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持续过剩 机构被迫做多
资金持续过剩 机构被迫做多--------------------------------------------------------------------------------
2007-04-29 08:1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散户决定上涨,机构决定震荡,我们只剩下决定多发年终奖。”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老总调侃道。
“短期风险在加剧,但新增资金仍有实力掌控大局。”该券商提供的一份内部研究报告这样指出,中长期股票市场的趋势不变是基于两大前提不变:政策的不干预与资金流动性过剩持续。
机构集体做多
在“五一”前最后几个交易日中记者采访获悉,有保险资金已达到投资上限、QFII则称满仓看多,最有意思的是有基金称半个月前仓位还较轻,目前已接近满仓。
“其实我们永远在做多,现在要做一个加注就是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一家基金经理这样表示。根据公开信息,该经理所在的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均显示为满仓。[券商咨询机构预测下周大盘 统计显示看空者绝迹]
“说我们在减仓是可笑的,整个基金行业必须看多。事实上未来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基金非常不利,不管未来证监会在股指期货上给基金的自由度有多大,基金出于价值投资理念必然会继续看多股市,因此将来只能沽空股指。所以理论上股指做得越高对基金越有利。”该基金经理笑着告诉记者,“话说回来,现在基金不满仓不看多,基民不答应啊。”
“QFII、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近期都在增大投资份额,基金目前虽然大规模减持了一些此前上涨较多的大盘蓝筹股,但同时买入了成长空间较大的二线蓝筹和题材股,属于调仓而不是减仓。”一位研究资金流向的券商分析员认为,机构仍然普遍看好后市。
“也许‘28现象’(只有少数股票上涨)又要重现了,但这次不会再那么泾渭分明。事实上,基金在大量抛出大盘指数股的同时开始买入整体上市和并购重组题材股。”港澳资讯研究部主任田文斌判断,目前股市正处在切换热点的过程中,在前期低价股、垃圾股的一轮报复性行情中,股价均上涨了1倍,在年报行情接近尾声之际,基金开始关注整体上市和并购重组题材完全在情理之中,而新置入的板块很可能会成为下一轮行情的价值中枢。
“整体上市和并购重组的预期太大了,在这个题材炒完之前股市肯定看好。”前述基金经理断言。
管理层“放手”
“证监会原则上不会直接行政干预市场运行。”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记者如是说。
4月24日晚,有传言称管理层正在安排有关媒体推出提示股市过热的社论,然而该社论并未如期而至。[为人民日报不发股市社论叫好]
“在5月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管理层主导的政策面变化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内在措施、机制创新、市场监管。”某券商内部研究报告判断。
首先,以证监会为代表的管理层具备行政干预股市的手段,但除非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故,或者更高层要求“打压”,否则,证监会原则上不会直接行政干预市场运行。近日,证监会官员也再次强调,证券监管层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将严守不干预行情的政策。
重新定位流动性过剩
“管理层对入市资金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这或将成为流动性过剩不被硬性打压的前提条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学界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流动性过剩”始作俑者来自中国贸易顺差所造成的外汇占款,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热钱”涌入。但高层目前对“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产生了较大分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一季度基础货币总量并没有太大波动,“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一系列金融产品及交易机制创新,放大了货币的乘数效应,最终使得基础货币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衍生出更多的货币,从而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货币乘数效应的‘放大’目前来看已是不争的事实。”前述学界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居民财富的累积,客观上为证券市场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民进行投资累积了相当的财富。在目前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中,财富效益日现的股市无疑是最便捷也最通畅的发财致富之路。
除了流动性过剩的保证以外,目前正值股市扩容的“青黄不接”时期,种种原因使得红筹“海归”放行还得假以时日,这期间已经没有太多好的优质资源可供上市,因此目前股市扩容的速度与规模,均不会威胁到资金面波涛汹涌的股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