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评论:“狗不理”卖的不是包子
刘杉评论:“狗不理”卖的不是包子“五一”长假期间去天津的人多,去干嘛,去吃。
天津人最讲究吃。嘴馋,喜欢吃,有钱吃,没钱也吃,什么季节就吃什么东西,秋天吃河蟹,春天吃海鲜。没钱也吃得理直气壮,还自己找个辙,叫做“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我小时候的邻居二胖子,他们家就是这样。家里孩子多,当爹的虽然做厂长,可也是经常在下半月借钱过日子,但他们家吃得比谁都不差,春天吃海蟹就买圆脐的,长脐的连看都不看。
所以,谁要是馋海鲜了,腰包里也没钱,那您就到天津去,先租间房子,然后再找邻居借俩儿钱,称2斤对虾,挑5斤螃蟹,您解馋吧您。
天津人会吃,天津人做的小吃也很有名,“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是天津小吃中的三绝。所以,到了天津,除了吃海鲜,您还得尝尝小吃。外地人最想吃的就是“狗不理”包子,谁敢“不理”呢?
笑话归笑话,“狗不理”包子的确成了天津的招牌,吃“狗不理”,是天津的一个旅游项目。
过去的“狗不理”名气很大,但除了包子,恐怕也没什么让人惦记的,又是国有的买卖,所以经营的不算太好。
后来,浙江的私营老板曲线买下了“狗不理”,“狗不理”也就由国有独资变成了民营企业。
所有制改变了,“狗不理”的经营路数也变了。
“狗不理”产品线主要分三类,一个是普通的加盟连锁店,一个是高档的“狗不理”大酒楼,一个是速冻食品。大酒楼已经不是包子铺的模样了,朱漆大门,富丽堂皇,而且各家分号都是一个样子,门前停的车多是奔驰、宝马、奥迪。包子还是原来的包子,但盛包子的容器变了,原来是一屉十几个,现在是一屉一个。结果呢,成本没有什么变化,但附加价值提高了。一个包子,显然不如一屉包子值钱,一屉只有一个包子,可那还是一屉包子啊。
很多人是奔着“狗不理”的包子来的,但吃的最多的却不是包子。包子只成了一道点心,属于“吃过了”,而主菜则与鱼翅楼、鲍鱼屋的没什么两样。
“狗不理”大酒楼现在卖的不是包子,那卖嘛?卖的是“狗不理”的牌子。老板摸准了外地人要吃“狗不理”的心态,知道天津人也想在一个名气大的地方请客显摆显摆,而提高了档次的“狗不理”,自然是最能给天津人抬点的地方了。我在新“狗不理”吃过四次,三次是天津的官员和老板请客,一次是我请朋友,我请朋友只吃包子。
同样是“狗不理”,国有和民营的经营套路不一样。同样是“狗不理”,卖包子与卖鱼翅赚的银子肯定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卖产品与卖品牌的区别。谁都知道卖品牌更赚钱,但如何让传统品牌提升内在价值,则是一门学问。从这点看,“狗不理”的老板精明过人。
“狗不理”大酒楼肯定是赚钱了。
不过“狗不理”在赚钱的同时,一些现象也值得关注。“狗不理”因为有名,所以也走出了天津,还走入了超市,我在北京的超市里就买过速冻的“狗不理”包子。冻包子没有现做的好吃是常理,但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吃了冻包子的外地人,恐怕不会像早先那样惦记天津的“狗不理”了。不仅是因为吃过了,而是因为冻“狗不理”的味道可能不如路边的“蒸功夫包子”。
“狗不理”扩张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连锁加盟,加盟的好处是快速获得品牌扩张,而缺点是难以全面控制质量标准。就在天津,火车站旁也有一家“狗不理”大店,您要在那里吃包子,最少得买一盘,一盘就是四两。吃不了怎么办,您坐火车带到外地去,给家人或朋友尝尝吧。这家“狗不理”卖的还是包子。
“狗不理”的变革也提出一个启示,即在注重业绩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民族品牌的文化内涵。很多老字号在获得新的投资后,业绩是提高了,但老字号的很多味道也消失了,这一点需要老板们琢磨琢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