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sjping 发表于 2007-6-9 20:54:13

应以战略眼光进行股市调控

 在恐慌性的急跌数天后,中国股市暂时赢得了喘息的机会。然而,即将宣布的5月份CPI数据又使人绷紧了神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未来是否加息要看CPI的指标,而按照目前通胀趋势,5月CPI越过加息红线似乎顺理成章。
  今年来国内通货膨胀渐次上行,全球通胀的阴霾也渐行渐近,而在当前通货膨胀构成中,食品价格升幅为最高。未来,稳步小幅加息势在必行。
  然而,如果央行此时加息,很可能对目前惊魂未定的股市造成重大打击,进而成为一些居心叵测的力量刻意打压股市的借口。此前顾此失彼的印花税调整无意中数倍放大了加息的市场冲击力,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财税政策的荒唐牵制。这仅仅是充满悖谬的中国经济调控缺乏战略考量的一个实例。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国民财富心态等重大的战略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交集其间,国内外经济风云变幻莫测,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如果不能清醒认识当前情势,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决策层必须要对中国经济有通盘的战略性思考,分清主次、轻重,否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这在历史上已有前车之鉴。1987年,在日本资产价格已经出现异动的情况下,由于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的影响,日本银行决定继续保持1%的超低利率水平不变。后来,这被誉为日本货币政策的“致命的失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然后又蜂拥而入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日经平均股价和全国地价短短几年暴涨数倍,酿就了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祸根。这可以归为宏观经济决策重大失误的典型案例。
  回到对中国经济的讨论上来。从200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正是中国国内外各种经济矛盾的集中表现:汇率、利率、资产价格、就业、环保等诸多问题交织一起,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地方、部门的博弈穿插其中,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房地产价格越调越高、投资反弹屡压不止、通货膨胀蠢蠢欲动。究其原因,尽管宏观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但是政府部门缺乏战略思维、犹犹豫豫、进退失据才是调控不力的主因。
  对现在的焦点问题——股市的调控上,政府部门也在重复相同的失误。内幕交易早就在股市刚风生水起时就已有端倪可寻,严打何须等待此时?大盘蓝筹回归还要再等多久—— 垃圾股一飞冲天难道不是因为中国股市可投资的优质公司太少?虚假信息的惩罚成本只有不到百万元——有什么理由要求上市公司因为诚信而放弃巨大利益?
  因此,在中国经济的宏观治理上,尤其是对股市的调控上,决策部门必须高瞻远瞩、防微杜渐,同时要有全局眼光,缜密安排政策,以切断各种利益输送渠道,确保股市健康发展。
  而就中国的股市本身而言,解决了股权分置的制度性瓶颈后,指数加速上升实际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流动性过剩强烈驱动。而经年积累的居民财富由于缺乏必需的对外金融渠道必须在国内释放。上述情况显然在短期内不能根本改观。
  认识清楚这个成因,对中国股市的把握才会有战略性,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是后知后觉或者扬汤止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以战略眼光进行股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