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幻想和幻想的科学(原创非首发)
在书城的小说区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其中有一专区名曰:科幻小说。我看了看,大多是一些笔名怪异的家伙写的,他们的小说也和他们蹩脚的名字一样散发着一种低俗和怪异的气息,内容无非就是遵循“魔幻+武侠+感情”的模式,将自己不着边际想像涂抹在纸上。这类写手可能只是将自己写作的目标定在了取悦读者的层次上,让读者在精神上来一次无拘无束的“瞎想”,就是这样的小 说却被归类到了“科幻小说”的类别里,这实在是对“科幻”这个词的污蔑。我们只要分析一下“科幻”这个词就知道,“幻想”是名词,“科学”是它的定语,是用来形容“幻想”的。“科幻小说”的真正含义就是:以基于一定科学知识的幻想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小说。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写的科幻小说里“幻想”的内容是不少,可是“科学”的成分又占了几成呢?
中国人是善于幻想的,这从先秦文学就可以看的出来,尤其是当时中国南方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屈原的《离骚》、《九歌》里表现出的是多么惊人的想象力啊,庄子也是楚国人,他们的作品也是富于想象的。可是这里的想象,无论是屈原还是庄子所运用的,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屈原运用瑰丽的想象制造了一个美丽的、颇为理想主义的“仙境”,将这种“仙境”与自己的现实相对比,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正是屈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他的想象,我们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屈原那种高不可攀的人生境界。庄子的想象也是天马行空的(在他的眼里“御风而行”这种状态都不是最高的境界!),可是他的想象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这样说:他是在用想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
但是要将“科学”和“幻想”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要负责了,这种“幻想”一定要一定的科学逻辑作为想象的基础,使想象成为一种推理的、有科学依据的或者是可能被科学实现的幻想。
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是法国的凡尔纳(大概是十九世纪中期出生的吧),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还系统的研读过数理化的专著。在他的小说中就预言了许多二十世纪才有的发明。比如《海底两万里》中所描写的潜水艇,实际上潜水艇的发明者就是根据他的想象而发明了潜艇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大胆而具有可行性的想象,潜水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还记得我们学习地理的时候,涉及到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问题,在凡尔纳的《环游地球八十天》中,国际日期变更线设置的原因被这个有趣的故事解释的一清二楚。
西方类似的科幻小说还很多,有的科幻作品也许科学性不是很强,但是当你欣赏完这部作品后就不知不觉的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蝴蝶效应》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科幻电影之一,也许当中的情节有些荒诞和不可思议,可是这部电影很形象和生动的揭示了“蝴蝶效应”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哲学上所谓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黑洞频率》同样也是一部精彩的科幻电影,它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且紧张的扣人心弦,片中还展现了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看完后感触良多,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想到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不是联系起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不是处在不同的空间?……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总的来说中国人还是不善于科学的幻想,这就是我们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之一,(中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西方的形而上学就是明显的矛盾和差别)能表现出这种差别的现象太多了,我们的自然科学为什么总是踏着西方的脚印走?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创造力?其实,科学的幻想就是一种创造力,要知道幻想也可以是科学的。
以前发在博客里的文章,感觉还不错,索性也拿出来换点银子。 总体认同楼主的看法.
对于"中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西方的形而上学就是明显的矛盾和差别"有保留,中国哲学不全然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这里不是重点,不谈.
楼主所说的"在书城的小说区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不是小说的问题,是书城的人员素质低下,没弄清楚科幻的意思.
现在的流行小说,混合了神魔,奇幻,艳情等因素,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幻想挂不上钩的.
科学幻想,如果是硬科幻那么必须逻辑严谨,想象有依据,而软科幻,则以思想性见长,含有启蒙或启迪的意思.
中国学生为什么没创造力,这个因素复杂,有体制因素,有社会因素等等不一而足,和科学幻想不好对应考量.
就我个人而言,喜欢<冰霜与烈火>那样的结合了英雄主义和烂漫主义的作品,真是大气磅礴,读之让人动容.
楼主题目很大,可惜内容不太匹配,呵呵
略略回复一下,呵呵. 呵呵,有一次和朋友们聊天,聊到西方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人是什么?等等此类问题,于是有人提出疑问,讨论这些问题没有用处。又有一次和同学同看《帝企鹅日记》,同学不禁感叹:这么肥硕的企鹅,吃起来不知道滋味如何? 这两件事让我想到我们平时想问题都习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比较倾向功利主义。再结合中国哲学重点在于“此岸世界”,而对本体论似乎很少讨论,因此有了“中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想法。当然我不是专攻哲学的,只是凭着个人的感觉而言,未免有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