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干嘛不自己生产服装鞋袜
美国人干嘛不自己生产服装鞋袜上周以来,由于国际汇市普遍担心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元与全球主要货币的比价持续下跌,美国国内要求在对华贸易中加大制裁的声音相继放大。
可就在此前一周,诺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却与美国舆论大唱反调。他坦言:美国该关注的不是美中之间双边贸易的不平衡,而是美国与海外多边贸易的不平衡。他甚至放出狠话:美国的麻烦不是中国造成的,美国应该强调自身的问题,美国的储蓄率实在太低……
众所周知,美国对外贸易长期失衡,导致就业岗位减少,首当其冲的利益受损者又是一般制造业领域内的蓝领工人。如此一来,相关产业工会和社会舆论就会抨击政府的贸易政策,长此以往,当政者就得虑及选票丢失。所以,以中美贸易为例,一方面美国大受其益(中方消耗了大量资源却只赚到点加工费),另一方面,则必须时不时亦真亦假地舞动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其实,美国政府非常乐见中国等欠发达国家\"承包美国人的吃喝拉撒\",以便使美国继续集中发展资源,占领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市场。但由于美国国内体制使然,迫使其政府常在外贸政策上做出左右摇摆的姿态来回应舆论。所以,斯的上述立场表达是客观的。
有意思的是,斯蒂格利茨一直被美国舆论标定为左派经济学家,若该定位是大致准确的,那么他当替本国工人说话,但他恰恰在批评美国政府,如是,又可将他视为右派经济学家。反过来,他的上述言论客观上有替中国人说话之嫌疑,他似乎又回到了左派经济学家的角色。可见,简单地以\"左\"或\"右\"来评判一个人是十分荒谬的,至少有局限性。
从技术面讲,即单从美国国内需求出发,斯蒂格利茨也说了真话。美国人可以不从中国进口服装鞋袜,但却须从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进口同类消费品。道理很简单,美国人的此类消费需求是刚性的。如是,美国非此即彼的进口选择,同样不能起到对国内弱势产业进行保护的效果。换句话说,就业矛盾并不会因制裁中国而有明显缓解。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美国人\"一边吃肉一边骂娘\",美国人干吗不自己生产服装鞋袜呢?这就是美国人的精明,美国人力成本很高,自己生产服装鞋袜很不经济,用一架波音747换中国的1亿件衬衫特划算。所以,仅以小布什为例,他和他的政府在外贸上所打的算盘实在精明,哪里有\"牛仔\"的大大咧咧哟。
集中资源占领全球市场高端,让中国等为美国人打工,简直就是一种全局性的精明。然而,根据物质平衡态原理,有所得必有所失,得失计较在于得多还是失多。中美贸易对美国是得多失少。所以争吵归争吵,生意照样做,且越做越大。反过来,中国人明知吃亏也还得做,这是由现阶段中国自身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素质所决定的。确保更多就业岗位,是中国保持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中美贸易摩擦,美方的主要诉求包括: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补贴(退税);逼迫中方开征出口税、环境污染税、资源使用税等。中方的诉求主要包括:放弃频繁地反倾销制裁;放弃后WTO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予市场经济国家待遇等。基于上文分析,中美双方的诉求,对双方而言都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因而贸易摩擦仍将持续下去,但不会出现公开对抗。对抗是双输,妥协才是双赢,两国决策层都深谙此理。
中美贸易摩擦有时会反映到两国政治层面,美国人常拿中国做\"出气筒\",中国人时不时将其与民族尊严相联系。其实,摩擦主要集中于利益层面,与\"主义、尊严\"基本无关。今后,摩擦频率还会上升,但生意还得照做。具体到中国的对美出口企业,关键是分清内在的主次,调整好心态,灵活应用好国家的出口政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