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lishashi 发表于 2007-6-13 12:54:20

信息产业与西部经济增长浅析

2007/6/13 11:09   电信软科学研究

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型和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大抓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加速经济增长,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信息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就信息产业与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问题做一探索。

一、信息产业的概念

关于信息产业,迄今尚无统一的规范描述。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等综合性生产活动,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更广泛的信息产业概念还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等与知识的生产和分配有关的部门。信息设备制造业包括计算机类产品、电信设备、半导体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载体、科学仪器和其他信息产品等范围的制造业部门;信息服务业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平台的信息服务业,包括基础信息服务(含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信息服务(含增值电信服务),如金融信息服务、软件与计算机维护、数据处理与检索服务、咨询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部门,也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业。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专家马克·波拉特真正提出将信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基本产业结构框架,他在撰写的《信息经济》一书,创造性地提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四次产业”划分法,突出了信息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着世界各国学者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再认识。

近年来,信息产业已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它在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当前,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已有50%以上的增加值是由信息产业创造的,并普遍实现了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同时它也是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出路。与此同时,信息产业也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而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和长足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质的不断发展改善。例如,近年来出现的“零资源经济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像浙江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木材市场、五金市场和皮货市场等,这实际上反映出了浙江各县市利用国内相对领先的信息能力,调配和使用外部的信息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水平。西部一直都被看作是资源丰富的地区,要优先发展优势经济的同时,更应该两手并重,共同发展。

西部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东部,形成了封闭、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再加上地理条件的原因,使得西部无法向东部那样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因而,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知识经济支柱的信息产业,加快西部的经济发展,转变西部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它逐渐成为消除经济发展障碍的有力武器。同时,它所体现的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给我国,特别是西部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表1是美国1993~1997年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情况。在这5年间,其经济增长率平均为7.10%,其间美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为28.66%,关于我国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结果见表2,在这5年间,其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21%,其间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为9.47%。

表1 1993~1997年美国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平均
占经济的份额比值(%) 6.4 6.7 7.1 7.5 7.8 7.10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9 18.4 41.0 34.7 28.3 28.66

数据来源:1990~1995年数据:普查局和经济分析局

1996~1998年数据:美国商务部“美国产业与贸易展望”

表2  1993~1997年中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平均
占经济的份额比值(%) 4.06 4.75 5.50 5.27 6.47 5.21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8.12 6.83 8.43 4.10 19.87 9.4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国家统计局,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9

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经济计量分析,周先波,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2

表3 1997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占经济的份额比值(%) 38.86 31.02 34.00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7.50 42.16 37.94

数据来源:由《中国信息年鉴-1996》和《中国信息年鉴-1997》计算整理得出。同时,信息产业增加值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代替。

从表1、表2的结果看,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1993~1997年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28.66%。而我国1993~1997年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9.47%,与美国有较大差异。从表3的数据看,1993~1997年东部地区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都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增长率看,增长最快的北京比增长最慢的新疆省高3倍多。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东部与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之一。从上述表中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美国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我国信息产业还处于低水平发展,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将是今后中国各区域,特别是西部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直接贡献上,更多地表现为对其他产业的间接贡献:一方面,由于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加快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速度,改善了资源的配置情况,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其他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准通信企业”,它们不参与社会交换,专门服务于本行业,提高了本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对该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对通信业的间接贡献率的测算,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1982年采用的生产函数测算的方法-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率为2.48,说明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2.48倍。也就是说,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率为2.48倍。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落后地区可以模仿和吸收先进地区发明的信息技术,由于模仿和吸收比发明容易且耗费少,落后地区很容易在技术上追赶先进地区。西部地区就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从“九五”开始,外资逐渐看好西部的资源开发,这为西部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造了历史机遇。另外,西部地区在彩电、音响、通讯设备、计算机、微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因而西部具备了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条件;同时,今天的信息技术——无论是在沿海或内地,交通发达与否,由于互联网所能掌握的信息量,几乎是趋同的——使得西部也有条件站在发展的前沿。互联网能使西部,具备跨越式、蛙式跳跃的发展机会;西部丰富的资源成为西部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载体,使西部实现“跳跃式”发展成为可能。

三、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在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上的差距的几点对策

1.利用增长及理论,发展西部信息技术产业群

产业集群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成长的一种显著特征。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成为一国或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增长及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美国城市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2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0.Hischman)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增长及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实施平衡发展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在现实性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推动空间经济极化发展。优先发展某些特定地区的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集中使用,有利于集聚经济效益出现。集聚与集中能够带来生产要素的节约,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因此,在现阶段,西部应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成都、西安、重庆建立增长极。其他地区尚不宜全面构建增长极,这些地区只有在区位条件进一步成熟之后,可以逐步建立起增长极的体系。

2.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那些敢冒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来说,从事开发生产高新技术制品的大多是中小企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且求得发展,除其本身所具有的“风险耐性”外,还取决于外部资源利用的可能性,这种外部资源主要是资金。西部地区的现代工业主要是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推动下,从外部移入而建成的,这就形成了以倾斜于中央计划直接调控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且大都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市和工矿城市,基本上按照“全能型”企业模式创建,形成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其产品的70%~90%销往区外,生产协作链条也部分甩在区外;同时,地方性小企业则规模不足,生产要素短缺且质量差,其产品主要在本地区寻找出路,很少得到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辐射效应。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信息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所以,建立健全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是西部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资金、人才等条件的逐渐成熟,信息和信息技术产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和提供服务,信息技术开始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信息产业得以形成、完整和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品及服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4.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战略产业

从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转为培育“市场导向型”的战略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科研生产基地和企业集团,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西部地区信息产业。

西部对外开放的长期滞后,使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不仅拖延了西部丰富资源的开发,使资源难以在更深层次、更广空间实现其自身价值,而且也使西部的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缺乏外部的强有力冲击而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同时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基础落后、信息需求不足、人才匮乏、发展极不平衡等,但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西部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以及信息革命本身所提供的产业结构变革的机遇,发挥西部的后发优势,以推进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息产业与西部经济增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