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风 发表于 2007-5-5 22:48:55

中国名牌:不仅要培育 也要保护好

———访全国政协委员王秦平
本报记者 王浩 苏兰
采访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委员的记者很多,记者从3月2日开始预约,直到3月3日晚9点多才采访到。见面后,王委员略显疲惫地坐下来,接受记者接二连三的“问题轰炸”。谈笑间,他始终是那样平和。
中国名牌评价八年来成绩斐然
  王委员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从质量和效益来看还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中央一直在强调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质检总局作为管理质量的一个职能部门,在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下,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按照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国家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使其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甚至于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使经济真正得到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评价中国名牌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项工作从1999年准备,2001年正式开始评价,算起来至今已经8年了。这项工作从原则上来讲,第一应该在全国来说是质量最好的。第二,技术含量高,对国民经济贡献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第三,有好的管理,先进的标准。国家标准一般是通用标准和安全特殊性要求的标准,企业的标准要满足国际要求,要有很好的质量管理的系统、计量系统。第四,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五,市场占有率要高。1338个中国名牌就是在这些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评价出来的。
  见证了中国名牌事业发展历史的王委员告诉记者,评价工作开始有一些人不理解,现在从各级政府、企业,都认为走质量之路,创名牌之路才能使企业真正发展起来,使市场真正完善起来,使竞争力真正提高。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后来我们因势利导,推出了中国的世界名牌。我们的很多产品实际上也理应是世界名牌。
警惕恶意诋毁中国名牌现象
  王委员认为,尽管中国名牌战略实施6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对于名推委而言,名牌评价的标准要注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多了之后就降低标准,这是不可取的。对于企业而言,怎样提高已经成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产品质量,厂家不能原地踏步,要不断地提高、改进、创新,不断赋予产品新的内涵。
  但有一些不利于中国名牌发展的现象令人不可忽视。比如,有人对个别出问题的产品进行不实的宣传;有人恶意抢注商标;国内企业遭恶意并购,一部分品牌落入外资手中,限制其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给我们的各级部门以及企业敲响了警钟。
呼吁立法保护中国名牌
  王委员说,事实上,保护中国名牌产品已成了当务之急。我曾经提议立法保护中国名牌。我去年曾经有一个提案,呼吁要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和企业,国家现在也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层面。目前中国名牌的管理还是靠质检总局的条例、文件。事实上,在国际上很多品牌是得到法律保护的,比如法国的香槟。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品牌也都有着自己的独有保护措施。
在回答记者关于现在很多部委推出了名目繁多的诸如“名优产品、畅销产品”等等评比,对企业带来很重负担的问题时,王委员说,有些情况不太了解,也不好评论。但就我了解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是不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得到大家的公认,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组织打着名牌评比的幌子千方百计地从企业那里搞名堂。中央最近也专门发文(国务院103号文件)清查整顿乱评比。事实上,评比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基础上搞评比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增加了企业负担,那对中国品牌建设不是支持而是伤害。
  王委员说,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会创造出更多的名牌产品,这种趋势不可阻挡。党中央国务院也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相信会有技术水平更高的名牌产品不断涌现。
  在谈到2007年的评价工作进展情况时,他说,质检总局和名推委正在听取地方和各行业协会的意见,按照管理办法,应该在6月底之前目录会出来。今年对评价细则作出了新的要求,节能、环保、对材料的消耗等,会有一些新的要求补充进去。
名牌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名牌:不仅要培育 也要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