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oloo 发表于 2007-4-18 07:57:15

小心误读恩格尔系数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从1978年到2006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下降了27.9个百分点。《北京日报》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型”上升到目前的“富裕型”。

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一调查中,问卷设计是否科学,调查过程是否合理、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如果统计抽样不能反映总体特征,调查就非常容易失真。其实根据经验也能判断出,北京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经超越了“温饱型”,但目前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型生活消费、休闲食品消费逐渐增大,而这一部分食品的支出金额相对较高,足以影响到恩格尔系数的变迁,不知有关部门是否将这一变量统计在内?对食品消费中的生活必需型食品和休闲营养型非生活必需型,有没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在外用餐增多如何计算?食品支出的统计口径不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当然也就不同。所以说,这一结果的可靠性,还是很有疑问的。

退一步讲,即便这一统计结果是可靠的,以上结论——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型”上升到“富裕型”——也未必成立。因为在目前,居民用于买房、看病、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已经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主体。在居民收入并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保障性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分流了居民的实际消费购买力,从而减少了实际生活消费支出。

有关数据表明,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每年都在增长,并且高于居民工资增长幅度。国家统计局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偏高,2005年为7%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另一方面,为了下一代的教育,许多家庭都在节衣缩食地存钱,这无疑也对恩格尔系数形成了抑制。此外,众所周知的是,这几年正是我国居民购房的高峰期,但是在房屋支出中,工薪家庭后面往往拖着几十万、上百万的银行贷款,月供固定支出动辄接近工资收入的一半以上,生活消费支出焉能不降?恩格尔系数焉能不降?

再者,当今社会职业阶层结构越来越多元,高收入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和低收人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高收入家庭来说,食品支出可以忽略不计。在一些垄断行业、特权企业,柴米油盐三天两头发放也是众所周知。但对于那些低收入居民家庭而言,对于那些失业救济人员而言,必需的生活消费几乎就是他们的全部支出。面对社会变迁,推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以上种种现实,怎么能根据一个恩格尔系数指标来断言某地居民生活已经达到了“富裕型”呢?事实上,恩格尔系数不过是一个相对性指标,在当下中国,用单一的恩格尔系数来衡定生活水平的做法,已经有许多不确切的地方,不足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发育程度。

我们并不主张废除恩格尔系数的指标意义,它毕竟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人们生活丰裕程度的指标。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比如,购买住房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主要消费支出,理应被纳入恩格尔系数的统计范畴——这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如果这样计算,一般北京居民的生活水准,远远达不到“富裕”的标准。同时,有关部门有必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和福利指标——比如人均纯收入、人均居住面积、生活用电量乃至精神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等等——加权之后作为评价社会的尺度,这样才有助于制订更为科学、更为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心误读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