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流动性过剩着
一段时间以来,伴随楼市和股市的升温,“流动性过剩”一词已然成了市场中人的“口头语”,人们期望这一轮由流动性过剩支持的资产价格重估能持续长久一些。那么,现实经济中,到底有多少流动性过剩着呢?是不是像目前仍有人认为的那样,我国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应8万多亿元的人民币都投放出去了?
这是个有必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以外汇储备增长释放出的基础货币数量来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极具夸张的成分。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大量外汇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吞进这些外汇的同时,过多吐出的人民币,形成了货币“洪流”,即所谓流动性过剩以致泛滥。
但是,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货币扩张,并不代表货币存量的净增长。因为央行并非任由流动性“洪水”恣意倾泻,而是在它流入经济生活之前,设置了多道“闸门”。如通过发行央票、上调准备金率等手段,“截流”并锁定了大部分流动性。
应该说,早在2003年,我国流动性过剩态势已现。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外汇储备共增加7799亿美元,吐出的基础货币约6.4万亿元人民币。但4年实际投放的基础货币仅为2.4万亿元,占外汇储备增长1/3强。
剩下的4万亿元流动性到哪里去了呢?央行通过5次提高准备金率收回1万亿元,发行央行票据收回3万亿元。其结果是,过去4年我国基础货币的增长一直显著低于外汇储备的增长。
据央行测算,我国每年经济增长需要增加约5千亿元基础货币,过去4年则需2万亿元左右。不难看出,2.4万亿元的基础货币投放,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其流动性还是偏松的,但过剩的程度远没有想像得那么大。
专家认为,衡量流动性是否过剩,应当直接使用货币供应量指标,而非外汇储备带来的货币扩张数据。由于商业银行是按照一个相当稳定的货币乘数将基础货币转化为广义货币M2的,央行可望能够有效地决定M2的水平。从今年前4个月的情况看,M2的增长比过去4年的平均增长略有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应充分认识央行对冲过剩流动性的能量。
尽管从目前的情况看,要想通过扩大消费内需等结构调整措施,来抑制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加,使流动性过剩趋势从源头上得以扭转,尚需时日。但另一方面,回收过剩流动性已成为央行调控的常态。正如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所说,这与经济是否过热已无必然联系。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工具也由开始时单一的日常公开市场操作,发展到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央票和货币掉期等多管齐下。而年内有望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将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筹集的资金来购买外汇,这意味着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回收流动性的工具将随之产生。
专家提醒,当前市场对全球流动性过剩也有高估倾向。同样的道理,应直接使用各国的货币供应量数据来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而不是简单套用外汇储备增加额得出全球货币扩张的结论。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拿流动性过剩来说资产价格的事儿时,可能就会掂量掂量了。(中证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