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win 发表于 2007-4-14 10:40:07

时势微观 经济学怪诞化「挛」变「直」?

时势微观 经济学怪诞化「挛」变「直」?

  若论过去五年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怪诞经济学》(Freakonomics)肯定占一席位。这本以浅白语言及客观数据分析解构选举结果与竞选经费、堕胎与犯罪率之间关系等日常生活背后经济理念的畅销书,引起普罗大众对经济这门艰深苦涩学问的兴趣,仿效《怪诞经济学》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推出市场。

  《怪诞经济学》的影响力并不限于普罗大众层面,就连象牙塔内的经济学研究,近年亦吹起一股浅白通俗之风。受到《怪诞经济学》作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莱维特(Steven D. Levitt)【图】启发,林林总总取材自生活,如健美中心会籍使用量及联合国人员缴交违例泊车罚款的情况,都成为研究对象。

  经济学「纡尊降贵」走入寻常百姓家,原是可喜现象,但《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最近一篇题为「怪诞经济学如何摧毁那沉闷的科学」(How Freakonomics is Ruining the Dismal Science)的文章,却对经济学研究「怪诞化」提出强烈质疑。

  该文指出,怪诞经济学的出现,令经济学术界分裂为「聪明人」与「呆蛋」(the clevers and the nerds)两大阵营。作为聪明人代表的莱维特,是清楚辨识运动(clean-identification movement)的虔诚信徒,主张认清问题的因果关系,以客观数据得出肯定实质的结论。呆蛋阵营的代表是莱维特在芝大的同僚、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曼(James Heckman)。赫曼坚信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解答生产力、教育、在职培训、生活质素等即使穷一生精力亦未必能找到答案的重大问题。

  聪明人阵营坚信,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数据中得出因果关系,不过,现实生活中不少东西都并非如此单纯。为了达致结论,研究人员往往将研究范围尽量收窄,课题本身是否重要,结论能否应用于更广泛的层面,反而变得次要。举个例,莱维特曾对电视游戏节目《一笔Out销》(Weakest Link)进行研究,发现参赛者有歧视拉美裔及长者的倾向,但黑人及女性却不受影响。不容否认,这个节目确是探讨歧视现象一个难得的机会,但研究结论对企业招聘及升职决定等重大问题是否具有参考作用,却非常值得怀疑。

  莱维特的格言是,妥善地解答一个小问题,比尝试解答一个大问题但束手无策好。在这种思维主导下,他建议学生不要在一个没太大希望得出结论的课题上浪费时间。莱维特的学生尽得尊师「真传」,深信只要掌握数据,许多问题,包括经济学以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现于埃默里大学任教的弗朗西斯(Andrew Francis)师承莱维特,他的博士论文便以部分同性恋男士面对艾滋病蔓延由「挛变直」为题材;显而易见,这个题目与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经济学研究走向偏锋,与传媒近年对怪诞经济学愈来愈感兴趣大有关系。年轻经济研究员为了取悦大众,标奇立异在所难免。

  莱维特对于聪明人与呆蛋之争的立场,从他2002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段演说可见一斑。他说:「倘若你研究传统题目能做得如费尔德斯坦(Marty Feldstein)等经济学巨人一样出色,你应该全力以赴。若果你自认水平未够,最好向另类题目花心思。」这番话传达的讯息清楚不过,莱维特亦着实凭另类题目名成利就。可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是天才,跟风者却可能是呆蛋。
信报财经新闻    毕老林2007-04-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势微观 经济学怪诞化「挛」变「直」?