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牛市下全民炒股访谈之一:张长虹
和讯独家http://stock.hexun.com/2215757.shtml
[嘉宾]: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先生
[观点提要]:大量投资者入市和媒体说的全民炒股是两个概念。证监会认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应该是投资的,而不是来炒作的。投资证券市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什么方式投资。
全民炒股与全民投资是两个概念。全民投资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就说这是全民理财观念的崛起,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股市,还可以选择债券、基金,这样一种资产配置,在未来由于我们大量的资金从储蓄领域转到投资领域,这对未来整个国民资产和社会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都具有深刻意义。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全民投资是非常好的。
但是另外一层来说,大规模投资者的介入,如果他们在风险防范没有给予更多的提示和关注,更多的人带着一种赌博的心理进入这个市场,或者是在进入这个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把并不属于自己能够投资的这部分钱拿到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比如说他把自己现在正在住的住房卖掉或者是退休钱都拿到证券市场,这时候就不是说它投资证券市场对还是不对,还是说他把什么钱投过来是对还是不对的?证券市场投资者大规模的增加,对证券市场不是坏事;但是要对证券市场有一个要求,就是更大规模的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同时,证券市场新品种的供应,风险对冲包括给投资者一些必要风险防范技术性的措施,我觉得都是很重要的。
高换手率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简单对比国际上的换手率,也失之偏颇。
市场风险高低关键并不在于机构投资者比例的高低,而是在于新投资者能够多快成熟。
证监会的风险提示不仅仅是因为股价高或低了,而是会贯穿股市全过程的。
对指数的提示风险,比如说4000点有风险了,这种提示也是有风险的。因为4000点不买的人,到了5000点买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本质来说,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点数会增长到什么样的点位才是泡沫。因为上市公司本身是变化的,我们社会资源进入证券市场的速度也是在变化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市场本身有它自身强大的调节能力。
查违规资金入市对市场可能有一个很强的降温作用。
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远不如使用市场化手段有效。
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资产泡沫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
[全文]:
1、证监会的风险提示不仅仅是因为股价高或低了,而是会贯穿股市全过程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5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了一个通知,针对当前大量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新投资者入市这一情况提示市场风险,特别是提示投资者不要用自己的生活必需资金入市。据最新统计,股票基金开户人数已达9500万,仅四月份的开户人数已经超过了前年和去年的总和,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也在去年涨130%的基础上,今年又涨了50%,站在了4000点关口上。媒体都在谈论全民炒股的现象,怎么看待全民炒股?如何对这个现象进行调控。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先生,请他谈一下如何看待全民炒股。
主持人:请先谈谈对证监会通知的看法。
张长虹:证监会发这个通知,我觉得是相当及时,通知针对大量新投资者入市,对投资者风险教育和市场风险提示,不仅仅是因为股价高或者是低了需要提示,这个提示应该是会贯穿股市全过程的。
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机会也充满风险的市场,因此要对投资者进行比较严肃和深刻的风险教育,是管理层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这次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尤其是要求中介机构在开户的时候,对投资者的风险要进行更深刻的说明。这也是在前一阶段,要求证券投资基金对开户投资者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又一个关于投资者风险教育的文件。因此我觉得,通知非常及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您认为这个通知是例行性的通知,还是对当前市场风险加大的一种应对?
张长虹:因为现在大量的投资者入市,而他们进入的速度太快,他们以前所受到的一些关于证券市场的风险性提示、证券知识的教育都缺乏认识。再加上过去一年多,股市反复上涨,似乎也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证券市场不存在风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想对风险提示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强调和专门性的提示。我想应该落实在常规的基础上,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提示,我认为是这样的提示。
2、大量投资者入市和媒体说的全民炒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主持人:您认为,证券市场的大量投资者入市和媒体说的全民炒股是同一种描述和同一种概念吗?
张长虹:我认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大量的投资者入市是精确的表述。大家作为投资者进入这样一个市场,大量的进入这个市场进行投资,从数量来说,的的确确每天开户数量很大。但是媒体所说的全民炒股这个概念并不准确,现在中国证券市场真实的投资者数量和我们已经有的自有资金的数量相比,仍然是非常小的一个数量。比如说现在虽然号称有九千多万的开户数,但是沪深两市除二实际上只有四千多万。考虑过去至少有两千万以上的沉淀帐户,因为包括原来农民工帐户,包括很多的打新股的帐户等等,真正的能够有一定活跃交易能力的投资者,大概也就两千万左右,可能还要略低一些。这个数量和我们整个13亿人口相比,仍然是比较小的一个基数。所以首先说全民炒股这个就不太合适,第二在证监会通知里的用词是投资者入市,媒体用炒股,二者也还是有差别的。证监会认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应该是投资的,而不是来炒作的,所以炒作这个词的概念应该说是一种俗语,或者是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语言。所以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我还是认为证监会所说的大批投资者入市是比较精确的描述。
3、高换手率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简单对比国际上的换手率,也失之偏颇。
主持人:请您再谈谈,炒股和投资的区别。因为现在媒体引用了一个数据,四月份A股市场换手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当然也引用了日成交金额3000亿,据说是日本股市在历史上都没有达到过,日本股市规模比我们大得多。这么高的成交金额和换手率,您认为是否是一种炒作行为?
张长虹:这么高的换手率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这么高的换手率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的确是太高了,无论是交易成本还是投资者的盈利水平都显得很高。但是考虑到我们的证券市场是一个转型中的证券市场,从原来试点型的股市,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很重要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我们看到在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家庭有三分之一的资产很可能都是金融资产,是基金或者是股票这一类的资产。这一比例在我国以前是非常低的,有一段时间差不多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现在的比例其实也不高,现在虽然有大量储蓄从银行搬到股市,但主要是增量部分发生了变动,我们储蓄本金基本也没有发生变动,
主持人:今天有报道前四个月存款减少了1674亿,我们能理解这是存量储蓄减少吗?
张长虹:今天我也看到这个数据,之前我们理解的数据都是增量减少,但是储蓄仍然还是增加的。
主持人:一季度储蓄增加了一万多亿。
张长虹:所以我认为还是以增量部分来理解才更合适一些,但是这个1674亿是存量减少还是增量减少,我不做一个分析判断了。第二,证券市场正在由少部分人的投资场所成为将来国民资产的重要组合部分。第三,证券市场也在由中国证券市场变成了有影响力的国际证券市场。这三个因素导致在这个转型期引起成交量的放大,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资金和资产都还没有真正成为金融资产,这样我们简单对比国际上的换手率,我觉得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偏颇。
4、全民炒股与全民投资是两个概念。投资证券市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什么方式投资。
主持人:我们怎么看待这种全民炒股,这种全民炒股也好、全民投资也好它是好还是不好呢?它从正面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也好,或者从反面资产泡沫来讲,如何看待呢?
张长虹:我觉得全民炒股与全民投资是两个概念,全民投资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就说这是全民理财观念的崛起,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股市,还可以选择债券、基金,这样一种配置,在未来由于我们大量的资金从储蓄领域转到投资领域,这对未来整个国民资产和资源的配置都具有深刻意义。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是非常好的。
但是另外一层来说,大规模投资者的介入,如果他们在风险防范没有给予更多的提示和关注,更多的人带着一种赌博的心理进入这个市场,或者是在进入这个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把并不属于自己能够投资的这部分钱拿到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比如说他把自己现在正在住的住房卖掉或者是退休钱都拿到证券市场,这时候就不是说它投资证券市场对还是不对,还是说他把什么钱投过来是对还是不对的?
所以证监会这次要提示投资者,这部分的钱应该是能够承受风险的钱,而不是盲目以赌博的方式把自己安身立命的钱都用在证券市场,我想这是两个不同的观念。证券市场投资者大规模的增加,对证券市场不是坏事;但是要对证券市场有一个要求,就是更大规模的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同时,证券市场新品种的供应,风险对冲包括给投资者一些必要风险防范技术性的措施,我觉得都是很重要的。
5、市场风险高低关键并不在于机构投资者比例的高低,而是在于新投资者能够多快成熟。
主持人:现在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现在的市场已经变成了散户主导的市场,虽然您所说的老百姓进入的资金和人数还是有限的,但是有这样的数据,证明现在个人投资者已经成为市场主体。我引用两个:
有一个统计是说,现在个人持股占了总市值的六成,机构占四成。
还有一种说法,个人交易量已经占了市场总交易量的九成,机构只占一成。
您觉得这两个数据是否已经可以理解为全民炒股呢?
张长虹:其实也不是,这两个数据还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即使在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中,由于中国的公募基金还不够发达,尤其是私募基金有关管理方面的规则没有出台,现在不可能给我们的投资者提供像美国那种有一万个基金可以提供理财服务,达不到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进行大量自我投资是很难免的。
现在机构投资者占四成,散户投资者占六成,已经比我们历史上(除2006年这一段时间外)任何时候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都高,如果长期发展来说,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仍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对整个证券市场主导定价权这样的作用,但是它的流通性,因为机构投资者也有很多的问题,在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情况下,只有机构投资者投资,市场流通性会变得非常弱小。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只能认为现在的市场是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在成长的市场。
主持人:您认为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还是以散户为主体?
张长虹:如果单纯看投资者数量,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散户占多数。
主持人:持股的比重呢?
张长虹:持股的比重没有必要划分严格的限制,这个是由市场决定的。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水平逐步被市场所认可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就会不断的增长,散户投资者的数量就会不断的下降。至于在一个阶段出现散户投资者的增长幅度超过机构投资者,这是非常正常的。比如说在中国转型中的证券市场,我们的机构资金很难在资产重组、或者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我们的散户投资者的资金仍然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所以简单说散户投资者市场就是一个不良的市场也是不能这样认同的。我认为市场风险高低关键并不在于机构投资者比例的高低,而是在于未来我们新进来的投资者能够多快成熟,他们对市场能够有足够的风险认识,随着这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价值的评判能力的增长,这一部分才是构成我们所谓市场风险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
6、从本质来说,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点数会增长到什么样的点位才是泡沫。因为上市公司本身是变化的,我们社会资源进入证券市场的速度也是在变化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市场本身有它自身强大的调节能力。
主持人:有人指出,在2001年的时候那次牛市到顶点时,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占了接近九成,当筹码从机构分散到个人手中的时候,就会是一个牛市见顶,或者是牛市大调整的时候,这是否意味着A股散户化就是市场风险的增大?
张长虹: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我们一定认为历史会重演的话,那么我们是错了。我认为这次对证券市场的变革应该有一个本质的认识。
本质上,证券市场已经从一个不具有资产配置能力的市场变成了一个具有资产配置能力的市场。我们整个市场现在全流通以后,很多上市公司在资产注入,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迅速的增发新股,小非、大非减持,这时候证券市场抵抗泡沫化的能力已经和2001年不可同日而语。 包括现在基金正在发行,散户的大量入市,还有国内大型蓝筹也在上市,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条件稍微放宽一点,应该说中国还有成千上万家的企业希望能够成为A股市场的融资者。在这样一个不断扩容情况下,市场的失衡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我们再出现像2001年那种情况,短期就出现的可能性会相对偏弱一些。
主持人:一些市场资深人士担心,现在的市场像媒体所说的散户决定方向,机构决定震荡。他们担心由散户特别是新股民决定方向的市场会出现大起大落?
张长虹:这个意见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觉得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两种方式可以教育。第一个是管理层有关提示,要号召社会各个方面利用各种形式来加强教育,使大家明确“买者自负”的基本原则。我觉得这个培训和强化,可能还需要增加更多的形式,更强大的形式来解决。
第二个方式也是一定要市场来教育投资者的。这个市场本身是由投资者创造的,但是它有它的规律,它最后也会来教育投资者。
所以我觉得防范风险更重要的是,第一步先对投资者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第二市场一定情况下也会进行教育。
我们有些媒体认为现在是4000点,所以是泡沫化,我觉得这个很难来做这种分析。从本质来说,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点数会增长到什么样的点位才是泡沫。因为上市公司本身是变化的,我们社会资源进入证券市场的速度也是在变化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市场本身有它自身强大的调节能力。
7、查违规资金入市对市场可能有一个很强的降温作用。
主持人:现在市场投资者最担心的并不是说有多少新股民入市,他们更担心是管理层会如何调控这个市场。您认为这种全民炒股,除了前面所说的风险教育以外,政府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调控吗?
张长虹:投资者担心政府调控,我觉得政府对于市场过热的提示,以及组织更多的、更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入市,同时创造新的品种,比如说包括股指期货、期权这样一系列的东西来平抑市场过热的行为,投资者一进入这个市场时,就应该把这些行为考虑在内。像美联储要调整它的政策和利率,这些都是政府可能的一种行为。所以我觉得投资者在入市的时候,都应该把这些事情认为是政府经常可能做的一些事情,也作为整个投资分析中的一个要素来分析。
主持人:有些市场人士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指数,应该由市场自己来调整,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长虹:我认为,不应该由政府来判断和干预指数从理论上是对的,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过渡的时期,整个市场过渡时期,政府控制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上市公司资源的控制,比如说上市的速度。第二个是关于新品种的创立。是可以不关注指数,但是政府肯定要考虑在什么样的指数,如果在市场出现热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应该有更多的属于市场化的一些手段能够来化解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所以我觉得,对指数的提示风险,甚至我们假设对指数的提示比如说4000点有风险了,这种也是有风险的。因为4000点不买的人,到了5000点买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所以我觉得,政府不是调控指数,而是针对市场状态适时的增加市场供应,增加市场不同的品种,包括投资资金和投机资金进行一系列的分流,从而使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这些都是有很多手段可以采用的,并不是像以前,比如说指数高了我们就来打压指数,这个意义不大。但是政府对投资者的风险,对越来越多人进入,而且没有风险准备,应反复提示,这是有意义的。而且对违规资金的炒作进行更严格的监管。我觉得这点更加重要。
主持人:您前面所提到的这些市场化的措施,投资者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市场现在更担心是推出资本利得税和查违规资金入市这方面的一些措施。因为有一些消息已经在媒体披露出来了,管理层在考虑这方面的措施,您认为这两方面的措施会对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吗?
张长虹:首先关于资本利得税,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这不属于证监会管理范畴。在我们现在所看到是暂时不征收资本利得税。我们应该把这种手段作为一个可能的因素考虑在内,当市场过热的时候,我们也看到过有些国家采取这样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影响,就我的观点而言是这样。我们知道有些国家征收资本利得税之后,又取消了资本利得税。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如果真要这样做的话,也会非常的慎重。可能在所有手段都完成了之后,采用这项措施才是可行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政策马上出现大的变动的可能性不那么大。
主持人:您认为征收资本利得税是管理层动用的最后手段?是这样吗?
张长虹:管理层不是铁板一块啦,这个手段是一个很特殊的手段,但是作为投资者要把所有的手段考虑在内。
主持人:银监会要发相应的文件和证监会联手动作,查违规资金入市,这个措施呢?
张长虹:这个措施每当在市场过热的时候,都对市场有一个很强的降温作用。但是关键什么是违规资金。我们看在过去十几年的调整中,每次的方式和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想这次要关键看什么样的资金是违规资金,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要看现在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资金是违规资金。我想违规资金肯定对现在的市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我觉得至少在2007年这样一个点位,违规资金的规模可能还不会比历史上那几次查的规模更大。
主持人:违规资金的影响力和管理层查处产生的影响力都是有限的?
张长虹:我觉得现在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比过去高了很多,所以我觉得查处的力度和强度和过去都是不能相比的。
主持人:回头我们讨论一下,大家是不是要更加理解管理层对市场调控的目的是什么?
张长虹:我觉得调控不是打压指数,如果简单这样来理解是不对的。更多应该是说,管理层要让投资者明确投资证券市场是有风险的。当股市巨幅上扬之后,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聚集风险。对风险反复的提示,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至于是不是说4000点,管理层就认为是高位了?事实上,很多国家的证券市场,一般都不会过分判断点位是高还是低了。
8、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远不如使用市场化手段有效。
主持人:还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大幅的加息,特别是给定期存款加息。不要逼那些在银行里面待着准备养老的钱,为了避免贬值而被迫进入股市,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长虹: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首先来说,到现在为止,进入银行储蓄的的资金与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相比,是高了,而不是低了。要改善现在储蓄“一股独大”的状态,是我们长期的一个过程。因为长期高储蓄带来银行高风险,使得整个金融体系都处在不安定的状态。所以现在资金正在进行这种调剂的话,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把资金压在储蓄上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加息与否。我觉得不应该因为股市本身而决定是否加息,加息政策要考虑到整个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如果是因为宏观经济过热而加息,我觉得这是无可非议的。在我们现在这种状况下,引起流通性过剩并不是一个利息过低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当人民币加息时,肯定会进一步的刺激人民币和美元利差减少,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从而导致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增加流通性过剩。
主持人:但是周小川提出,央行要关注资产泡沫化?
张长虹:关注泡沫化,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直接提出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意义是不足的。在证券市场市场没有那么复杂,事实上当我们证券市场选择品种更加增多,我们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上市,比如我们有备兑权证这样一些对冲工具,我们可以消化一些进入的投机资金,这样都可以防止市场热度的出现。所以在现在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性要比讨论加息要好得多。
主持人:您觉得股指期货出台对市场降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吗?还是会加大市场震荡情况?
张长虹:我认为股指期货还有将来一些备兑权证的出现,事实上都起到了分流市场资金的作用,所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都会使现在市场单向牛市受到一定的抑制。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和您探讨一下,全民炒股要挟政府不敢对股市调控?
张长虹:我觉得现在股市首先离全民炒股还非常远。第二,现在政策调控的方式和历史上是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政策调控的目的是打压指数,而打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参与者利益受损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政府和一部分投资者利益的对立。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大量市场化的手段来分散化解风险,所以这样就刚才说的要挟来说,没有很大的意义了。因为在完全单向性的市场中才有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未来有足够多的工具可以来改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美国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点的时候,也没有形成巨大的对抗。所以我觉得我们投资者、新进入者承受能力要加强,另外在未来,我们用市场化的方式,产生更多的一些消除风险的工具,也会大大的减缓纯粹靠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控价格的方式。我觉得未来股市不存在调控价格的行政调控,它完全可以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来改变这种状态。
主持人:有人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化经济,所以当它用市场化手段无效时,还会用行政化的手段?
张长虹:行政化的手段其实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有一定程度的采取,但是要看基于什么样的风险放大,以及风险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我的感觉是,即使是宏观调控,已经和历史上简单打压指数的方式有一定区别了。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市场,是一个转型中的证券市场,或者是较长期的财富积累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就我们现在的分析,政府不会用强硬的手段来打压股市,我觉得恰好相反,政府会以好的方式来引导,把全社会普通公民的投资热情引入证券市场中来,最后形成良性的证券市场长期的发展,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9、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
主持人:华生近日发表关于市场过热的长文,而海外投行要求政府立刻采取强力措施调控市场,否则泡沫继续放大,一旦崩盘就要比2001年崩盘还要严重?
张长虹:居安思危是可以的,危言耸听是不可取的。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我愿意相信,我们整个市场通过这20年的发展,它的很多国际规则不断的引进,事实上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比我们想象要强得多,所以不能简单去考虑,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种简单的限制会成功过。因为政府行政手段无外乎就是抽走哪一部分的资金,或者是限制一部分的开户,行政手段都是刚性的,但是我想首先要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化的手段,包括大规模优质企业上市。很好的利用市场这样一股投资热情,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资源和证券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我认为现在正是积极的时候,而不是消极的时候,还不是认为证券市场要出大规模风险的时候。
主持人:您认为政府不会用发“评论员文章”这种方式来进行调控?
张长虹:我觉得评论来加强风险教育是可行的,但是不会说是股市如何如何。因为我们股市现在正在充满了变数,中间正在发生着重大和深刻的变革,所以我估计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即便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目的和效果都不同。
主持人:请您再总结一下您今天的观点。
张长虹:首先我要评价,证券市场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积极和正面的。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是给证券市场全面信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整个社会居民资产的一种积极调整的方面。但是由于这样的调整,大量的投资者没有受过相应的投资知识和风险知识的教育,所以使得一部分的投资者带有盲目乐观的想法进入市场,这有可能成为市场将来潜在的风险。另外一个,有一部分的投资者甚至把自己将来安身立命的钱投入市场,这在市场将来出现正常的波动,就会引起他们自己生活的困难,甚至是社会一些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所以我觉得,积极的进行投资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逐步强化,在他们开户的时候,在他们操作的时候进行投资者警示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另外一方面,随着投资者规模的扩大,我们给证券市场更多的一些避险工具和分流资金的工具,使得这样一些因素成为市场上积极的因素。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是第一选择。至于说打击违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的打击,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方面。所以我觉得证券市场正在发生积极有利的变化,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我们还要给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我相信证券市场和我们中国经济都同样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转型过程中,我们不要以历史的指板数点位来思考现在的市场,而是用整个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位置,来考虑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市场,这样是更积极和合理的。
所以股市在这样一个点位不是今天讨论的问题,所以我今天也不在讨论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们下次访谈再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