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深化阶段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的转型
付 红 刘洪彩◆中图分类号:F424.4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理论研究,并基于中国工业化深化期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和服务业增长的内在机制,分析了我国工业化深化阶段的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的转型问题,并预测了有关行业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服务业转型 中间需求
服务业的拐点与转型
根据OECD(经合组织)16国1870-1976年三次产业就业方程,以及李江帆先生对世界92国统计基础上得出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方程结果,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就业比重还是增加值比重都存在一个明显的拐点。就增加值比重的变化规律而言,从92国的平均水平看,大概在人均GNP达到4000-6000美元(1982年美元)之间,第二产业将出现饱和,而第三产业面临加速增长的拐点。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历史看,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当工业比重达到40%-45%附近时,临近工业发展的饱和点。也就是说,上述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比重的最高点就出现在40%-45%区间。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大约在人均GDP2000美元(1970年美元)附近,第二产业的饱和点将到来,第三产业面临大发展的拐点。从世界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看,服务业发展的转折点依次到来,世界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离制造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趋势。
如图1、图2。如果按照上述的世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规律,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无论是从增加值结构还是从就业结构看,距离第三产业的拐点都尚需时日。从产业结构、GDP贡献率、增长速度看,当前我国都是工业占绝对优势。事实上,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第三产业快速增长而第二产业持续下降,这是一个国家后工业化的表现。显见,对于我国来说,从总量上看,服务业大发展的转折还未到来。
http://cn.qikan.com/qkimages/sysd/sysd200711/sysd20071140-1-l.jpg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服务业所面临的机会重在结构转型;在后工业化到来之前,结构转型将是推动我国服务业增长并逐步走向转折的基本因素。这是由我国经济结构中工业占主导而工业当前又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所决定的,也是基于服务业增长的内在机制得出的结论。
工业深化、中间需求和生产服务业转型
服务业转型主要是指工业深化带来的生产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转变和消费启动带来的消费服务业(最终需求)结构转变。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增长机制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由工业化和市场化过程引致的,同时也是第一、第二产业扩张市场、提高效率的条件;而后者主要是城市化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增长或创新。本部分主要围绕工业深化和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结构转变之间的关系展开。
(一)中间需求趋于下降
中间需求率是所有行业对一个行业的中间消耗系数之和。如果其值大于50%,说明该行业对国民经济的生产投入比较大;如果其值小于50%,说明该行业作为生产资料的特征较明显。根据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公布的1992、1995、1997和2000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中间需求总体上趋于下降,从90年代上半期的56%以上,下降为90年代下半期的52%左右。笔者认为,我国服务业中间需求比例的下降的原因与我国长期以来消费率偏低有关,随着90年代后半期服务业消费的启动,最终需求率上升压低了中间需求比重。从总体上看,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对居民服务消费的拉动,服务业中间需求比重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不过,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中工业仍占主导,工业中间需求占总需求的平均比重(1990-2000)近32%,是服务业各类需求中占比最高的。这种状况反映了当前我国工业化的特征,中间需求尤其是工业中间需求是影响服务业增长和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
(二)工业深化引致中间需求结构调整
当从工业深化和工业转型角度认识服务业的发展时,服务业的增长事实上已经被纳入到工业化深化当中了。原因在于,此时的工业化深化(新型工业化)实际上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力。新型的工业化是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是在原有的加工工业中包含更多技术、服务、品牌的工业。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新型工业化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导向所决定的。
新型工业化必然要求更高层次的新型服务业为工业转型提供润滑剂和燃料。要想改变以高耗能为特征的粗放式工业化道路,如果离开更高的研发投入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如果离开了通信与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服务和现代物流等现代化第三产业的支持,很难想象可以发展出具有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也很难实现所谓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结构中,非再生性资源比重将会相对下降,再生性资源投入比重将逐渐相对上升,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相对较弱的服务资源,如环保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通信服务等第三产业资源需求相对上升。
工业深化和制造业利润率下降,最终会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以汽车业为例,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制造利润率下降和市场成熟,制造商业务明显向服务转型,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收入中,70%左右来自于汽车金融、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类业务。虽然我国汽车制造利润率当前仍远高于国外市场,但随着我国汽车降价,制造业务利润率下降是长期趋势,而服务业务收入和利润是未来长期增长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已经包含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含义,通过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耗密度可以看得更清楚。根据2002年数据计算,在生产消费能源总量中,第二产业占比高达近79.1%,而第二产业当年增加值占比只有50.4%。相反,第三产业耗能占比只有15.9%,创造的增加值比重却高达34.3%。从单位能耗的效益看,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3.4倍。
因此,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启动,服务业结构会随着工业结构的转变而转型,传统的交通运输、商贸比重会逐渐降低,而不动产和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会趋于上升,即中间需求的结构出现有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的变动规律。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国民收入增长、工业增长、城市化率的确是解释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见表1。
http://cn.qikan.com/qkimages/sysd/sysd200711/sysd20071140-2-l.jpg
工业深化对服务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发达国家的证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中,不动产与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占很高比重。而我国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中,商贸餐饮占最高比例,达到近40%。据统计,1996年OECD国家商务服务业占GDP和全社会就业比重已达15.3%和8.5%,而我国2002年该指标数据分别为不足5%和2%。
服务业自身的中间需求拉动作用
目前工业中间需求仍是服务业需求中的主导因素。国外经验和我国中间需求结构变动历史都表明,随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服务业会成为拉动其自身增长的主要因素。从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数据看,服务业是中间需求中的主导因素。这种状况与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型经济阶段有关。日本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中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变化趋势显示,工业对服务业中间需求的比重大幅下跌要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在我国仍然为工业化期间时,工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导地位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服务业取代。但是,服务业对其自身中间需求的不断增加可能是长期趋势。
由于工业在服务业中间需求中比重趋于降低,而服务业对其自身的中间需求会趋于上升,而工业对服务业和服务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消耗是不同的,根据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平均生产一单位工业品和一单位服务品对服务业中间需求的完全消耗系数(见表2),比较发现,前者对商业、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货运仓储等的消耗较多,而后者对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文教广电、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等的消耗更多。无疑,这表明了未来服务业增长结构的可能变化趋势。从长远看,伴随着我国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主导力量的变化,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文教广电、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等行业的需求会面临更多的需求和扩张;而商业、货运仓储等的需求增长空间可能相对较小或者趋于减少。
根据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服务业发展实证分析结果预测,2010年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将超过50%(假定人民币汇率升值50%),202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55%(假定人民币汇率升值100%)。从增长率角度看,按照国家远景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GDP比2000年翻两番,将达到35-40万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未来15年我国GDP平均增速需要保持7%-7.5%。根据上述预测,其中至少有50%以上为服务业增加值,而按照老的统计数据,公布的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约为3万亿元,这也意味着未来15年服务业增长速度将至少保持9%-11%的快速增长。服务业中间需求面临更多的结构性调整,其中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行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从长远看来,服务业的最终需求行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2.李江帆主编.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3.李冠霖著.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