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ftxwh 发表于 2007-5-4 15:37:57

成本快速上升 中国商品还有多少竞争力?

需要再次重申:中国商品正在逐渐失去出口竞争力,因为成本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虽然中国的邻居们也面临同样问题,但是它们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这意味着它们将抢占更多中国正在失去的出口市场 。

  此前在本专栏中,我曾提出,中国出口竞争力处于下降之中,这似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此,有必要再次认真谈谈。

  我当然能够理解很多读者对这个观点的困惑不已,毕竟我的论调与不断攀升的中国出口增长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

  中国的出口商品几乎已覆盖了能够想得到的所有领域。从低端的纺织品到高端的工业机械,中国商品似乎无所不在。但是,我还是希望提醒投资者,尽管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创造了奇迹,“接管了世界的生产能力”,但绝不意味着这种情况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根据瑞银的研究,中国正开始向一个正常的贸易体转型。尽管中国商品还能在某些特定领域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从整体上它正在失去国际竞争力。

  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从我们观察到的数据来看,尽管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重工业产品的贸易顺差突飞猛进,但是我认为这与其说是出口的增长,不如说是进口的下降。

  至于重工业产品进口的下降,我认为不是因为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突破,而是因为中国正处于设备更新换代的前夜,从当前中国企业利润率下降就能够得出这个结论。随着国际设备技术的发展,中国将会重新开始购买设备,而那时中国的进口将会再次上扬。我认为明年中国就会进入这个过程。

  如果重工业部门正在失去竞争力,那么轻工业部门的情况又如何呢?

  中国出口实际上是依靠轻工业品出口起家的。我认为,中国轻工业部门的竞争力正在快速消失,也许5年之内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瑞银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轻工业产品的价格10年以来首次出现了上升趋势,这对于以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轻工业部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失去了价格优势,那么它现在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让位给那些能够提供更廉价产品的邻居,比如越南。

  不妨来重温一遍,我此前提出的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的想法。

  首先,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毫无争议。瑞银对于内地的成本要素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后发现,轻工业部门对于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最为敏感。

  其次,低端的制造业无法通过增加产能来抵消劳动力价格上升造成的成本浮动。

  在劳动力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部门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即使效率出现提高,也无法实现竞争力的提升。有观点这样认为,如果人均产能的增长超过人均成本的上升,那么中国制造业还是可以维持低价的优势。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中国制造业产品的价格出现了上涨趋势,而且又缺少足够的品牌概念吸引消费者,那么中国商品将在国际市场上逐渐丧失原来辛辛苦苦打拼下的阵地。

  影响结论的三个关键问题

  下面三个重要的问题,对我最后的结论产生不小的影响。

  第一,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真的在上升吗?

  从香港方面获得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处于上升之中;但是从美国获得的中国商品进口数据却显示,中国商品的价格却处于不断下降之中,中国制造业部门还拥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数据呢?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香港提供的数据并不包括中国所有的出口商品,只是途经香港的那一部分。根据这个线索,瑞银发现途经香港的中国商品多为轻工业品,而重工业产品则是由中国港口直接运往美国;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商品来自长江三角洲而不是必须借道香港。

  弄清了其中的区别之后,我们对于中国的出口有了重新认识。

  我们找到了中国2005年1月之后的出口零售商品价格,横向比较显示:轻工业商品,包括玩具、家具和服装,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升;而电子类的消费品价格却在不断下降之中。

  这解释了为什么香港的中国商品价格上升得比美国厉害。

  如果只把美国消费的中国轻工业制成品和香港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两者非常一致。比较日本进口中国轻工业品的数据和香港数据,再次证明了这个假设。因此,关于中国低端产品正在失去竞争优势的论调,是经得起推敲的。

  第二,其实不仅是中国出现了制造业成本上升的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比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台湾的出口商品价格也都出现5%-15%的上浮。为什么这些地区的低端产品价格都出现了同步的上浮呢?

  我可以列举几个原因: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商品进口为这些国家上调价格提供了可能;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也是不可回避的原因;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那么也就是说,尽管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正在上升,但是并没有马上失去竞争力,因为其邻居们也正遭遇同样的困难。

  最后,为什么中国对于美国和欧盟的出口还在上升。

  中国电子产品对于北美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传统的轻工业品。1997年以来,中国轻工业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30%上升到了50%,电子产品在同一时期从5%上升到了35%。

  但是最近两年,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似乎出现了萎缩,而传统轻工业品则强势复苏。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欧洲。

  这和我们之前所说的情况似乎有所出入,我们谈到了轻工业产品正在失去竞争力,而现在增长较快的反倒是传统的轻工业品。

  是否我在胡说八道呢?当然不是,我必须对此做进一步解释。

  对中国出口的轻工业品进一步的分类显示,传统轻工业品销售增加的份额主要来自于服装和纺织品。

  国际市场上,纺织品的进口都受到配额的限制,然而在获得配额之后,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就会相当稳定。2005年1月,美国和欧洲都上调了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份额,而且之后也在不断给予新的配额。

  因此纺织品在配额控制下数量上升并不奇怪,然而其他低端轻工业产品就没这么幸运了,它们的市场都因成本影响而相应萎缩。

  (作者为瑞银集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本刊记者齐忠恒/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本快速上升 中国商品还有多少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