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uan58 发表于 2007-5-28 07:47:43

去银行“炒股”:挂钩股市的理财产品走俏

在股市的滚滚牛市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许多理财产品被“冷落”了,其中尤以投资渠道还比较狭窄又遭遇人民币升值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最“冷”。但是,银行等机构并没有干坐“冷板凳”。许多银行设计挂钩股市的产品,并有不错的收益,而且银行理财产品走向股市的趋势越来越强。而近期股市高位大震荡,绝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单边牛市的风光不再,个人投资者在股市赚钱再也没有那么容易了。此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特别是挂钩股市的理财产品开始受到关注,投资者再次面临抉择。
  “近一个阶段打新股的中签率实在太低了,我总共200多万的资金,参与了5个新股的摇号,才中了平安保险(行情论坛)一个签,收益1万元多一点。春节至今一只新股也没有发,资金躺在证券公司里吃活期利息,这样的日子真难熬。”沪上某券商大户室的股民杨先生日前在谈及其近期新股收益时这样抱怨道。
  杨先生对二级市场的风险极度厌恶,所以他立下了一个规矩:只做新股申购。自去年IPO(新股上市)重启以来杨先生的年化收益率一直在12%-15%波动。“但近期恐怕3%都不到,所以我正在考虑是否匀出一部分资金参与银行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听说那里的收益率5%以上应该还是保证有的。”
  而对于银行推出的挂钩二级市场的产品,杨先生并不“过问”。
  
  “抱团打新”:眼望蓝筹回归
  像杨先生这样对股市有一定认识、但又非常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正是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的理想目标客户。
  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自去年6月股市IPO重启以来,较早窥见其中商机并适时推出“打新股”股票挂钩理财产品,在去年7月以后又一口气推出了“人民币理财双季计划”三款产品。其中第一款产品于去年7月18日提前结束募集,在去年10月17日就已实现部分可分配收益,并按照每10份派发红利0.05元的标准向投资者发放投资收益。该行此后发行的“人民币理财双季3号计划”,募集资金达到50亿元人民币,预期年收益率也达到4%至8%。
  一位理财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信银行推出股票挂钩理财产品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搭乘股市飙升快车并在一、二级市场全面开花的案例,“相信这也是目前所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门都在积极推行或酝酿的战略部署。在一级市场打新股对投资者而言是属于非常稳健、‘保大洋’的理财方式,特别是前一阶段新股中签率非常低,几十万、上百万元都无法中到一个签的情况下,将资金交给银行‘抱团’参与一级市场并获得稳定收益率也是许多不愿意承担二级市场风险的资金越来越倾向于考虑的途径。”
  “抱团打新股确实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春节前一阶段至今都没有新股发行。但随着大型蓝筹企业纷纷‘海归’,相信未来一段时间IPO会逐渐形成一个小高潮,这时候相关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应当会水涨船高的。因此购买‘打新股’理财产品,选择购买时机还是很重要的。前面一个多月都是IPO真空期,因此现在买相关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赢面自然要大许多了。”该理财分析人士说。
  
  “类基金”产品:收益逾130%
  除了在一级市场积极参与“摇号抽奖”外,该行也发行了与二级市场挂钩的产品。“我们的这个理财产品规模为30亿-40亿元人民币,是去年5、6月份推出的,目前如果考虑到分红因素的话每份的净值目前已经达到2.30元以上,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产品一上市时买进,现在的收益率为130%多。这个产品现在还可以按照每天挂牌的市值进行买卖,其性质有点类似于开放式基金。”中信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而银行推出的二级市场理财产品基本上与基金的投资方式大同小异,要求投资者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行情判断能力,这方面银行并没有独特的优势,也不可能‘保大洋’,投资者需要对银行、基金等产品收益增长的情况进行仔细甄别遴选。”
  
  直接挂钩股票:风险几何?
  “随着银行涉足证券市场力度的加大,相关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日益攀升,过去4%-5%左右的年收益率是大多数理财产品的价值中枢,而现在没有6%-8%的预期收益率已经很难打动投资者了。反之,如果收益率能达到10%以上,那对于投资者的诱惑力将是很大的。”前述理财分析人士认为。
  杨先生则告诉记者,对于银行推出的二级市场产品他是绝对不会染指的,“银行本来就是安全收益的标志,参与二级市场应该不是他们的特长,与券商、基金等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况且现在股市波动比较大,前景也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认为投资者绝对不能用储蓄的心态来购买银行的二级市场产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去银行“炒股”:挂钩股市的理财产品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