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利空麻木症再度显现 防御大盘风险
这种利空麻木效应延续的时间可能不太长了,投资者应该采取改变持筹结构的方式来防御大盘风险。改变持筹结构 防御大盘风险
□海通证券 吴一萍
利空消息屡屡失效,是大盘自3000点附近突破以来盘面出现的一个强烈特征,无论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证监会通告,都无一例外地低开高走。不过这种利空麻木效应延续的时间可能不太长了,投资者应该采取改变持筹结构的方式来防御大盘风险。
利空麻木效应难持久
笔者认为,把前几次的利空政策和这一次等同看待是不恰当的。因为笔者认为,之前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措施从根本上来说都不是针对股市的,目标是对准流动性过剩,尽管股市受到间接的负面影响,但总体上没有反映出管理层对于股市的态度。而上周末的通知可以理解为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管理层对于股市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而这种重视的落脚点是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以及券商开户等问题而言,这些问题可能会在接下来的监管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尽管市场将这个通知等同于前几次的利空消息出台,报以麻木的态度,认为这是非实质性的,过去那种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市场的方式不可能再度出现了,政策市不会在现阶段奏效,但是这种理解可能有失偏颇。管理层的态度不是针对股指,而是针对很多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这一点应该是明晰的,那么很多膨胀过头的“结构性上涨”将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受到较大压缩,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股指跟个股的脱节,许多个股的下跌速度会相当惊人。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利空麻木效应在短期内还有望延续,但延续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了。
资金流向表明资金态度
一面是对于利空的麻木,一面是量能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说明市场心态的矛盾。对于管理层态度的审视阻止了狂热多头的大规模进攻,成交量没有继续放大,但是同时在大盘低开跳水的震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成交量的特别放大,同样说明持筹者仍然表现出相当的期望,不愿意离场。这种现象不太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多空分歧和战斗会很快再度展开,而且在利空麻木的短期效应维持下,多头上攻的步伐仍然可能比较快。
盘面另外一个特点是代表权重蓝筹股的两个指数,上证50(行情论坛)和沪深300(行情论坛)都出现了小幅放量,以银行和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在周一独领风骚,这流露出来的实际上也是一种求稳的心态。前期的题材股火爆使得银行、地产等主流价值投资品种受到冷遇,而重新审视他们的投资价值后,发现它们成了相对的“估值洼地”、泡沫成分较小的品种,从而吸引了资金的回流。这种态度的流露说明资金在目前阶段不愿意离场,但已经采取改变持筹结构的方式来防御大盘风险。
人民币升值继续推动市场
本周在没有新股发行的状况下,市场资金的充裕程度是比较高的,除了交通银行周二上市外,扩容需要的资金量并不大。交行的上市估计会以高调登场,而从银行板块整体性的投资机会来看,较好的盈利预期和前期弱于大盘的表现有望构成银行股上扬的基础,银行股借着交通银行上市契机走强是有可能的。
而近日推升股指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对市场的促动作用在进一步发挥,而大市值的地产股、银行股更是成为受益者,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的有利推动。
如何来看待QDII的作用力?笔者认为从长线来看,放开银行QDII的投资范围、拓宽至股票、限制也放宽到50%的这个信号,实际上对市场构成较大的利空压制,而从短线来看,香港市场受到这个消息刺激后的上扬反过来有可能推升A股价格,这样一对矛盾在短期的繁荣之后面临较大的利空压制。
未来一周内仍然建议持股,不过笔者一直强调转变筹码结构比仓位更加重要,对银行、地产给予较大的配置比重,能够起到回避泡沫股破灭的风险,又可以继续坚守在大盘的冲顶过程当中。
网易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源:海通证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