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西”之用法
泰西,极西也。泰,太也。旧时用以称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我国古代称南海以西为西洋,即中亚细亚及印度洋一带;而欧洲位于更西,因此明代意大利人利玛窦入华,自称为大西洋人,以别于西洋.后来泛称欧洲为泰西,如明代意大利人熊三拔在我国时著书介绍欧洲国家兴建的水利工程措施,名为泰西水法.又如明末成书之《火攻挈要》即提泰西汤若望授。《台湾通史》 中载:“
连横日:泰西之政,其知此道乎,故能强其国而富其民。台湾当郑氏之时,草味初启,万庶
惜来。厂土众民,蔚为上国,此则乡治之效也。(待续) ...
… http://news.rbook.net/25962/viewspace_5377.html
Is it your blog? yes,sorry,I forget to illustrate wherether it first here or not ,but, I changed a lot..Welcome to 读书中文 Welcome to 读书中文?
Why not "welcome to rbook"? 得霞兄這文章,題目與內容似沒有緊密聯繫,除了前二段稍微解釋”泰西”之意。想請教此說是否前人未發,抑或有所爭論,個人所見在那裡?還是僅是撮述前人之說,且只是個引子,主要在於借題發揮,引出後面的感慨? 是跑题了滴说,皆觉没甚深挖之必要,且弟学浅,在混几威望财富咋滴就偷乐着了,以后必定改进,尽力写好 听讲去 Y兄的意见很重要,呵呵~~~~~ 得霞来了?欢迎欢迎,我说这文章眼熟呢!
建议得霞看看下面这些近代使用“泰西”的例子,而且是书中的,文章中的那更多了。据我的看法,那时讲今天意义的“西方”,基本都使用“泰西”一词,而且直到晚近还有人喜欢这样用的,呵呵~~
我很赞同Y兄哈!看来国学在台比在陆要深入啊!
负曝闲谈 - 第 48 页
作者:遽园
劲斋道好,重新上车,问琉璃厂进发。这番光景竟不同了。只见一家一家都是铺子,不卖
字画的,就是卖古董的,还有卖珠宝玉器的。有一门上贴着"代办泰西学堂图书仪器"。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文明小史 - 第 323 页
作者:李宝嘉
伙计知他外行,又拿儿部《世界通史》、《泰西通鉴》等类,哄他道: "这是外国来的好书。
如今场里问到外国的事,都有在上面。"那秀才摇摇头道: "不能,不能!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墨子闲诂 - 第 1 页
作者:孙诒让
... 惟非攻是以讲求各御之法,近世西学中,光学、重学,或言皆出于墨子,然则其各梯、
各突、各穴诸法,或即泰西机器之权舆乎!磋乎,今天下一大战国也,以盂子反本一言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梼杌萃编 - 第 113 页
作者:钱钖宝
不过受了父母男人的束缚,叫做没法罢了,而且我觉得,只要男女合意不拘一天多妻、一
妻多天都无不可,那泰西人耍讲一天一妻的道埋,似乎还未能体贴的十分透澈。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台湾通史 - 第 508 页
作者:连横
连横日:泰西之政,其知此道乎,故能强其国而富其民。台湾当郑氏之时,草味初启,万庶
惜来。厂土众民,蔚为上国,此则乡治之效也。当是时,布屯田之法,励垦土之令,株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晏子春秋集释 - 第 806 页
作者:吴则虞
此说一出,泰西之学术为之一变。吾国儒者万喜其持论之新奇,而孰知曼子己于二千祖之前
畅发此义,与硕氏若合符节,可不谓超世之特识耶!墨氏之学,惟以此为根据,故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书目答问 - 第 121 页
作者:张之洞
筹算指》一卷。《筹算》一卷。《测食略》二卷。《天学初函器编》三十卷。(明徐光启等。
明刻本。十种,目列后。)《泰西水法》六卷。(明熊三拔。)《浑盖通宪图说》二卷。 ...
全文阅读 - 关于此书 都说hong姐博学,现在才真正认识了。随手就给出这么多的参考文献,厉害!佩服! 不是不是,说句不该说的话,现在的语义阐释学以及历史语言学相当~~~~~~~那个,关键是选择什么语词进行考证分析很关键的,比如“封建”啥的,很重要,因为透过这个词汇能够反映出若干重要的东东及其变迁演化,从中可以看到社会形态演进的轨迹等等,呵呵~~~~~~
回 6楼(hong) 的帖子
^_^,也是真正見識暸,three兄加油啊。 8楼的帖是老师指路帖,亦见功力。 除了仰慕,真的说不出什么来了 引用第10楼woi55于2007-04-23 21:42发表的 :8楼的帖是老师指路帖,亦见功力。
爱哭兄果酱果酱滴有!
可惜我醉哥不给钱5555
爱哭兄比较厉害,这个帖子比我上面给资料那个要有份量,可只有爱哭兄看出来,像我这么爱钱的主只能兴叹啦!
我说了几次,真的不能以字数多寡论高低,希望坛子的领导们考虑一下哈:))
我Y同窗也真厉害,还有240兄的技术水平,真的十分仰慕啊:))
这次真还不是哥不识货,是看到封建想到“政治敏感”。 呀~~~~~~~~我哥今天咋没醉呢?吓死我啦:((
这里谈的“封建”完全是指前资本主义也就是一般说的“古代”的专门用语,与敏感的东东无关的,醉哥真是觉悟高哈,呵呵~~~~~~~错怪你啦,别打我啊! 不知有无“比较史学”这种研究方向,搞不好“封建”与否,只是个伪定义。 汪荣祖的中西史还可一观,兄若对此有兴趣可看看,cx上有,兄求了给偶一份 等哪位自觉下载了来赠书吧。
在读书区有很多觉悟高、水平高,同时非常同情菜鸟版主的朋友。 引用第15楼醉乡常客于2007-04-23 23:48发表的 :
不知有无“比较史学”这种研究方向,搞不好“封建”与否,只是个伪定义。
醉哥,有这么一本书。hong老师给评评这书咋样,能看不?
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9186911_b.jpg
“封建”考论
作者:冯天瑜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49104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2-1
字数:392000
版次:1
定价:45元
内容提要:
“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等。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封建”本义
一、 释“封”
二、 释“建”
三、 释“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 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 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 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 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 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 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 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 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 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 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 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 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 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 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 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 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 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 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 “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 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 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 “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 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 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 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 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 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 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 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 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 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 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 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 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 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 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 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 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 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不好意思,爱哭兄点了学生答题,只能说说了(现在时间有点紧张),不行了。。。再说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