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ree 发表于 2007-5-21 12:32:54

阅读经典?(文学类)

最近由于央视百家讲坛的原因,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被拿出来,结果形成一阵热潮。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有所触发,写个记要如下:
1。谁读经典?
最应该读的应该是那些大学以下的学生,因为那时接受信息还没完全定向,但是被教育制度制约,估计真正认真读的人不多。其次是大学生,大学一般都有文学赏析的选修课,借此学生应该好好补补文学经典。出外应该很少有人读了,专业和少部分文学爱好者,他们不需要倡导,自己就自觉读的,不在议论范围之内。
2。读什么经典?---“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
根据北大一个学者的统计,在清朝之前中国有上百万(数字我不能肯定记准确了)的书籍,但是很多因为刻印太少或统治阶级的原意被留下的不多,而其中是大家公认“看好”的书籍又是一层过滤,在这层过滤中剩下的就是“经典”了。比如诸子百家(为什么就在战国时期有过中国的“寒武纪大爆炸”?不是其他时期?)的一些经典。这是我们值得看的经典,上千年的流传了,当然其中不乏不合我们这个时代观念的书籍,特别是经部和史部。
3。怎么读经典?(重点)
a角度。用西方的观点读,举例见后,用另一种文化观点来解剖我们的经典
b角度。个人经验,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都有专业的训练,使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来解剖我们的经典
c角度。从内部上具有“同情”的方式读,比如钱理群倡导的“从鲁迅理解鲁迅”
d角度。不能快餐式阅读,这是这个时代的病态阅读方式,读经典是不能用这种方式,但是这个时代(仅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ereree 发表于 2007-5-21 12:36:09

唐僧为啥没有爱情(精神分析角度,有点幽默)

唐僧出生官宦之家,可惜,父亲在船上被贼人所害,母亲委身于贼人,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被母亲用洗澡盆盛着丢弃在江中了。虽然他当时还是个婴孩,但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人格形成起了不小的作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里认为,信任感是人出生的头两年发展起来的,仁慈的和尚并不能象一个真正的母亲去给孩子爱的照料,所以在白骨精的挑拨下,他让忠心的孙悟空下岗了。当儿童经由少年期的发展而进入青年期时,伴随着身体的成熟和要求独立使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同一性,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等问题开始作自我评价,并明确自己的性别特征。12~18岁的成长需要同伴和团体引导,可他是在全是男人的寺庙里长大,对于异性的认知是很少很少的。加上后来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心理的打击就更大了。他妈妈说自己嫁给贼人是不得以而为之,说的时候声泪俱下,可唐僧心里想什么又有谁知道呢。自己的妈妈抛弃了自己和杀夫仇人过着富贵荣华的日子,而且如果真的为孩子着想的话应该把他托付给别人抚养,而不是放在洗澡盆里让他自生自灭,一个浪过来,就没下文了。所以,唐僧对异性会有戒心,也就是后来只要是女妖精,他就显得很腼腆,躲的远远的,他怕女人。

可能是女妖精们介意唐僧的职业,几次三番的勾引也只是为了把他给煮了。真正爱上唐僧的只有女儿国的国王,不过那也不奇怪拉,她和唐僧虽然经历不同,但是都是对异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当她看见唐僧(四个外地人,唯一长的象人样的)就毫无悬念的爱上了。唐僧当时可能有一点点动心,就温柔的对待了国王的示好。这里又要分析一下,唐僧出国的时候是25岁,前后经历了19年,我们把它除2,也就是说唐僧的这段小火苗般的爱情是在25~35岁之间(大差不差啦),一般人是恋爱成家发展事业的阶段,由于唐僧的特殊性,他不可能为了爱情抛弃事业的。再回顾前几次被女妖精抓去结婚,他有“恐婚症”。

而且他有“依赖性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难以独立(总要和徒弟们在一起,不敢单独行动),自愿顺从别人,任别人左右(被妖精们逮来捉去的,洗干净,等着上锅蒸)。一有情况就:“悟空,悟空的”。

综上所述:唐僧根本就是害怕爱情的来临,因为他有人格障碍。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7-5-21 12:46:18

http://www.xici.net/Feeling/b25569/d52216562.htm

wxtz 发表于 2007-5-22 15:28:15

分析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好

yuyuliu 发表于 2007-5-22 18:01:06

说的好啊,受教了。大师的经典能够洗涤心灵。
不过现在的阅读方式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啊。现在要的是“刚够得着脚尖”的那个水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经典?(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