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688 发表于 2004-12-11 18:45:47

春天里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 ——评安妮宝贝《清醒纪》

起初她的文字是盛开在黑夜的蓝色鸢尾花,散发出辛辣与诡异的气息,婉若烟花繁华且盛大,美丽而阴郁,酷烈且凄艳。风格独特令人胸口猛然一凛。待到《清醒纪》的推出,就让人觉得这是春天里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文字依然流转,带着她一贯的风格。这是一本摄影加文字的书,封面简约素净,封底是大朵大朵的重叠绽放的栀子花,鹅黄的花蕊,苍翠的枝叶。就这么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让人期待。简单到了极致,干净中透出感性。
   照片记录了时光的脚步。广场的烟火。黄昏中的城市。夏天芬芳的茉莉花。刺绣白棉衫。云朵。物质与时光的影子是她表达的重点,这是她另一种记忆方式。
《清醒纪》采用新颖的日历式的断章形式,用日历牌把一篇篇文章串起来,随便从哪里看起都不影响阅读。没有太多的情节,更大的特点是充满细节,她抓取的是时光的某一瞬间,用大段的笔墨描写一朵花的形状,用心刻画出生活的微小细节,正如书上标出是小说散文,其实就是糅合了一点小说意味的散文。文字干净简洁,多用短句,往往一个词就成为一句,她所惯用的词汇一再出现如:辛辣、荒芜、凛冽等等,这也是她风格独特的一个原因。像是不经意的涂鸦,如同自言自语随手在电脑里写下的一段段,开头没有空格,段落与段落之间有着相当大的间隔。浓重的网络文学的风格,却给人带来异样的感觉。文字不似最初的《告别微安》和《八月未央》,不激烈也不凄艳,它比较舒缓平和,没有过多的技巧。但是相同的是它们的背后依然是寂寞汩汩流淌,挥之不去的浓郁的伤感情节贯穿始终。
   意象。从她的第一本书起,烟花和樱花都是她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而这两样都是美到极致却也陨落得极快的事物,正如她的爱情观,所以她把烟花和樱花都比作爱情。这个一开始就认定爱情是烟花,只带来暂时的温暖和安慰并不能带来解脱的女子,依然在这本书中持续不断书写烟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本书中洁白花树意象不断反复出现,婉若某种标记引导读者向前。盛大繁华过后是人淡如菊,但言语仍是精炼无比,字与句之间张力有余。文章记录着她对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生命主题的深入和尖锐的探讨。
沉默对峙,清醒探询。都市女子其实非常渴望能够相拥一生的爱情,相濡以沫到老。其实她内心也是渴望的,也一直追寻着。正如《深流》中说,在习惯一次性消费的时代,人的感情是否也能坚韧到足够支撑多次的短暂消费。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伤。人与人之间的这份郑重而留恋的对待,也许已经是奢侈的事,但值得追寻。所以我依然相信她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自省》中写到:若对自己有太多自省,触摸到的生命之深渊,便更暗更长。于是心就黯然神伤,若是我们细细去读就会发现她所写的人是谁,纵身一跃依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若没有勇气还是不要对自己自省太多,挣扎得剧烈,反倒失去某种定向之后的简单与安稳。
   都是一些细微的心理体验,时间冲刷了我们的记忆,余下五光十色的贝壳。美丽或者晦涩都是珍贵的财富,很多事情多年之后依然不能忘记。所以在《清醒纪》中,雨水以及消失踪迹的爱人,关于心与时间的边缘,不可测量及无可追寻的情感,对物质的喜好,家人,朋友都记录下来了。寂寞的人爱看电影,电影是一场自慰。记录看过的电影,留下深恋与悸动的空间,从她所写的那几篇影评来看,她是相信爱,《E·T》一个天真的故事,爱与信,两个生命间的真诚相待。《情书》纯净的爱情。《贝蒂的生活》提供城市女子生活的典范。
《如此篇》中只有三篇文章:《三里屯》、《质感》、《他她》一路看过去,觉得这是私人化很强的部分。她写了她的生活,她的喜好,她的家人,语言平淡却非常的真挚流畅。北京的酒吧街三里屯,是她居住的地方,满眼的花,推开窗就能看到树,宽大的床,洁白的床单细节处透露着她的生活。从《质感》中就会发现她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爱棉布,也爱华美的雪纺裙,越南丝的陈旧,物质的选择和喜好都透出一个女子的天性。她把这些物品用相机拍了下来,图文对照确实美不胜收。父母的故事——《他她》,感觉很象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淡淡的调子,不蔓不枝的叙述,老一辈的爱就是这么的沉寂,整个人都沉静下来了。
这是一本恬淡的书,需要安静地阅读。自从她的父亲逝世后,她的作品风格也有了改变,更准确的说是她的文字更成熟了。当然在文坛上她不是一流的大家,顶多算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但是我总觉得一个从网络上窜起的人,在时间的考验下,依然常青,确实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我依然相信《清醒纪》是安妮宝贝的自我深渊。是她放映给自己看的小电影。这场电影,有往事,也有故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天里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 ——评安妮宝贝《清醒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