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过河:戴着“金手铐”摸着石头!
真正已经用“金手铐”锁住高管的上市公司,还只有20多家。国有企业决策的复杂性,以及对股权激励本身的实际效应的质疑,仍然阻碍着这一制度在国内资本市场广泛推行。股改期间,众多上市公司在股改方案中同时包含了股权激励办法。但直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之后,股权激励才变得有章可循。
“新的东西,即使有政策导向推动,但如果没有执行细则,也是很难做的。”深圳一家券商保荐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股权激励方案真正通过证监会(国有上市公司还要包括国资委)和股东大会批准的,只有22家。其中深市主板12家,中小企业板8家,沪市主板目前则只有伊利股份(600887.SH)和中信证券(600030.SH)。
在已经通过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占多数。“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股权激励的认同度也可能更高。而中央国企的决策环节则很复杂,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深圳资深投资人任维杰分析说。
授予股票期权是目前最常用的股权激励方式,如泸州老窖(000568.SZ)(,)和苏泊尔(002032.SZ)(,)。定向发行居其次,如中兴通讯(000063.SZ)(,)和华侨城A(000069.SZ)。不过这里的定向发行与期权有类似之处,其授予价格相当于行权价格,授予条件同样是参考业绩考核,获得股票后也同样有锁定期。
直接股东转让股票这种相对简单的方式也被一些上市公司采用,如农产品(000061.SZ)和格力电器(000651.SZ)。
广州国光(002045.SZ)除了期权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股票增值权”,将高管的奖惩直接与公司未来股价的涨跌挂钩。此外,万科A(000002.SZ)的提取激励基金的方式也较为特殊,该方案实际上相当于委托第三方信托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并在条件满足时将股票授予激励对象。
股权激励实施后,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增加,其中中小板公司业绩增长最为明显。股权激励也受到了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欢迎,实施方案的公司股价普遍上涨。但由于本轮A股持续上扬,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刺激作用被掩盖在股指的狂飙中。
尽管从目前来看,股权激励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现在要评判这项长期见效的制度的实际价值,还为时过早。股权激励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效率仍然不高的资本市场,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持观望态度。
股权激励应当鼓励公司高管执行长期化战略,致力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但这种激励效应是以高效运作的金融市场为前提的。
由于公司高管的任期有限,而公司的存续期理论上是无限的,公司高管本身就有采取短期行为的动机。在金融市场运作有效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短期行为是不会提高公司股价的。
但在金融市场运作失效的时候,公司高管采取短视行为,如减少长期的研发费用,提高当期利润,操纵会计盈余,则可以欺骗市场,推高公司股价,高价套现持有的股票。
这种行为即便是成熟的市场也不例外。安然等公司高管操纵股价便是很好的案例。
中国证券市场还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有效性不高。2006年以来,A股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各种积极效应推动下,出现了大幅的价值回归。
但是到今年2月以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投机炒作现象,散户资金大量涌入市场,而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仍未及时推出,导致股指持续大幅单边上涨,个股普遍被高估。
一个投机性强、价值高估的市场,为操纵股价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更容易使得其行为短期化。
股权激励的力度和公司的内部运作密切相关,国内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健全,关键人控制现象严重。虽然公司高管名义收入水平不高,但隐性控制权收益相对较高,往往存在经理人转移股东财富,损害股东利益现象。在这种公司运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即使授予公司高管部分股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仍然有动力去损害公司的利益。
“股权激励即使在成熟市场也是屡屡出现问题,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要用好这一制度还需要很多摸索。”上述保荐人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