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发表于 2007-5-20 19:22:18

基金盛宴中的忧患 喧闹中国基金业面临三大挑战

作者:[李娅]
来源:[环球财经]
非专业的基民、脱僵的基金公司以及虚脱的股市,是喧闹的中国基金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在过去的2006年中,火爆的A股行情让不少投资者在基金上赚到了超过50年存款利息的收益。买基金正逐渐演化成一场“群众运动”。
2006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后半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具有爆发力的一轮规模增长,从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底,基金净值增长超过了一倍。特别是从去年10月份起,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变得异常显著,新基金变成了稀缺资源。几乎任何一只具有一定品牌支撑的新基金都能很快融到100亿。
这个热度在今年1月份被进一步推高,最近,建信优化配置基金的热销程度再次证明,2月份股市的调整并没有让基金投资者的热情明显降温。
据统计,3月份目前排定档期的新基金发行就将募集资金800亿元。

为何如此火爆?
一年多以来,资本市场的欣欣向荣和基金市场丰厚的投资收益,引发投资热情高涨,投资者踊跃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次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历史机遇的“合并同类项”。
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投资者长期投资需求的愿望不断增强。从市场反应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亚洲周边国家的货币均有升值的反应。给债券市场带来利好,升值对目前宏观经济拉动模式形成反向作用,经济增速下降预期增强,对长期债支撑力度明显增加。
短期市场利率方面,由于短期内借短买长的债券市场局面很可能发生,以及借钱买股票的情况发生,短期内回购利率必然走高,给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提升带来正面影响。
从产业角度来看,上半年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动因,受汇率调整影响,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影响较大,宏观经济趋势将可能进一步放缓。
市场方面,由于前期预期较为悲观,部分版块估值水平已较低,可能带来短期收益。另外,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都刺激了社会对基金的有效需求。

“非理性”之理
在去年基金财富效应的示范下,经过老百姓之间的口口相传,蜂拥而至的新基民相当部分甚至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基金,就抱着发财的梦想把储蓄资金交给了基金公司,而整个市场对这部分新投资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都缺乏一个基本的评估。新基民中有人把基金当股票炒,把新基金当作原始股,有人要求绝对收益。如果这一类持有人占到了新基民的主体则不仅会通过持有人的不理性行为传导到整个市场,而且反过来对这批首次接触资本市场的人群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但是基金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的同时,一些投资者忽视了其背后的投资风险。尤其是今年入市的相当一部分新基民是首次接触基金产品,缺乏证券投资和基金的基础知识,把基金当成储蓄,把理财当发财。他们不了解基金风险收益特点,更没有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把预防性储蓄也投资到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中,有的甚至将住房等抵押贷款购买基金,给证券市场和基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很大隐忧。
本质上,基民的非理性投资是一种投机行为,但基金毕竟不能等同于股票。就像股票价格的下跌会造成风险一样,基金净值的下降也是一种风险。而且,基金也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桎梏。牛市时赚得盆满钵满,基民可以大获其利;熊市时也可能颗粒无收,基民会一无所获。
大量新基民的蜂拥而入,也给基金公司提出了不少难题。
由于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基金公司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有的基金经理甚至一人管理着两只基金,基金公司内部的“防火墙”形同虚设,基金持股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导致相互杀跌,从而加大市场的波动性。
考虑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前景,其实目前最让人担心的不是股票市场本身的增长问题,更让人担心的是基金投资者的机构和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文化的滞后。并非所有公司都具备管理巨型基金的能力。
多数基金经理的心态还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市场普涨把股市推向狂燥,作为经受过市场洗礼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当前的股市已经出现了局部过热,泡沫正在滋生,但对后市长期增长的坚定信心又使大家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减低仓位。因为在蓝筹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基金重仓的个股目前仍是市场相对稀缺的品种,基金经理担心一旦减持筹码后,很快需要以更高的代价买回来,或者根本买不回来。“卖还是不卖?”“不卖!”——这是多数基金经理的普遍心态。

冷对“非理性”
面对中国新基民出现的“追涨杀跌”现象,证券投资专家普遍表示,与股市可以经常打短线不同,基金投资中不应该存在短线操作。因为投资基金的申购费率和赎回费率比股票手续费高很多,适宜作为长期投资的手段,不宜频繁买卖,否则会增加基金投资的成本。
另外,从历史上看采取波段操作容易产生亏损。比如,1998年成立的6只封闭式基金,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到今年2月份,累计收益率将达到387%,年复利回报率达到19%。而投资者如果采取波段操作的方法,期间绝大多数将无法获得这一收益,甚至相当比例的投资者会产生亏损。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的基金监管体制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它是基金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都以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法律规定为基本依据和保障;都有明确的专职监管机构;都有明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中国必须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规范的基金行业自律组织,从而分担一部分政府监管的职能,这有助于降低行政监管的成本,提高监管的效率。
中国开放式基金效率低下,业绩不佳,很大程度与基金管理公司不规范管理、自身经营素质及中国不健全的监管体系有关。建议改由基金监管部门选定基金托管人,并对托管人进行考评,由基金持有人大会投票选举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该组织独立于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近一步严格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条件,严格审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严格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风险。
目前中国机构和居民的大量储蓄资产或其他资产,缺乏合理的可投资的产品。家庭持有是基金业的中坚力量,基金的产品设计和管理应围绕着家庭投资者来进行,设计出适合中国购买货币基金投资者的新产品。而基金的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最终要体现在为家庭投资者提供诚信而专业的金融增值服务这个核心定位上来。
通过创新的手段促进基金业发展也已成为市场期待的焦点。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将成为中国基金第三次发展浪潮。如果同时对现有封闭式基金加速转型和创新,将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发展带来机会。2007年将是开放式基金稳步发展、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发展的一年。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金盛宴中的忧患 喧闹中国基金业面临三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