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win 发表于 2007-5-10 14:12:38

事实与偏见 透视将来(二之二)

事实与偏见 透视将来(二之二)

大笨象能跳舞吗?每当一间公司的规模庞大了起来,人们难免便会有这样的疑问。

到了一九九三年,IBM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老态龙钟;非但不能跳舞,连走路也有困难。沉重、刻板的官僚架构,层次重迭,卡死决策。经营运作机械化,对顾客的需要反应麻木,内部复杂的系统更把员工缠得抖不过气来。决策层的思想和视野跟外界咫尺天涯,IBM变成了市场汪洋大海里的孤岛。

这一年 IBM亏蚀了八十亿美元,财政亮起了红灯,甚至生存也受到威胁。决策层知道,盯着自己的肚脐苦思化解不了这个危机,他们决定找一位没有给 IBM的腐败官僚文化弄得头昏脑胀的外人来挽救 IBM这个快要被内部官僚运作淹没的孤岛。

几经辛苦,他们说服了当时RJR Nibisco烟草公司主席和总裁的Louis Gerstner过档当 IBM的主席和总裁。见到 IBM当时糟糕的局面,Gerstner根本便不想要这份工;他说:「我差点儿给他们吓死呢。」

上任后,有记者问他,对 IBM的未来可有什么的新vision?他马上反驳:「现在的 IBM最不需要的便是vision。」「没有vision,那么他是打算把 IBM拆骨为几间独立的公司了。」当时不少人是这样想。事实上他未到任, IBM的内部便已认真地讨论过这个策略。上任时看来他也有同样的想法,否则他岂会说 IBM最不需要的便是vision?

可是Gerstner却没有将 IBM拆骨,反而重新替这个巨无霸建立市场定位。他重整 IBM的硬件和软件部门,令两者尽量配合,以便更为专注地帮客户建造和操作其信息和科技系统。他给 IBM的新vision是专注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和操作服务。

凭着这个vision,他教 IBM这只大笨象跳出轻盈美妙的舞步。这只大笨象随着起舞的音乐节奏便是Gerstner提供的vision了。他在任九年, IBM的营业额跃升至891亿美元,股价则从13美元颷升至80美元。

Vision 是什么?那是一间公司从自己的整体业务情况和能力出发,配合上市场趋势和顾客需求提炼出来的意思。当初Gerstner如果真的将 IBM拆骨为几间独立的公司,这么便再没有一个 IBM的vision了。新的Vision则要等到分拆了出来的独立公司各自找到自己的新市场定位才会浮现出来。Vision是企业和市场发展走势结合而成的一个运作原则,它因而也引导和局限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当我们看到开成衣厂的人突然间兼营地产生意,又或者地产公司忽然走去做物流生意,我们便不难知道,这些公司的老板都对本身的业务欠缺清晰的vision。又或者有vision,却没有支持这个vision的坚定信念。Vision不仅是对业务的宏观前瞻,在这前瞻的背后更要有对生意发展前景的信念来支撑。

刚到台湾创办《苹果日报》时,我先去寻找这盘生意的vision。我仔细调查和研究过当时台湾报业的情况和决策者的看法,希望从中揣摩出当中的意思。我也同时仔细调查和研究过台湾的报业市场、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他们的期待、需求,藉此构思出结合这两方面的意思来。

我反复研究过前后的两个意思,思考出当中的矛盾。那个时候我想: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我知道,只消虚拟地构思出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我便可以构思出台湾《苹果日报》的大概业务模式和它粗略的意思了。

我跟住设想,若然这个构思中的模式行得通,它会对读者的需要和期望产生什么的影响?那又会在市场引起怎么样的变化?这变化会引发出怎么样的新意思?要是我可以想通这些问题,将这两个意思归纳成一个意思,那么我便建立起发展台湾《苹果日报》的vision了。

有了vision还不够,我更要对vision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这坚定不移的信念,也就等于对生意的前途不寄予希望。一位做开成衣的人跑去搞地产,你可以说他对成衣生意的前景寄予希望吗?当然不可以了,否则他又岂会跑去搞地产?

但vision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因应业务的规模、成败教训、市场情况和顾客需求的改变不断修正vision。Vision是活的,因为生意发展和市场变化是活的。

例如,创办台湾《苹果日报》时,我没有想过互联网对报纸的威胁,也没有想过愈来愈多年轻人会上网看电子报而不买报纸。现在台湾《苹果日报》成功了,也等于说我们原先的vision是对的。可是出现了互联网络带来的威胁,市场情况和年轻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我们便要有新的vision来指导报纸的经营和发展了。

这个新vision是什么?是不是将报纸和电子报结合,创造两栖媒体?这变化对我们现存的业务的含义又是什么?两栖媒体的改革对市场和读者会引发怎么样的连锁反应?这些改变最终又会浮现出一个什么的意思?这个意思对我们报纸的前程到底又有什么意义?我正在思考这一连串问题,希望为我们报纸的经营和发展设想出个新的vision来。

上个星期我在这里说过,掌握了生意的背景知识、思想和心理的准备,那么对我们来说,业务变化中浮现的困难便有个意思了。这些意思帮我们分辨出那些困难跟业务的未来衔接不来,帮我们作出选择解决这些困难;解决了这些困难,我们便创造出了新的知识来填补原先的「logical gap」—— 逻辑缺口。

我们说,我们可以从困难的个别意思,选择出跟衔接未来需要所存在的困难,加以解决。对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这些困难的意思蕴藏了企业的方向感,而这方向感则源自我们生意的vision。

生意的vision既是生意经营和发展的路向指引,但在经营和运作模式上,这个vision也同时局限了因应业务变化而要不断作的重新安排和组合。故此相对于我们的vision而言,在这模式下产生的困难才有意思,因为解决这些困难便会给我们的经营运作带来方向感;而这方向感将帮我们把解决困难的方法跟未来的发展路线衔接起来。

打个譬喻。倘若生意是一副机器,机器零件之间要是出了问题,那便像业务的不同部门出现变化产生了困难;在这一低层次,这些困难有其个别的意思。生意的vision便是机器的operating principle ——「运作原则」。除了规范零件的运作,这个「运作原则」便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意思,那就是给整部机器的运作提供指引,而这些指引亦同时形成整部机器面对的局限。同样,生意的vision既给业务运作提供指引,也同时给生意带来意思和目的,因而使生意有了发展的方向。

Vision是将生意向前投射的指引。它仅是个抽象的思想概念,那么它向前投射的动力又从何而来?这就是vision背后的坚定信念了。对vision有坚定的信念,也就等于对生意的前程有希望。这个希望为vision燃烧出一股生气,这生气的火焰便是vision投向未来的光线了。

没有坚强的希望,尽管万事俱备,生意也只是一潭黯然无光的死水而已。
壹周刊    黎智英2007-05-1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实与偏见 透视将来(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