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人生理想教育的建议
小引:政协要提案,忙活了一个长假,才有如下的这么一个草稿,因为与读书稍有关联,便放在了这个地方,欢迎各方贤达批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人生理想教育的建议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5月4日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希望全国各族青年“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生力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然更要具有远大的理想。远大理想应该成为大学生人生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形成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基石。但是现实的情况却非常令人担忧。1995年一个受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资助的关于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你认为你的人生理想(在‘已确定’、‘不知道’、‘无法确定’中选择一个答案)”这一问题,接收调查的总计2600名在校大学生中,14%的人回答“已确定”,66%的人回答“不知道”,20%的人回答“无法确定”。十年之后,2005年,又一份面向千人的匿名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人前途:在回答“你认为学习为了什么”时,有58.2%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更好的个人前途”,而选择“为国家作贡献”的只占32.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谈及人生理想,学生最热衷的也是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比如公务员(这时学生追求的并不是公务员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主要是其稳定的相对高薪的收入)。然后是买房、买车等等,很少涉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此相应,算命、测字、看相等神秘文化却在校园中迅速蔓延和滋长,反映了在校大学生人生理想的缺失。
太看重个人物质利益的理想其实是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的。爱因斯坦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个国家的振兴力量就会减少,凝聚力就会减弱。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近年来一直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但一系列调查研究却说明了结果收效甚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地方政府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很明显的,因为较之经济工作,思想工作不容易操控,收效慢且成果不显著。如果没有统筹的安排和宏观的调度,许多思想工作都是虎头蛇尾,很难做到有始有终。一代大学生人生理想的树立,固然不是某一个城市所能影响和左右的,但是事情总是要有人一步步地来做。有人开始,才会有人呼应。扎扎实实地做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为此建议:
1、当前高校中的两课教学缺少充实的内容,存在浓厚说教的缺点,使思想政治课大大减弱了应有的功能。应该在两课内外引入为大学生所喜欢和易于接受的具有培养世界观功能的历史人文学科内容,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
2、高校应注意培养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大学生踏入校园伊始,就要注意通过上课、寝室建设、班集体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到社会实践等校园活动来熏陶、引导大学生的意志、情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形成。
3、在全市高校有组织地推广“每年读一部好书”活动。《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文学名著都是值得推荐的理想读本,特别是面向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学生。
4、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市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具体单位和社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义工、志愿者等形式的服务社会的机会,学校则可以学分要求等形式加以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时事,了解国家的现实境况。以“时事报告会”等形式,采用生动活泼而又不乏深度的多媒体手段,定期而又及时地走进校园,向大学生介绍我们国家经济、军事、科技、能源诸方面在当前世界中的地位、影响和面临的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 难得醉兄青眼
直取无碍,大不了来个联署 我觉得不能单独考虑高校学生的理想教育。虽然上级部门因为各种原因,总是强调“加强教育”。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事。
还有就是教育中的矛盾,例如,三月份进行思想教育、诚信教育,五月份又暗示学生应该注意就业率,“实在不行就签个假合同,要不然扣发毕业证……” 当年,我就是相信了学校的“理想教育”,结果,到了现在的年龄,除了理想,其它的一无所有。
空洞的说教,怎么也比不上现实的力量。
当一个个学生进入社会,怀着理想的观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闯荡,又一个个的碰的头破血流时,他会跟学弟、学妹们传授什么观念?
理想不能当饭吃,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这个应该让学生先学会。
经济问题解决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思想问题,这个文章的错误之处是把这个颠倒了。
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增强了,理想教育没有都可以。
因为,事实就起到教育的作用。
经济的问题解决不了,理想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大多数人的生存是问题时,还谈什么理想?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又云:饱暖而思淫。
看来,无论是高尚的理想还是平民的理想都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引用第0楼swb于2007-05-07 11:55发表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人生理想教育的建议 :
小引:政协要提案,忙活了一个长假,才有如下的这么一个草稿,因为与读书稍有关联,便放在了这个地方,欢迎各方贤达批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人生理想教育的建议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5月4日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希望全国各族青年“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生力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然更要具有远大的理想。远大理想应该成为大学生人生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形成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基石。但是现实的情况却非常令人担忧。1995年一个受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资助的关于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你认为你的人生理想(在‘已确定’、‘不知道’、‘无法确定’中选择一个答案)”这一问题,接收调查的总计2600名在校大学生中,14%的人回答“已确定”,66%的人回答“不知道”,20%的人回答“无法确定”。十年之后,2005年,又一份面向千人的匿名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人前途:在回答“你认为学习为了什么”时,有58.2%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更好的个人前途”,而选择“为国家作贡献”的只占32.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谈及人生理想,学生最热衷的也是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比如公务员(这时学生追求的并不是公务员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主要是其稳定的相对高薪的收入)。然后是买房、买车等等,很少涉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此相应,算命、测字、看相等神秘文化却在校园中迅速蔓延和滋长,反映了在校大学生人生理想的缺失。
.......
要是用于政协提案,觉得楼主是很尽力的。
毕竟,官样文章要有一定的官样。
理解楼主的苦心。 swb兄已经是政协委员了?佩服佩服啊,原来是成名高手。一直以为兄是在校生呢。惭愧。 引用第0楼swb于2007-05-07 11:55发表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人生理想教育的建议 :
小引:政协要提案,忙活了一个长假,才有如下的这么一个草稿,因为与读书稍有关联,便放在了这个地方,欢迎各方贤达批评
3、在全市高校有组织地推广“每年读一部好书”活动。.......
有点儿疑问:swb兄提到“全市高校”,似乎是市政协的议案。但高校一般是归省、部管辖的,很少有归市管辖的。
如果是直辖市,那就另当别论了,呵呵 引用第3楼hmlcwz于2007-05-07 13:21发表的 :
当年,我就是相信了学校的“理想教育”,结果,到了现在的年龄,除了理想,其它的一无所有。
.......
恭喜hmlcwz兄依然拥有理想!
小弟的这个草稿,源于几年来的课堂感受。学习《孟子》“许行篇”,“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和同學一起探讨人生理想,无非是毕业以后找一高薪工作(当然,能不工作最好),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宽敞,然后车子云云。然后说到人生的意义,然后……
hmlcwz兄忽然说到“仓廪实”的问题,倒也本在小弟考量(近阶段很时髦的一个词)之中,但是如果在“建议”的第一条要求政府首先解决饱暖(或者就业率,或者社会公平等),第二条再树立理想,好像小弟这个小案管得太多了,呵呵。
感谢hmlcwz兄指教。
引用第5楼天人合一于2007-05-07 13:55发表的 :
swb兄已经是政协委员了?佩服佩服啊,原来是成名高手。一直以为兄是在校生呢。惭愧。
小弟年齿虚增而学浅识薄,天人兄见笑了。
引用第6楼hpudqx于2007-05-07 14:20发表的 :
有点儿疑问:swb兄提到“全市高校”,似乎是市政协的议案。但高校一般是归省、部管辖的,很少有归市管辖的。
如果是直辖市,那就另当别论了,呵呵
hpudqx兄点拨的是。身在校园,社会上铺路修桥的事距离小弟有点远,身边鸡毛蒜皮的事又要回避,所以只好形而上一回了,算是完成任务(有点不够严肃啊,自我批评先)。至于市政府能管多少,做多少,领导们再研究吧:俺要是省政协委员就好了。 关于建议的建议:
1、当前高校中的两课教学缺少充实的内容,存在浓厚说教的缺点,使思想政治课大大减弱了应有的功能。应该在两课内外引入为大学生所喜欢和易于接受的具有培养世界观功能的历史人文学科内容,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
教材问题是政协解决不了的。不过高校可以将考试改为考察,还可以选编一本《真善美故事选》作为考试科目的教材,这样内容能实际些。
2、高校应注意培养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大学生踏入校园伊始,就要注意通过上课、寝室建设、班集体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到社会实践等校园活动来熏陶、引导大学生的意志、情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形成。
多搞活动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上行下效,最好是全市、全校范围的活动。当然,这就涉及到经济问题了。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是充分利用网络。
3、在全市高校有组织地推广“每年读一部好书”活动。《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文学名著都是值得推荐的理想读本,特别是面向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学生。
缺少各种形式的读书比赛,读书活动大多华而不实。最有效的方式是举办各种层级的知识竞赛。
4、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市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具体单位和社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义工、志愿者等形式的服务社会的机会,学校则可以学分要求等形式加以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担任“义工、志愿者”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不宜由学校要求学生从事,更不宜在“学分”上打算盘。
5、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时事,了解国家的现实境况。以“时事报告会”等形式,采用生动活泼而又不乏深度的多媒体手段,定期而又及时地走进校园,向大学生介绍我们国家经济、军事、科技、能源诸方面在当前世界中的地位、影响和面临的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
这个举双手赞成 引用第7楼swb于2007-05-07 15:44发表的 :
小弟年齿虚增而学浅识薄,天人兄见笑了。
swb兄弄拧了,呵呵,俺可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在校生就没学问啊,呵呵。主要是因为兄的言谈是年轻人的言谈方式啊,所以有此误解。 引用第8楼宋公明于2007-05-07 16:34发表的 :
关于建议的建议:
担任“义工、志愿者”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不宜由学校要求学生从事,更不宜在“学分”上打算盘。
怀疑公明兄是否是专门从事提案回复工作的。(一笑)
回复得如此专业,受教!
至于“义工、志愿者”云者,在大陆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不算一些大型活动如奥运等的志愿者),由政府设计,由大学生在课余参与,由学校稍加督促,对社会,对个人,对学校,应该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义工岗位的设置,应该能够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特长,而不只是节假日在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旁戴着黄袖章指挥一下行人过马路。
至于“学分”,只是小弟一时的想法,经公明兄一点拨,小弟到网上搜了搜,发现在一些高校已经变成了事实:
文法学院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义工”列入教学计划和政治思想理论课的教学范围,要求学生在教学期间到社区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义工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我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总计70个学时,计算学分4.5分。实行实践社区化和义工学分化后,文法学院将从70个学时中安排24个学时(折合成社区义工为40个小时)以义工的形式进行课外教学,并占1.5个学分,占该课程学分的1/3。(http://www.cim.cdut.edu.cn/yigong/read.php?aid=336&root=媒体报道5&sec=媒体报道&sid=14&from=passg)
再如:
至于义工的志愿性质,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想干就干、不想干拉倒”。这实际已涉及社会责任问题,在国外甚至被上升至公民教育与义务层面。在一些国家,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相应时限的社会服务,相关表现记录则作为申请学校、升学考试的重要参照或直接记入总分。(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4026751.html)
引用第9楼天人合一于2007-05-07 16:35发表的 :
swb兄弄拧了,呵呵,俺可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在校生就没学问啊,呵呵。主要是因为兄的言谈是年轻人的言谈方式啊,所以有此误解。
天人兄太认真了:小弟所谓“年齿虚增学浅识薄”云云,其实是极度自谦的说法,明眼如天人兄居然没有看出来?看来下次说话还要注意一点分寸,以免误解。
前面所到“义工”,小弟以为天人兄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楷模,使吾等懒人在园地中有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感谢! 引用第10楼swb于2007-05-07 17:53发表的 :
怀疑公明兄是否是专门从事提案回复工作的。
哈,宋江哪有资格回复委员提案呀!俺是看见swb兄为民喉舌,忍不住下情上达了~~
窃以为“义工”、“志愿者”,精神核心在于“义”,在于“志愿”。学校可以代为宣传,不宜亲自组织。否则,似乎必然不免有些强迫的意思了。夫“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以“学分”督促学生去作“义工”、“志愿者”,似乎有悖于这一根本目的。并且与“学分”挂钩,可能最终会流于形式,就像许多学校的所谓“社会实践”,还不是找关系——写个鉴定、盖个公章而已。 引用第11楼宋公明于2007-05-07 23:56发表的 :
窃以为“义工”、“志愿者”,精神核心在于“义”,在于“志愿”。学校可以代为宣传,不宜亲自组织。否则,似乎必然不免有些强迫的意思了。夫“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以“学分”督促学生去作“义工”、“志愿者”,似乎有悖于这一根本目的。并且与“学分”挂钩,可能最终会流于形式,就像许多学校的所谓“社会实践”,还不是找关系——写个鉴定、盖个公章而已。
公明兄所虑深远,甚是。只是小弟以为,作为一种少见而又值得提倡的社会现象,在开始时由政府或学校来稍稍加以引导一二,应当还是有必要的,这一点当与兄之意见不至相左太过。育人乃学校要务之一,“义”乃五德之一,则学校“义”不容辞。至于引导的方法,看来尚需斟酌。 还不如提议取消两课,谎言一堆,又占用大量的专业课教学时间。 引用第12楼swb于2007-05-08 00:36发表的 :
公明兄所虑深远,甚是。只是小弟以为,作为一种少见而又值得提倡的社会现象,在开始时由政府或学校来稍稍加以引导一二,应当还是有必要的,这一点当与兄之意见不至相左太过。育人乃学校要务之一,“义”乃五德之一,则学校“义”不容辞。至于引导的方法,看来尚需斟酌。
德育为首,固然不错。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又其末矣。且“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作“义工”、“志愿者”,要么搞形式、走过场,则不能砥砺德行;要么笃实诚恳、全力以赴,则不免影响学业。所以兄谓“引导”、愚言“宣传”,盖无不可。然而既称“义务”、“志愿”,则不当以“学分”相约束。兄言“引导方法,尚需斟酌”,正中下怀。 引用第13楼lala于2007-05-08 07:28发表的 :
还不如提议取消两课,谎言一堆,又占用大量的专业课教学时间。
lala说出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心声啊!! 我们学得无聊,老师教得无趣.真不知道这种形式主义还要走多久.今天我们省(福建)高校本科评估的预估阶段开始了,辅导员一个一个班开会,就是为了强调遇到专家时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现在我们班谈专家"色变"啊 !!! 还说什么"以评促建",我看统统都是谎言,根本就不实事求是!! 理想有如空中楼阁,是需要站在地上来建造的,
现在社会以金钱挂帅,
人人急功近利,
各大高校也教育师资、水准参差不齐,
教育其实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从长远来看,
并非普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
因为那样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麻烦! 偶也在高校工作,觉得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也许不是理想教育,而是诚信教育,后者要更为基本和切实可行一些。
可能观点比较激进一些,总觉得理想属于价值观的范畴,这个范畴的东西顶多可以去影响,但很难去教育----因为当前只要谈起教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树立了一个范本,然后要求学生去无限地靠近这个范本,效果极其有限。
说实在的,我是不赞同所谓的两课教育,不是认为人生观不重要,而是觉得教科书式地这种教育除了让学生背一些条文,浪费一些时间外,没有更多益处。
两课之类的课程如果能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来代替,也许可行性要更高,效果要更好一些。 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高校做得再好,教育搞得再多,社会上发生的一件事就有可能让所有的教育前功尽弃! 我也在大学,也在做学生工作。谈点看法吧。
理想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为青年学生选择和实现自己理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越来越多的青年摆脱了清淡、坐等、求安稳、怕风险的心理定势,走出了新路子,干出了新事业。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也确实存在对理想教育的冷漠。
在我接触的学生中,有些过分地强调个人的物质利益,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看成是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在“为利正名”的口号下,信奉“个人利益至上”,排斥集体利益,否认雷锋式典型的榜样力量,从而产生了拜金主义和贪图享受的不良倾向。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泰献,把个人设计、个人奋斗看作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不少学生在理想问题上严重堕入认识误区。这足以说明理想教育的任务是十分迫切的。在现实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确实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重大课题。
我以为,有必要这是必然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教育?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确实需要认真探索与研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