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冰之旅」作秀 温家宝未让半步
「融冰之旅」作秀 温家宝未让半步 陆以正中共玩「大国外交」的把戏,越来越纯熟圆融,运用外交礼节,斟酌公报文字,也愈来愈讲究。上周温家宝访问日本三天,贸然观之似乎有许多不合常情的地方,其实都寓有深意。台北平面媒体虽有分析报导,电视却只强调晨跑、打太极拳之类的花边新闻,令人遗憾。
温家宝十一日从南韩转往日本,十三日返回北京。依常理而言,正式访问总要等到最后一天,访宾道别时才发表共同声明,感谢主人的接待。这次却选在第一天先签署「中日联合新闻公报」,有点本末倒置,主要为避免开临别记者会,不让外国记者提出尖锐问题。
中日双方基于国内民情考虑,其实都有点「冷处理」的味道。顾及中国大陆人民仍有反日情绪,十二日温家宝晋见明仁天皇,新华社只发了张照片,伴以两行短短的文字。从照片上可见,日皇身边有中文翻译随侍,而温家宝根本没带日文翻译,也违反外交常规,证明两人除客套以外,没说一句有意义的话。我敢打赌,中国大陆没有一家报纸会注销这张照片。
日本外务省更小心翼翼,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总比大陆外交部迟缓。新闻公报内容尽拿些不相干的外国访宾塞责,就是不愿提温家宝。只有外相麻生太郎十日在记者会上,被追问为何不准外国记者随行采访,待遇不公?问答全文不得不照实记录,才透露出日方的真实态度。
中共在「对等外交」上向来斤斤计较,北京认为胡锦涛是国家主席,与日本天皇地位相当。派国务院总理回访同一等级的日本首相,应属合理,完全不顾天皇已是虚位制。去年十月安倍晋三主动要求到大陆访问,日方称为「破冰之旅」;因此这次温家宝答访,大陆定名为「融冰之旅」。名称很好听,但问题是:小泉纯一郎在任内,力图向日本人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恢复「大和民族魂」,因而使中日关系冻结的厚冰,究竟融化了没有?
更深一层看,在中共的算盘里,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所谓日本应该「正视历史」,承认侵华错误,都是北京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中日间有何难以解决的歧见呢?不外乎:一、台湾问题;二、美日连手阻挡「中国崛起」的隐忧;三、两国海域界划,与因而引起的东海海底油气田的归属问题;四、国际关系上的歧见,尤其有关改造联合国的问题。
前提四项,特意不包括投资贸易在内。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日本的技术与机器设备倚赖颇深。现在中国外汇存底早已超过日本,从欧美来的直接投资都来不及消化。因而已有卅年历史的对华「日圆贷款」,明年将正式结束。今后两国需要会商的是『合作向第三国提供援助问题』(本文使用双括号时,表示引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原文,以下均同)。
第一和第二两项互相关连,难以分割。温家宝在国会演说,希望「日本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他与安倍正式会谈时,必定也曾虽有礼貌,但意义明确地询问日本所谓「周边有事」的范围如何界定。但日本不可能从有意含混的立场撤退。在「联合公报」里,只用一句话带过棘手的台湾问题:『日方表示坚持在《中日联合声明》中表明的立场』,其余一概免谈。
至于日美同盟,既然根据安倍访华公报,中日双方同意努力构建「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隐含的解释就是,美日「同盟关系」与中日新的「战略互惠关系」并无抵触,应可共存不悖。联合新闻公报里用了许多话强调双方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以及『共同在开放、透明、包容等三原则基础上,促进东亚区域合作』,都是官式用语,意在打造两国力图修好的形象,信不信悉听尊便。
第三项东海问题,中日同意『在不损害双方关于海洋法诸问题立场的前提下,根据互惠原则进行共同开发』。两国将『举行更高级的磋商,在今年秋天就共同开发具体方案向领导人报告』,是温家宝这次访问比较具体的成就。
第四项「地区与国际事务合作」标题下,日本在「朝核六方会谈」里念念不忘的北韩绑架日本人的争执,大陆终于表示『中方对日本国民有关人道主义关切,表示理解和同情。』但在「联合国改革」标题下,只用『中方愿意看到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一句话带过。
拿它和胡锦涛三周前与普丁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对照,那篇详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文件坦言「中俄认为,试图强行扩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只会适得其反,扩大应以最广泛协商一致为基础。」换句话说,中俄两国既不愿放弃否决权,也不会让日本轻易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应该是安倍最大的失望了。
归根究柢,温家宝三天日本之行,在公关方面的成就远大于实质意义。他共参与了八场活动;与日本各党各派领袖,如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公明党太田昭宏、民主党小泽一郎、社民党福岛瑞穗和共产党志位和夫等都见了面;出席七个亲中团体联合欢迎会;并与经团连工商巨子午餐。但正如他在众议院演讲中引用的日本谚语「尽管风在呼叫,山却不会移动」,隔绝中日间的那座山,并未移动分毫。
中国时报 2007.04.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