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价背后的“天灾人祸”
2007年06月05日20:26大 | 中 | 小随着猪肉价格一路飙升,有些中国农民可是过上了好日子,但对许多小生产者、消费者还有政府领导人来说,这却好似砸向农业市场的又一记重锤。
今年五月中旬,中国市场上的主要肉食品──猪肉的批发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3%之多,这种急剧大幅的价格上涨已演变成一起全国性的政治事件。为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考察了猪肉市场,并向百姓表示目前状况并未失控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交通部负责人也站了出来,承诺将优先确保生猪、猪肉的运输。政府或许还将动用包括活猪和冻肉在内的储备肉,以稳定物价。
猪肉价格飙升凸显出令中国数亿农民大为苦恼的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要求获得更多信息、加强沟通这些日益高涨的呼声也引起了关注。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肉食品指的就是猪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数据,中国人均日猪肉消费量约为4盎司(约113克),仅次于德国,位居世界第二。
到目前为止,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仅去年一年就加工了近5,700万吨猪肉。尽管中国也进口猪肉,但与国内总产量相比这只是个小数目。
随着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居民享用的食品种类日益丰富,近年来猪肉及其他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也呈现上升之势。然而饲养着5亿头生猪的中国农民并不是总能从中获得实惠。
郭秋容(音)的养猪场位于北京郊外,她的猪被圈养在狭长而低矮的水泥房内。她说,猪肉市场就好像股市,敢冒风险的话,你就进来,不敢的话,就走开;而一旦开始赔钱,农民就不养猪了。
中国的猪肉价格大致以三到四年为一个涨落周期;上一次猪肉大幅涨价是在2004年(而今年的猪肉涨价正巧赶上了农历猪年)。这个模式已基本成型,从理论上说,农民应该能够顺利度过价格波动时期。但问题在于:信息的不畅通再加上缺乏计划性致使大量农民选择在错误的时机“入市”或“离场”。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在安然度过市场盛衰周期方面通常处于有利地位。比如,郭秋容的养猪场每年的生猪存栏数约为8,000头。和许多只饲养15至20头猪的个人养猪户不同,如果猪肉价格下跌,她的养猪场也不会卖出所有存栏生猪。
猪肉价格的下降已持续了两年时间。而与此同时,猪饲料的价格却在不断上涨,这促使许多养猪户缩减了养殖规模甚至完全放弃了生猪饲养。而现在由于猪肉价格再度上涨,这些养猪户陷入了没有足够猪肉可卖的尴尬境地──这是中国多变的猪肉市场的典型表现。
今年的猪肉短缺因为猪蓝耳病的爆发而雪上加霜。这种正式名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疾病去年年中在中国几个南方省份爆发,今年4月在广东省又发生了新的疫情。中国政府证实,今年共有4.5万头猪感染猪蓝耳病,其中1.8万头死亡,不过政府并未透露去年疫情更大规模爆发时所造成的损失。
高昂的猪肉价格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机给了中国消费者当头一棒:目前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左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近期食品价格的上涨。而与此同时,物价上涨正在促使养猪户扩大养殖规模以从中获利。政府也作出承诺要对扩大养殖的农户给予补贴。所有这一切都为市场周期的下一步埋下了伏笔。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教授武拉平说,明年的市场将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也会回落。
武拉平说,农民是非常理性的,问题在于他们很难得到需要的信息以作出科学的决策。他希望中国的农业部能够像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学习,发布全面的天气、生产和价格信息以帮助农民计划未来的生产。眼下,有些中国农民抱怨说,政府提供的价格信息不全面也不准确。因此他们通常依靠在饲料商店中听到的信息来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向。
农业部的孙政才在上周发表讲话时表示,政府将“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农业部拒绝对此详细说明,不过他们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扩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接入。
即便是在市场预测上具有优势的大型养殖场也面临着巨大风险。在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郭秋容的养猪场有足够的生猪供应市场,而且她也不必为了明年的供应在眼下出高价买进种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郭秋容和她的手下可以沾沾自喜了。尽管她的养猪场迄今还不曾爆发蓝耳病,不过他们仍然担心,一旦有任何一种疫情爆发,眼前的一切将化为乌有,他们必须从头再来。监管这个养猪场严格卫生措施的张东良(音)说,一旦你的养殖规模上去了,那么风险实际上也就更大了。
Andrew Batso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