,不得不进行资产调整以满足要求,引发市场利率上升。这本来能产生多倍收缩的效果的,但由于担心市场利率上涨过快,央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以配合。在5月、6月两个月,央行公开市场出现货币净投放,6月份甚至达到3千亿元的净投放。这就严重影响了回收流动性工具的效果。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如果2006年以来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冻结的流动性,改由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那么当前基础货币增速将大致相当于2006年平均水平”。或者说,除对流动性冻结的程度有所差异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仅相当于发行央票的效果。

  实际上,目前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定幅度内提高市场基准利率水平。这一是由于目前流入我国的热钱,主要流向资产市场,如果利率的提高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反而有助于抑制热钱的进一步大量流入。二是我国资本项下仍是管制的,热钱流入的成本并不低,风险较大,进一步加大违规资金流入的查处力度,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热钱流入成本,为我国利率政策提供空间。从目前来看,由于风险和成本因素,国际大金融机构并没有参与,热钱的流入仍然可控。

  有鉴于此,一是允许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当提高。或者说,允许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产生部分的多倍紧缩效应,允许央行的央票发行利率有所提高。

  二是近期可暂时维持贷款利率不动,仅仅提高存款利率0.27-0.54个百分点。主要理由是以下五点:1、我国的CPI虽然在近期连续达到或者超过3%,5月份的CPI也达到3.4%,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但这种通货膨胀压力更多的是政府调价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核心通胀率并不高。1至5月份我国非食品价格上涨分别仅为0.7%、1.0%、1.1%、1.0%和1.0%,其中还有政府调价因素在内。货币政策作为一项需求管理工具,主要用于维护币值的长期稳定,对于供给因素为主的或者一次性的短期价格调整,不必过于关注。2、贷款利率已不低,且上限已放开,商业银行完全可根据需要提高贷款利率。暂时维持贷款利率不动,有助于进一步实质性推动我国利率的市场化。3、目前存款的实际利率已为负值,本质上是广大储户对商业银行的补贴。在商业银行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市场化运作,近两年利润大增,没有必要给予其这种隐性补贴。4、我国目前的实际利差水平在3%左右,处于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从国际上看也属于较高水平,日本的利差为1%左右,美国的利差为2%左右,而近年存款的活期化,贷款的中长期化,银行的实际利差还有所扩大,这导致了银行的贷款冲动,影响了其业务转型。减少利差有利于减轻利差收入在银行中的重要性,从而减轻企业脱媒给银行体系可能造成的危害。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市场的发展,都将给我国银行的经营造成一定的威胁,为避免银行的风险过度集中于存贷业务,目前有必要尽快逐步降低我国的利差水平。 5、存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提高市场的基准利率,为资产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估值基础。

  三是我国还需进一步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票据等手段,加大回收市场的流动性。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需要运用央行票据手段配合,才能收到较大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用利率杠杆治理流动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