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胡晓炼就基金组织多边磋商答记者问
4月14日,2007年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春季例会在华盛顿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向会议报告了基金组织就全球失衡问题与美国、日本、欧元区、沙特和中国等五方进行多边磋商的情况。正在此间出席该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问:多边磋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近年来,全球失衡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为避免失衡带来无序调整,基金组织于2004年提出了促进全球失衡有序调整的中期战略。基金组织总裁拉托于2006年4月建议就全球失衡问题进行多边磋商,作为执行中期战略的又一举措。随后,美国、日本、欧元区、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应基金组织的邀请参加了多边磋商。在刚刚结束的本届IMFC会议上,总裁向IMFC介绍了多边磋商的情况。
问:您认为多边磋商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基金组织倡导的多边磋商为各方提供了一个新的、直接交流的平台。本次多边磋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具有积极意义。第一,增进了各方对全球失衡问题及其原因的了解,明确了解决全球失衡是各方的共同责任;第二,相关国家和地区通过多边磋商交换了对全球失衡问题的看法,讨论了促进失衡有序解决的政策措施,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第三,各方对近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及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表示了广泛欢迎和支持。
问:您如何看待多边磋商对解决全球失衡的作用?
答:全球失衡是长期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解决全球失衡应主要依靠各国采取结构调整和改革等措施。这些措施发挥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球失衡的调整也将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努力。各方通过磋商,达成了上述共识,也看到了汇率政策在减少失衡方面作用的有限性。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各国都致力推行内部结构改革和调整政策,对逐步减少全球失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措施都反映在我们向基金组织提供的政策说明中,主要包括: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内外平衡;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稳步推进金融部门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按主动、可控、渐进的原则进行,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