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我国将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2007年04月23日 05:55
卢柏良
当下,对利率政策的主流观点是年内可能再加息一到二次,但趋势性加息周期并未形成。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我国进入加息周期的逻辑已经充分成立。
企业内在投资冲动依然强劲。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约41%,增幅惊人,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刺激企业投资的内在冲动十分强劲。而明年,随着“两税合一”政策的生效实施,企业的实际税负总体上将有所降低,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率将实质性地提高,这也使企业的投资冲动进一步增强。为预防和抑制投资的再度反弹,保持加息的压力是完全必要的。
物价面临持续上升压力。由于企业的投资劲强,投资需求对物价的拉动将保持较强的力度。从今年1-2月份的消费需求看,同比增长均在14%以上,为历年来的高位。一季度,特别是2-3月份,CPI不断走出新高,已触及货币当局设定的3%的红线。除此之外,一个更重要因素是,要从根本上平衡国际收支,减少乃至消除双顺差,从而改变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单边趋势,势必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提高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土地、能源、劳动、环保和公共产品等方面的价格,从而主动、相对地降低中国产品和服务在价格上的竞争力,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而要素提价难以避免地要通过成本传导到PPI和CPI上来。如果最近消费需求旺盛的走势不改,这种传导将会加快。从这个角度看,仅靠零星的加息不足以解决问题。
房地产和股市持续膨胀潜伏巨大风险。在房地产增值税、股票利得税和遗产税有效施行之前,房市和股市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上升,不仅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形成潜在的威胁,而且会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针对已经持续大幅上升多时的楼市和股市,有必要通过持续的加息来引导投资者改变对未来资产价格过于乐观的预期,以减缓资产价格上行的节奏和升幅。
持续加息不会导致国际热钱更大规模流入。各界对加息周期争论的主要顾虑在于,如果持续加息,将缩小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引发更多国际套利资本流入中国。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专门套取升值和息差的金融资本,其风险偏好一般是较低的,在我国资本项目受管制的条件下,冒较大的政策性风险而套取较小的升值和息差之利本身就自相矛盾。由此大胆推测,目下进入中国的国际金融资本占比最大的可能是风险偏好较强的,以借助资产升值获取暴利为目的游资。持续加息不仅能有效抑制资产价格的上升,进而削弱风险偏好强的国际游资进入中国的诱因,而且也不会导致风险偏好较小的国际资本的加速进入。
人民币加速升值对出口影响可消化。通过对汇改以来本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来看,中国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两税合一”后,企业的盈利空间因税负下调而扩大,这将为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营造对冲空间,使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大。所以,不必过于担心本币加速升值对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
加息周期可能持续到明年下半年。本轮加息周期可能将持续到明年三至四季度,加息的次数估计在4至6次,每次0.27个百分点。加息结构是长期利率的升幅大于短期,存息大于贷息。目的是减缓居民和企业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出,甚至重新吸引部分存款回流;引导存款向长期化的方向发展,以降低货币的流动性,干扰货币乘数,达到降低货币派生能力的效果,为治理流动性过剩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国信证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