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yj1 发表于 2007-5-10 14:19:36

梳理年初以来股市利空 失效缘何渐成常态

格林斯潘的讲话通常能在股市上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周小川的讲话却没有这么神奇。尽管他在“10国集团”央行行长会议上有关担忧中国股市泡沫的讲话刚刚落地,沪深股市还是继续上演了发飙行情。

五一长假结束后第一个交易日,沪深A股就大幅放量上攻。其中,沪综指盘中最高至3964.71点,再次刷新了历史高点,最终收于3950.01点,上涨2.83%;深成指同样上演了跳空高开,涨幅达4.93%。昨天的交易,股市更是再接再厉,沪综指数一举突破4000点大关。面对这样的“超级牛市”行情周小川或许更需要捏一把汗了。

事实上,利空失效已经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上的常态。自年初全国上下讨论“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以来,各式各样的利空总是不时传来,然而股市的反应却总是出人意料。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成,加息也不成,放出“泡沫论”也不成,宣扬“股灾论”更是不成。所谓“调控”股市总难收到预期效果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实的还是虚的,中国股市似乎已经对所有的“恐吓”无所畏惧,牛市依然我行我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必然理由,中国股市当然也不例外。沪深股市能够在一轮又一轮利空传言或事实面前继续“天马行空”自然有其自身的道理。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今年初以来推出的诸多利空消息或传言。或许这样梳理有助于让你掀开层层迷雾,看到背后的真实。

“泡沫论”无疑是今年初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在股民为沪综指站上2800点欢呼雀跃的时候英国《金融时报》1月30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采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文章,直言中国股市泡沫正在被吹大。这种“泡沫表态”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沪深股市第二天就出现了近7%的大跌。



仿佛是意犹未尽,中央电视台二套紧接着播放了一则采访投资大师罗杰斯的报道,罗杰斯在节目中大谈中国股市泡沫。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那篇采访报道是“老片回放”而且有明显地断章取义之嫌,罗杰斯说那番话的时间大约是在节目播出的一个月之前。

突然密集地放出泡沫论,舆论影响股市的导向性很明显,沪市在2800点附近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调整,为后市进一步上扬奠定了基础。成思危的“译文更正”和罗杰斯的改口使“泡沫论”逐渐销声匿迹。



但“利空”还是不时传来。在两会即将召开的前夕突然传出了将开征资本利得税的消息,据说,许多基金经理在2月26日晚间都收到了这样的消息提示,2月27日,沪深股市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暴跌了近10%,盘中绝大部分股票跌停。财政部第二天就出来紧急辟谣,否认开征资本利得税之说。尽管后来很多人用日元套利平仓来解释这次大跌,考虑到中国股市仍然相对封闭的现实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最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大家都在人云亦云,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拿出切实可靠的数据来证明这样的观点。



沪深股市2月27日大跌之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都先后陷入了动荡。但这次大跌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三个交易日之后沪深股市就恢复上涨重拾牛市,这次大跌为冲击3000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股市持续火爆的同时,通货膨胀的迹象也在悄然升温。3月18日中国央行突然宣布加息0.27个百分点。出人意料的是,股市却以放量上涨回应了这次加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实际上,相比投资股市带来的收益,2.5%的存款利率实在相形见绌。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中国目前的实际存款利率仍然接近于零。小幅加息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大幅加息又实非政府所愿。因为,大幅加息不仅将导致股市暴跌,而且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严重放缓,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努力也可能被扼杀。此外,利息飙升还将吸引外资流入,从而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国政府不愿看到的。

加息失效之后,央行再次打起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主意。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10.5%,这是今年内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遗憾地是,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没有撼动牛市行情,从3000点到3500点再到3700点,沪综指一路走来如履平地。实际上,股市对上调准备金率反应平淡早在意料之中,试想一下,如果加息都不足以撼动牛市的话,上调准备金率这样温和的手段也只能是隔靴搔痒。因为上调准备金率影响的只是贷款,对居民储蓄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据官方预测,中国居民拥有现金及国内银行储蓄多达人民币36万亿元,其中流动资金的比例则占到了86%。也就是说,有大约31万亿元的现金随时可以穿梭于不同的资产类别之间去追求更高回报,这几乎相当于目前中国股票总市值的3倍。显然,上提准备金率根本不足以撼动牛市。

面对如此疯狂的牛市,有人打起了“《人民日报》社论”的主意。4月25日一份题为“人民日报社论”的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文章开头即说:“2005年以来,股票市场逐步回升,2006年以后出现暴涨。从2006年到2007年,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30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状况,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股指屡创新高的当下,这样的信息如雷电一样击中一些老股民脆弱的神经。很多人对1999年12月16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记忆犹新。这篇“提示股市风险”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甫一发表,股市连日暴跌,股民欲哭无泪,一个由社论引发的漫漫熊途由此开始。

然而,这篇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社论并没有真的出炉,人民日报社马上出来辟谣,称所谓“社论”纯属谣言。股市高歌依然在欢快地继续进行。

这时候,一向严谨慎重的周小川站出来说话了。他在10国集团(Group of 10)央行行长巴塞尔会议召开前接受采访时公开承认,目前股市泡沫确实令人担忧,他表示央行正监控资产价格以及通货膨胀。尽管三家主要期刊在突出位置登载了这篇讲话,市场却依然我行我素。

周小川的讲话在股市上收到如此尴尬的效果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连加息和上提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带有实际内容的利空都拿牛市无可奈何,周小川的讲话受到如此待遇也就不难理解了。退一步说,即便周小川真的对股市担忧,他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及格林斯潘。中国央行并没有独立的利率决定权,仅仅这一点就使它根本无法与美联储相提并论。

事实上,面对虚热的股市,中国管理层可能拿不出几样真正有效的降温手段——恐怕管理层也没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中国政府为什么要调控股市呢?恐怕没人能说的清楚。实际上,单单从每天几千亿成交量带来的巨额印花税来看让股市继续繁荣下去都是有利的,尤其在股改完成后大量国有股等待上市流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更没有理由让股市跌下来。显然,限售股份解禁后的减持变现,需要一个牛市环境。据测算,按当前股价计算,2007年,“小非”潜在资金需求为1365亿元,“大非”为2241亿元。只有市场平稳经受了限售股解禁的冲击,股权分置改革才能完美收官。继续上涨下去肯定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盛宴,但是管理层却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这场盛宴结束后谁来收拾残羹冷炙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如果市场真的扭转,有多少股民能幸免于难呢?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苗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梳理年初以来股市利空 失效缘何渐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