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l999888 发表于 2007-6-13 10:17:28

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

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正处在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企如何从根本上走出低建速状态,步入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轨道,至关重要的是要大力搞好管理创新。也就是说,国企只有按照现代经济的要求,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所有制特性得以体现出现。为此,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向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上转变。
  一、由单纯注重企业改革向改革与管理互相结合上转变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在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上有关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管理搞上去了,在企业中才会形成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机构,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生产要素才能得到优化组合;较为完善的企业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才能建立起来;企业才能形成较强的资产经营意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通过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才能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人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既能使国有企业形成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和产生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又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内部环境。企业改革和管理不可分。改革是企业管理的动力,管理按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加以改进,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没有科学的、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无法巩固改革成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其内容之一就是实现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建立实现高效率生产动作的管理,是企业改革的一个基本目的。管理是促进改革的手段。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也是企业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能否真正建立起来和有效发挥的作用的基本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既扩大了管理的范围,也为管理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比如,在使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既互相分离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在管理上要正确处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要求。比如,在资产管理上,在法人财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如何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如何盘活企业的资产存量,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经营管理上,企业为增强其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要实行多元化的生产,建立多元化经营管理体制。在企业资源的利用上,为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建立对产品开发和人才开发的科学管理等。把改革和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企业才能发挥出资源的潜力。
  二、由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在企业诸生产资源中,人是唯一一个能够以主动精神参与企业活动的生产资源,是对其他资源运行效率产生支配性影响的资源,他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劳动情绪和劳动态度,对企业生产有着极大影响。传统的企业管理以物为中心,忽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不注意去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生产低效益。要把人看作企业产生活力的源头,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把管物的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物的生产潜力也就发挥出来了。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要注意研究、重视职工的个性、兴趣和合理需求,注重感情投资,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强调对职工的自主型管理,唤起职工的主人翁自觉意识,使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并在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关心、尊重、信任,互相沟通,彼此真诚、平等、友好相待的和谐的环境氛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生产潜力,为企业克服困难,实现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人的支持条件,产生出改造、发展的活力来。在质量发展为主的时代中,发展越来越表现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企业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就要不断否定、超越自我,进行创新。只有把职工看成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在企业中形成保护、鼓励职工发挥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管理机制,才能使企业在组织上和制度上,在生产方式和方法上,在产品上不断地创新,为企业造就出新的竞争力、发展力,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
  三、由单一生产型管理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
  市场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具有较强的开拓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就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不在于生产了多少商品,而在于销售了多少商品,经营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不断扩大销售量。现代企业的高效管理是在合理地配置企业生产要素并使之有效动作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企业的就要将内部的管理同面向市场的经营与资本运营有机地统一起来。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注重生产而忽视市场,造成生产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使企业陷入困境。为此,企业要对产、供、销、人、财、物按照市场的要求实行全过程 管理,并以产品的市场占有效作为衡量企业发展能力和发展素质的基本依据。要研究市场,建立市场销售网络,开展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按照市场的要求搞好售后服务。产品的种类与品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水平都应按照是否被市场承认,有没有竞争力来进行调整。企业要按照市场的要求确定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思想、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由于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模式,这既经国有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别是国家加入WTO以后,为外国企业的产品能更为容易、更为大量、能比以前更代的价格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方便条件。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利益的内在动力共同驱动下,产生出极强的扩大生产的要求,而社会筹资渠道多样化则使这种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实现。市场经济赋予各经济主体平等进行发展的权利,使得非国有制经济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能够进入过去由国有企业把持和垄断的生产领域进行生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市场空间日趋狭小,市场需求易饱和且多变,要求国有企业要由单一的经营方向和固定的组织结构,向一业多主、多种经营的方向和多变的组织结构转变。以单一的产品结构和固定不变的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是市场应变能力差的管理。国有企业要具有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化经营能力,要实行多元化经营,坚持权变制的组织结构。倡导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生产指挥上实行柔性化管理,使管理组织、管理行为、管理方法能够自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条件。科学、实用、灵活、高效的管理,会使企业有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四、由追求数量速度型管理向质量效益型管理转变
  现代经济已由数量发展为主转到以质量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现代产品正经历着从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方向转变,生产也从大量耗费资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向节约资源、能源,形成高附加值的集约型转变。国有企业传统的单纯数量型发展,已成为高成本、低效果、低竞争力的生产模式。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多功能的产品生产,已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方式;注重规模、强调数量的外延式企业管理逐渐被注重产品质量、规格的内涵式企业管理所代替。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品质量高意味有较高使用价值,能争取众多的用户,有较强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产品质量高,企业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比率也大,并且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高,使企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产品使用价值也较低,占领市场能力差,市场价格也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较差。产品质量高是以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为基础的。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了注重质量、追求效益的管理模式,就能使生产在产品质量上、花色品种上实现上档次、上水平,做到在市场以优、以新去取胜,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以价廉取胜。为此,在国有企业中应追求全面的质量管理,全系统的产品开发、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五、由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是一种实行自我封闭的小生产式管理,企业无法通过资源活动同外部世界(国内、国际)进行经济交流和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互补。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要求企业要形成全方位的开放管理,形成开放的决策、政策、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按照市场要求调节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生产技术、产品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开放,才能利用外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最优化发展。
  开放型管理能使国有企业积极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随着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产品替换周期不断缩短,经济生产日趋国际化,市场环境日趋严峻,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有较大灵活性。国有企业为此要从各部门横向联系较少的集权型管理向内部互为开放的分权型管理转变,通过减少高层管理与基层管理的联系五一节,在企业中设立内部企业,缩小管理部门规模,赋予基层单位更大的自主权,管理组织结构由以纵向管理为主的金字塔型向以横向管理为主的森林型转变。
  六、由对以实物形态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价值形态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市场经济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是经济动作的基本联系方式。企业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可以从产品价值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得到判断。以实物形态为中心的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不利手企业进行生产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和运行的中心目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价值、资金、资本的管理要贯穿企业全过程,物的管理要围绕资金和价值的经营进行。目前国有企业要注意盘活存量资产,活化资本结构使资本增值,并自觉地建立起正常的增资减债机制,企业要通过资金的高效益使用带动优化配置资产存量。
  七、由对企业提出一般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向培养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进行企业形象设计转变
  当今时代是以文化创新为推动力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职工群体之间知识与能力素质的能量、意志和品格等素质的较量、领导决策方式和方法的较量。随着文化与经济互相依赖、作用的程度加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观念、行为上的更新,在体制、组织、机制、战略上的变革,都会为国有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注意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作用,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甘于奉献、努力进取、百折不垮的企业群体行为和群体精神,形成职工同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的凝聚力,使全体职工产生出以企业为家,把搞好企业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和义不容辞责任的思想,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起独特的市场形象,具有赢得顾客、赢得市场的企业魅力。由于群体精神具有改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巨大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应由过去注意强调个人发展和个人间竞争,向注意建立职工的集体协作精神上转动关系的科学,也是一种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采取适宜方法和原则的行为艺术。 (来源:《企业研究》)(王玉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