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湾经济会出现边缘化危机
最近,台湾经济竞争力排名下降,而且首次被大陆超越(注1),成为台湾岛内关注的重要经济议题。其实,这只不过是台湾经济边缘化的反映与表现之一。事实上,近年来,台湾经济最热门的谈论话题是台湾经济的边缘化问题,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讨论台湾经济空心化或产业空洞化后的又一个热点问题。日前,韩国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再度引发关于台湾经济边缘化问题的讨论。然而,何谓经济的边缘化?台湾经济边缘化有何表现?什幺原因造成台湾经济的边缘化?边缘化是否意味着台湾经济的衰落?台湾能不能扭转边缘化趋势,再造台湾经济发展的新辉煌?却未有明确、完整的讨论。这里虽不能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回答,却可谈谈笔者对此一一问题的观察与看法。台湾经济边缘化趋势明显
经济边缘化并不是与经济中心化相对应的概念,而是与经济区域化、经济一体化或者经济区域整合概念相对应形成的一个概念。台湾从来就不是区域经济中心,未来也不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本应不会有所谓的经济边缘化问题。目前讨论台湾经济的边缘化问题不是要维护台湾区域经济中心,而是要讨论台湾经济在区域经济整合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发挥台湾经济的区位优势,实现台湾经济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即找到台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见,台湾经济边缘化的核心问题是,在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整合过程中,因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台湾未能融入这一潮流或趋势之中,而是被排除在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一体化之外,从而形成台湾经济发展的边缘化与孤立化现象。
近年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到2005年9月,正式向世贸组织通报的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安排达334个,其中80%是在过去十年签订的,仅2005年1-9月就增加了27个,尤其是绝大多数WTO成员参与了一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区或其它区域经济安排。中国大陆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始于21世纪初,首先于2001年率先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随后又签署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接着与有关国家或地区寻求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到目前(2006年初),中国大陆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9个,涉及27个国家或地区,涵盖了中国大陆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然而,台湾却因政治因素未能与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有政治图谋并积极争取建立台湾与美国、台湾与日本自由贸易协定遥遥无期,曾提出与东亚地区多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设想纷纷告吹,台湾因而被排除在经济区域化浪潮之外,形成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危机。
经济边缘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浮现
台湾由于政治因素无法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又因台湾当局坚持\"台独\"分裂政治路线限制两岸直航与全面\"三通\",台湾经济边缘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浮现。台湾多个研究机构或学者就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台湾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估,对台湾不能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前景感到担忧。台湾经济研究院估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加上中国内地与港澳签署的CEPA,将使大陆经济增长增加0.45个百分点,GDP增加0.77%,而台湾如果被排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台湾经济将衰退0.15%,GDP下滑0.36%。中华经济研究院模拟分析也得出台湾的GDP将会下降0.2%的类似结果,各主要产业都将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一,工业总产值将会出现下降,也将削弱台湾产品出口到东盟的竞争力。
经济边缘化除对产业与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之外,台湾的经济区域优势得不到发挥,台湾的海运、空运发展趋于衰落,外商撤离,企业出走,经济竞争力下降。
高雄港是整个中国甚至亚太地区最优良的天然港口之一,曾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然而,由于台湾整体经济形势的逆转、海峡两岸不能直航与经济边缘化的形成,严重影响了高雄港的发展。2002年,高雄港的集装箱运输量排名被韩国釜山港超过,2003年被上海港超,2005年又被深圳盐田港超过,短短三年时间就由世界第三位降至第六位,台湾专家更预计再不\"三通\"几年后会降至世界第15名。基隆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的世界排名也在十年来内下降了十多位,已降至世界第44位。同时,台湾航空货运与客运也呈现衰退趋势。航空货运量从2004年的182.3万吨降至2006年的180.9万吨,2007年1-2月又下降7%,其中转口货运量下降更大,2007年1-2月下降了16%。航空客运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2006年已降至约23万班次,十年下降33.5%,营运旅客人数从2901万人次降至2450万人次。两岸不能直航与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发展,不仅造成台湾航运公司船舶纷纷转向海外登记,造成\"台轮\"的严重流失,而且导致外国航运公司在台营运,缩减或结束在台业务。包括法国达飞轮船公司、南美北亚轮船公司、丹麦麦司克轮船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国际航运公司纷纷减少停靠台湾的航班;加拿大太平洋及运集团(CP)正式撤离台湾分公司,结束在台业务;拥有对台航线的五家欧洲航空公司中的4公司家宣布中止与台湾之间的直飞航线。
外商开始缩减对台投资,甚至一些跨国公司将在设在台湾的采购中心、亚太营运总部或\"大中华区总部\"移往大陆或香港,以求新的发展。本土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也不得持续外移,撤出台湾。尽管台湾当局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台商\"根留台湾\"或鼓励台商回流,但却不见任何效果,企业还是不断向外转移与发展。另外,岛内企业加快在香港上市,目前接近30家,还有更多的台商计划到香港挂牌上市,而岛内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却不增反减,则是台湾证券市场边缘化的表现,台湾距离建成亚太金融中心的梦想越来越远。
经济边缘化危机来自于台湾当局的\"台独\"分裂战略
台湾曾是亚洲甚至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于上世纪70年代末被国际经济组织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之列,是亚洲\"四小龙\"中的领头羊。其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为许多落后国家或地区所追随,即使今天的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也借鉴不少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今天,台湾的地理位置没变,台湾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没变,为何曾经辉煌与创造\"台湾奇迹\"的台湾经济会出现边缘化危机与趋势?如果我们重新检讨台湾当局的政治选择与经济政策,就不难发现,是\"台独\"分裂战略的政治意识戕害了台湾经济发展的良机,阻挠了台湾经济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的道路,让台湾经济优势尽失,步上经济边缘化发展的道路。
尽管台湾经济起飞始于60年代中期,但台湾经济的真正大发展则是80年代中期以后到90年代的事情,外贸总额与GDP总量在这一时期实现大幅扩张。然而,李登辉在政治权力巩固后,政治路线发生变化,开始企图走与中国分裂的道路,于1996年提出要检讨\"以大陆为腹地\"的经济发展政策,进而提出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戒急用忍\"政策,要台湾首先要从经济上与大陆分离,至少要保护距离,避免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与台湾经济的\"大陆化\",从此让台湾经济开始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民进党上台后,更是强烈主张\"台湾独立\",大搞\"台独\"分裂活动,并在这一大战略下,经济上延续李登辉的路线,阻挠海峡两岸全面、直接\"三通\",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避免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企图让台湾孤立于正在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大陆之外。而且因两岸政治上的严重对立,台湾无法融入东亚地区经济整合之中,台湾曾经提出的一个个发挥经济区域优势的口号与目标如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包括制造中心、金融中心、海运转运中心、空运转运中心等)、\"亚太运筹中心\"、\"全球筹资中心\"等纷纷破产,台湾经济的边缘化更趋明显。
台湾当局在政治利益或台湾\"独立\"目标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的情况下,舍近求远,不与大陆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或其它经济合作机制,反而与中美洲地区一些只有数百万人口、经济规模甚小的邦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极力争取与美日建立自由贸易区,结果成效不大,让台湾经济发展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经济边缘化危机更加严重。可见,台湾经济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台湾企业活力的下降,不是台湾民众创业精神的失落,不是台湾区位优势的改变,完全是台湾当局的\"台独\"分裂战略造成的。
台湾如何避免经济的边缘化?
台湾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台湾的区域优势,要分享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果实,甚至再造台湾经济奇迹,其实并不困难,而且还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如何定位台湾的政治前途,或者说关键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政治选择。
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继续坚持\"台独\"分裂路线,要全面推动\"去中国化\"与本土化,在政治上与大陆搞对抗,限制两岸直航,继续谋求\"台湾独立\",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就无法实现整合,无法建立类似内地与香港或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台湾也无法融入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之中,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危机还会进一步的加剧,从而加速台湾经济的衰落,可以说问题无解。如果台湾政局出现重大变化,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依其政治主张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态度,海峡两岸便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更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安排或其它经济合作机制,大幅开放两岸直航,展开全面经济合作,落实马英九提出的\"双航圈\"与\"双中心\"目标,而且台湾可以在两岸协商下以适当的名义加入区域经济整合体系之中,实现海峡两岸或东亚地区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台湾将可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机会与成果,台湾自然会避免经济边缘化危机,并找到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则因岛内复杂的政治斗争存在很大变数,台湾经济边缘化能否避免,同样存在变数。
注1:可参考相关报道。
http://news.sina.com.cn/w/2007-05-11/052511794970s.shtml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10日发布的《200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内地的排名由去年的第18位升至第15位(去年首次公布时为第19位,整个排名中包括一些地区和省、州经济体),并首次超过了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排名由去年的第17位降至第18位。 坚持台独,死路一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