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ST股的集体疯狂 券商借壳热遭证监会冷脸
造就ST股的集体疯狂 券商借壳热遭证监会冷脸“规范券商借壳,应该说是沿着正确方向走出了一步。”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昨日表示。
券商借壳审核收紧
有媒体报道,管理层对券商借壳上市的审批正在收紧——对于已经上报了方案而尚未停牌的股票,原则上不再批准。而此前,证监会给借壳上市的券商规定的标准只有3项,净资本不低于8亿元;最近两年累计盈利不低于1亿元;至少一项主要业务指标进入行业前20名。
毫无疑问,券商是去年牛市中最受益的群体,以中信证券(50.95,2.03,4.15%)为例,其2006年业绩公告称,全年实现手续费收入27.97亿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772.74%,而2007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也将预增12倍。
实力扩大后的券商自然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借壳上市便成为券商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A股中有10家公司因为券商借壳而停牌。
不过,由于广发借壳S延边路(10.55,0.00,0.00%)的复牌时间一推再推,引发市场颇多猜测。而除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可望近期复牌外,其他券商借壳计划的审批情况不得而知。
ST股的集体疯狂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ST股就陷入了集体疯狂状态,直到证监会要求ST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以及股改进程后,其疯狂行情才告一段落。
但随着一季度年报约束日期的来临,ST股的疯狂又开始了,以*ST方向为例,2006年亏损6亿-7亿元,而一季度业绩公告的约束日期为4月24日,如果继续亏损,则面临摘牌退市的命运,但令人惊讶的是,其股票价格近日反而开始连续涨停。
很明显,市场资金赌的就是这些亏损企业的重组,赌的就是国有企业有政府支持不会轻易退市。
而早在今年2月份市场ST股开始疯狂时,华生就在一个论坛上批评国内用借壳、资产注入等方式成为了垃圾股炒作的题材,搅乱了市场的投资理念。
“差的公司有政府扶持,重组啊、借壳啊,就如同把个年轻人的血换到老旧的躯体里去,老的躯体又可以支撑一阵子了。本来应该是淘汰掉的企业,又留在这个市场中,反而因为有新的题材受到市场的追捧,这就是政府扶植下的高估。”华生对借壳之风的批评坚持到现在。
券商借壳受追捧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31.39,0.63,2.05%)。其借壳方案明朗后,股价从5.80元起步,天天无量涨停,K线图上每天都是一个小红点,一口气涨到11.30元迎接股东大会的召开,目前都市股份的股价已高达30元,市盈率87.8倍。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对于上述几乎完全透支了未来增长预期的公司,投资者最好以回避为主。此外,他建议投资者还应该回避参股券商的股权比例较小的上市公司。“如果比例过低,那么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了多大的提升作用。”郭田勇同时指出,并不是所参股券商经营状况不佳者应回避,因为目前券商经营能力良莠不齐,有些券商综合实力强,有的券商实力一般,因此效果也不一样。
应规范其他形式借壳
“除了券商借壳要受限外,其他形式的借壳也应该受到限制,不能只歧视券商这一类企业。”据华生介绍,国外对借壳上市是有严格规定的。
“譬如公司有实质性的重组题材,应该从酝酿阶段就被要求停牌,但我们的公司是只要没有从政府手中拿到正式批文,就永远是未有批露应披露的消息,但其实各种审披报告,各种会议不知搞了几个月了,外面市场炒得热火朝天,上市公司还是没有披露的消息,按照国际惯例,只要有这个想法就应该停牌,在股价没有任何变动的时候就应该停牌,否则就很容易有内幕交易。”华生介绍说。
在券商借壳中最著名的内幕交易传闻就是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据称有公司高管亲友提早进入了S延边路,购买了S延边路达200万股,几个涨停后账面获利数亿元。
“另外对借壳注入资产,香港市场有严格规定,两年内控股股东不得向上市公司注入新资产,如果注入新资产,要按新上市公司标准进行审批。”华生提到另外一个经验。
在华生看来,资本市场严格限制后门收购,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引导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如果能靠外力改变一个公司,将垃圾变成黄金,谁还会去做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呢?”华生反问道。(杨雪婷/北京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