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980 发表于 2007-5-7 08:14:26

莫让误译丢上海的脸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branch(分理处)变成brunch(早午餐)、flowerclock(花钟)变成flourclock(面粉钟)、inbound(内地的)变成inboard(船内的)……在上海街头和公共场所,这样的错误竟然比比皆是!
  近日,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会员胡树威向文汇报记者反映了自己日常所观察到的种种翻译差错,呼吁尽快改善涉外语言环境,迎接世博会的召开。
双语标注错误时有发生

  胡树威退休多年,目前还担任着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文献顾问。出于对英语的爱好,他平日里很留心各种用语的英文翻译。他发现,随着本市单位、场所、标牌、商品等使用双语标注的现象日益增多,错误也时有发生。




  城隍庙里一家旅游定点饭店,将螃蟹错译成crad(应为crab)印在菜单上;浦东一家著名的园林式宾馆,虽然有APEC会议时有关机构赠送的锦旗,中译英方面的“硬伤”却随处可见,比如将“中心”译为centen(应为center)、“儿童”译为chindren(应为children)、“门”译为cate(应为gate)等;不久前刚刚举行的华交会上,从展会简介到参展公司的信息,其英文版本也是错误百出。

  最让胡树威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一本由政府部门出版的对外宣传资料上,也充满了从拼写到语法的各种错误。“124icnal”是什么?“itcityns”作何解释?“来华国外游客”经过英译,怎么变成了“船上的国外游客”?

  英译名规范化管理缺失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并在次年成立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并制定了一套中文名称英译的基本规则。尽管如此,本市在涉外语言环境方面的混乱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在胡树威看来,这一方面固然是源于外语能力的总体不足,但更多的则体现了规范化管理的缺失。据了解,相比于汉语语言环境的整治,涉外语言环境的管理始终没有受到重视:既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也没有落实责任单位;《意见》虽然规定公共场所、单位、建筑物和广告的英文译名须按规范执行,却没有具体的强制措施。
  迎世博千万不能出洋相



  同样要为这种混乱负责任的,还有一些单位责任意识的淡薄。胡树威告诉记者,几年来,他曾多次向多个场所负责人指出过译名中出现的错误,对方往往是口头答应改正,行动上却无动于衷,过一阵子再去看,还是老样子,“毫无责任感可言”。 (来源:英语麦当劳www.EnglishCN.com)

  “世博会召开在即,这样去迎世博,不知道要出多少洋相!”81岁的胡树威忧心忡忡。他建议,语委应尽快建立起相关的管理体制,同时要将涉外语言环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把此项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对涉外文稿、译文加强审核,并提供本系统业务用语译文的示范文本。



  本报记者邵岭

小鬼怪怪 发表于 2007-5-7 09:32:32

丢上海的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让误译丢上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