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uiczzbt 发表于 2007-4-14 10:50:20

再度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

  年内三提准备金率上周刚刚落定,市场人士又开始热议下一次加息的时间表。

  加息可能性仍存



  《上海证券报》报道,一些专家指出,央行在今后几个月仍有可能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如果流动性继续增加,央行毫无疑问还会综合采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增发、货币掉期等多种措施继续对冲。“但是,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筹建进度,因为它的运行也可以化解一部分流动性。”他认为,二季度顺差、信贷、通胀形势如果仍然不乐观,央行可能仍要选择加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年内可能还有3次左右的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哈继铭同时指出,除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外,最主要提高利率和汇率水平,即加速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和采取加息的手段。“我判断,接下来利率还会有两次的提高。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不能排除4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他表示。

  《东方早报》的一篇报道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连续突破了1.0万亿美元和1.1万亿美元两大关口。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47亿美元,同比多增233亿美元,而整个一季度更是增加了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很明显的是,一季度外储的新增规模超过了去年同期的一倍有余!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外商投资总额达到了158.93亿美元,顺差总和也就是在470亿美元,两者相加不到630亿美元。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师常钟表示,作为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顺差与外商投资相加的数字与外储差额高达700多亿美元,其中原因令人费解,“尽管难以具体预测,但热钱在其中将占相当一部分”。

  常钟表示,今年不仅还有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加息就将发生在二季度末”。

  短期内宜稳定利率

  《上海证券报》发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的文章。文章说,一般来说升息是为了防止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通货膨胀。但是,今天中国的问题只是投资过度,并不存在通货膨胀。而且,投资过度主要也不是因为利率过低造成的,而是因为政府或由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部门成为社会的投资主体所造成的。所以,严格地讲,中国今天所发生的投资过热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而不是一个资金成本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升息作为一种总量调控的手段,对于解决由于结构性因素而造成的投资过热可能是不起作用的,相反,还可能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这里所说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从内部经济来讲,升息将导致储蓄对于消费的替代,从而使得原本就不足的消费更趋萎缩;第二,从外部经济来讲,由升息导致的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提高,将会诱使更多的境外资金涌入中国进行投机性套利活动,由此产生的后果将是升值压力更趋增加,而就业则会因为投资性外来资本被投机性外来资本替代而趋于下降。

  此外,在中国的国际收支不能恢复平衡的情况下,即使想要通过升息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升息所能控制的只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却不能控制因为储备增加而引起的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如果再考虑到采取这样的政策还会导致储蓄增加和投机性外来资金的更多流入,那么采取这样的调控方法实在是一种成本过大、且风险过大的做法。

  开放经济下的利率平价模型告诉我们,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为:本国的利率等于国际平均水平利率加上本国预期的汇率变动。根据这样一个等式,如果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采取升息与升值政策的组合,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等式左边的值会因为升息而变大;在国际均衡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右边的值则会因为人民币的升值或升值预期的存在而逐渐变小。这种结果一旦发生,那么就会发生人民币自我加强式的升值过程,即人民币愈是升息、国际投机资本就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套利,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愈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就愈大,于是利率平价的投机敞口就愈大,从而中国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的风险也就愈大。

  在我们看来,在短期内,所需要的是稳定汇率和利率的政策,因为这样的政策可以关闭利率平价中的投机敞口,降低直至根本消除境内外投机者已经形成的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从长期来看,中国必须尽快地推进各种有助于创造与增加内需的结构性改革,只有当中国有了足够的内需,才具有平衡内外经济的经济基础。

  新思路看利率工具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说,维持利差以抑制热钱流入,这是教科书上关于资本流动的最基础的“利率平价理论”,即资本为逐利通常从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流动,人们普遍认为,一国维持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有利于阻止国外投机性资本的流入,而提高利率则会刺激国外资本的流入。

  但这个一般规律是否也适用于中国,一直争议不断。

  “利率平价理论的假设是游资投资于固定收益市场,但是当投机者在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年的收益率可以翻几倍的时候,这个理论显然已经失去了前提。从汇改后的实际情况来看,维持利差并没有阻止热钱的汹涌流入。”经济学家左小蕾说。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称,亚洲国家和美国之间的利差最低可以维持在1%-2%,但亚洲有些地方的股市和房屋价格在一年内的涨幅最高可达30%,那才是真正吸引海外投资者的地方。

  由于担心加息导致利差扩大,从而导致投机资本流入,和一系列问题比如人民币升值压力,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银行放贷冲动,过度投资,经济过热……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央行在考虑运用加息工具时,顾虑颇多。多重目标让央行不知所措,货币政策难以独立。但现在,央行正试图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同样的问题。

  “升息可以对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挤压资产泡沫,而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资本流入,而不仅仅是单一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胡晓炼称。

  “央行的思路在调整,利差与资产价格差相比,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抑制中国的资产价格持续升温的过快速度,控制股市与房市等市场投机过盛,从关注‘套息’问题转变到‘资产泡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

  “中国不能再犯和日本同样的错误。当年日本就是在升值压力下,不断降息,导致资产泡沫不断膨胀,最终破裂。”左小蕾称。

  央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升息三次。三次加息表明了央行在加息问题上已经“解放思路”。一银行人士称,胡的讲话也许暗示央行在加息问题上会增加频率和幅度。

  利率市场化比加息更重要

  《中国证券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比加息更重要的是,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因为只有利率机制的转变,才能保障利率水平调整的传导更顺畅,紧缩效果更显著。

  如果将美国和中国的利率调整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无论调整方式还是调整对象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美联储利率调整是通过间接方式操作的,调整的联邦基金利率是货币市场上的隔夜拆借利率这一基准利率。每次宣布加息或降息时,都是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债券,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促使联邦基金利率的升降。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则是根据基准利率及其经营情况自行确定的。

  我国央行调整利率则是通过下发文件的行政方式,直接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是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作为影响其他利率的基准。

  不难看出,市场化条件下的加息,直接引起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减少,收缩流动性的作用显著。它与上调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功效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从价格上、一个从数量上进行调控。

  但我国加息改变的是银行存贷款这一投融资价格水平,与回收流动性的联系较远,传导的“链条”相当长。因此,加息并不必然伴随流动性的减少,很可能起不到紧缩的效果。近年来旨在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的加息,往往与贷款扩张相伴,就是一个明证。

  毋庸置疑,改变目前管制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双轨”运行的现状,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度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